|
小说评论 》 紅樓夢新證 》
第二節 曹宜曹宣
周汝昌 Zhou Ruchang
自從有人引用了《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一書,大傢都知道了曹雪芹的曾祖叫曹璽,他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曹寅,一個叫曹宜。曹寅是雪芹的祖父,曹宜是他的叔祖;這似乎是不至於出什麽問題的了。誰知後來發現了曹傢當日的密折,經康熙朱批發回過,後來又被雍正勒令繳進的,都保存在故宮裏;從這批珍貴的史料中,我們得知當初以為並無問題的世係,裏面就還有奧妙。曹寅並不是雪芹的親爺爺。原來是曹宜生曹頫,曹寅與他的親兒子曹顒先後故去,兩世遺孀,毫無辦法,康熙纔主張把曹頫由曹宜係下過繼過來,承襲世職。頂立門戶。所以在血統上講起來,曹宜纔是雪芹的親爺爺,這卻該是不致再有問題的事實了。(可參看《故宮周刊》第八十四期李玄伯《曹雪芹傢世新考》。)
最早的文獻,像尤侗的《艮齋倦稿》,在捲四葉二十六的《曹太夫人六十壽序》一文裏就說:
曹母孫太夫人者,司空完璧先生之令妻,而農部子、侍衛子猷兩君之壽母也。
葉燮在其《巳畦文集》捲五葉十一〈楝亭記〉裏也說:
今司農荔軒及弟筠石先生,公(按指曹璽)之賢嗣也。
子清、子猷,都是字;荔軒、筠石,都是號;所以曹寅的這位令弟字子猷號筠石是不成問題的。稍晚的材料,像翁方綱的《復初齋詩集》,在捲四十六有一首詩,題目裏說:
筠石,楝亭弟也。.
及發現了四捲《楝亭圖》,證據更多了。第一捲裏有林子卿,上款題道:
裏言六首為荔翁、筠翁兩年臺老先生詠楝亭之作。
第四捲裏有鄧漢儀,他的上款說:
《楝亭》四章為荔軒、筠石兩年先生題。
同捲大名鼎鼎的杜濬也題款道:
《楝亭》詩四首應荔軒、筠石兩先生之教。
那麽,據《氏族譜》,曹寅既然衹有一位令弟叫曹宜,則這位字子猷號筠石的先生,當然順理成章,該是曹宜,不然還有哪個?無怪《八旗畫錄》一書在葉三十二就下了定論:
曹宜,字子猷,號筠石。
這也似乎是毫無問題的事實了。因此一嚮並無異議。
但這個“事實”卻是十分荒唐的。曹子猷根本不是曹宜。曹雪芹的世係始終未得清楚,今日又第二次發現毛病。我們又要作一篇翻案的硬文章。
必須從頭敘起:曹子猷是曹寅的愛弟,他二人的感情,是遠超乎尋常弟兄之上的。
方仲舒題《楝亭圖》第二首詩說:
愛弟策勵忘寒暄。
閻大師若瓐在《潛邱劄記》捲六葉三十二有一首《贈曹子猷》的詩,起頭便說:
骨肉誰兼筆墨歡!羨君兄弟信纔難。
足見他弟兄二人的親愛是當時人所共知的。曹寅自己的詩鈔裏為子猷而作和附帶提到子猷的,不可勝舉;語氣的懇摯,更是藹然動人。
曹子猷除了筠石一號外,還有一個別署叫做芷園,也可以由曹寅的詩裏看出來。捲二有一詩題說:
聞芷園種柳,用少陵《春日江村五首韻》。寫寄子猷。
捲三,一題說:
過沂水,有懷芷園弟。
留題香葉山堂,芷園弟及劉晦庵常遊於此。
又捲三“射堂柳已成行,命兒輩習射,作二捷句寄子猷”一題,詩裏卻說:
特寫新詩寄芷園。
都足證“芷圓弟”即子猷。子猷善畫,曹寅作詩題曹頎畫時曾一提及,楊鍾羲的《雪橋詩話·三集》曾記此事,本章第一節曹頎條下已曾引過。閻若瓐贈子猷的七律,末尾就說:
請揮一匹好東絹,怪石枯枝即飽看。
小註說道:“善畫。”據我所知,他的遺畫有一捲流傳到後來,可是衹剩了名人題跋,畫幅佚去,翁方綱有詩記此捲軸--即是《洗桐圖》。
曹寅和弟弟子猷的感情特好,卻不是偶然的。我們現在判斷,他二人原來是同胎孿生的弟兄。《楝亭詩鈔·別集》捲三葉七有《聞二弟從軍卻寄》一詩,開頭兩句說:
與子墜地同胚胎,與子四十猶嬰孩。
第一句,明明是同胎的確證,如果是普通泛言“同胞”的話頭,那不會有這樣措詞的情理。第二句則說明二人同歲數,這當然也是孿生兄弟纔有的現象。大概這一對出色有雙生子,當日隨曹璽在江南讀書,很有名氣,許多人都知道,例如《楝亭圖》第一捲納蘭容若的《楝樹記》裏說曹璽:
衙齋蕭寂,攜子清兄弟以從,方佩觹佩煠(左面為“角”)之年,溫經課業,靡間寒署。
第三捲王鴻緒的題詩(亦見《橫雲山人集》捲之十四葉五)則說:
婆娑一枝下。授經聲琅琅;哲嗣雙鳳舉,苞采輝岩廊。
正可合看。尤侗的《楝亭賦》(見《楝亭圖》第四捲,或《艮齋倦稿》捲五葉一)也說:
昔有才子,子恆、子建;今有才子,子清、子猷:二惠競爽。兩難相求。
足窺這一對孿兄孿弟的意度。由此可推,他兩個全是生於順治十五年(一六五八)戊戌九月初七日(參看第七章該年條下)。曹寅卒於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二)壬辰七月二十三日辰時,得年五十五歲(亦詳該章)。而曹子猷則大約卒於康熙四十四年(一七〇五)乙酉,年僅四十八歲(參看第七章該年)。子猷一死,曹寅悲痛無已,到四十八年己醜,還特別作了《思仲軒詩》來紀念他,朱彝尊和他的孫子朱稻孫都有題詩,此詩捲後來也曾入翁方綱眼,並有題句。
思仲,杜仲也,俗呼為檰芽,可食;其木美陰而益下,在使院之南。托物比興,蓋有望於竹村,悲吾弟筠石焉爾。作思仲軒詩。
據朱彝尊的詩註(見《曝書亭集》捲二十三葉二)說:
公弟居此,植杜仲一本於庭,故以名軒。
則可知這株杜仲就是子猷當年親手種在真州使院(參看第四章第五節)的。所以曹寅的詩說:
方書例廣裒(pōu
),寓懷托杜仲;仙跡雖多誣,令我心魄動。音容杳無期,前夕曾入夢;想逐冥漠遊,尻馬白飛羾。衹身念老兄,諸子淌乳湩;骨肉鮮舊歡,飄流涉瀋痛。憶汝持節來,錦衣貌殊衆;舉眼歷十稔,拱木已成棟。餘生薾浮雲,一逝豈能控;因風寄哀弦,中夜有餘恫。
可註意的是此詩既作於四十八年己醜,則“十稔”的話,正是追憶子猷在康熙三十五年曾來過的事情。
但假如子猷即是曹宜的話,怪事就發生了。四十七年四月初三日曹寅就有一道折子,內中說:
佛船於前月二十八日過揚州,臣會同李煦迎接,……今本月初三日臣傢人先回,報稱孫文成與臣弟曹宜送至南海,於閏三月十四日到普陀山。……
同年三月二十九日李煦也有一道折子說:
二月十八日曹宜奉佛自張傢灣開船,於三月二十八日到揚州。……
那麽,這位“曹宜字子猷號筠石”的先生,不是剛剛還曾到揚州一遊,僅僅是幾個月的事情嗎?曹寅“十稔”的話怎麽講法呢?假如子猷未前卒,全篇詩的悲恫語調是怎麽回事呢?
第二年,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秋天,曹質又有一首詩,題作“漁灣夜歸,憶子猷弟句,凄然有作”, 起首就說:
水動漁舟出子猷句,題詩人已無。
纔引了子猷一句詩,接着就說“人已無”,不是我們咒曹子猷,他不是死了又是怎麽了?再次一年,“辛卯三月二十六日聞珍兒殤,書此忍慟,兼示四侄,寄西軒諸友三首”,第二首說::
予仲多遺息,成材在四三。
曹寅是老大(尤侗《曹太夫人六十壽序》裏說:“逮公〔按指曹璽〕即世,仍命長子猷繼之。”是其明證),“予仲”指老二子猷,毫無疑義。“遺息”是什麽?不是沒了爹娘的孩子麽?假使這些字眼我們還不至於懂錯的話,那麽曹子猷至晚此時就已死去,這總該是千真萬確的罷。
可是怪事就在這裏。“曹宜字子猷號筠石”的這位先生分明是死了,不該到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乙卯還在作“護軍參領兼佐領”的官。並且受誥追封他的祖父曹振彥為資政大夫,妣氏歐陽、袁氏二祖母為夫人(參看第二章第一節,第七章雍正十三年)!曹子猷算起來到那年該七十八歲高齡了,居然還能做護軍,而且,他這個死過的人,不知何時竟又還魂,在三十年後做起參領來,這可不是天大的怪事麽?
有了這樣的硬證據,我們纔敢判定:曹子猷萬萬不就是曹宜。曹子猷官做到二等侍衛,曹宜沒做過侍衛,全銜衹是“護軍參領兼佐領加一級”。曹子猷能畫,曹寅常提,是個風雅之士,卻還未聽說曹宜工於什麽纔藝。曹子猷康熙三十六年奉使到過真州一帶,曹宜是康熙四十七年奉使到過普陀,路過揚州。曹子猷與長兄曹寅孿生同歲,死得最早;曹宜活到那麽晚,可見生得較晚,題《楝亭圖》的年代,他還是小孩子。這樣兩個人,怎麽一嚮扭作了一個人呢?可見《八旗畫錄》等書,全是捕風掠影,任意牽合的。
現在我們該清楚:曹寅輩一共弟兄三個,曹宜最幼,他大概比曹宜的子猷顒、頫等人,歲數都大不多少,所以曹頫絶不可能是曹宜的兒子,乃是曹子猷的“遺息”,當年為曹寅鐘愛過的侄兒,因此曹子猷纔是雪芹的血統嫡親祖父,和曹宜卻是一清二白,萬難“同休”的。
重要的事情既明,剩下的小問題有限了;讀者可能緻疑的不外:一、《八旗畫錄》等晚近著錄;依人作說,靠不住情有可原,但《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是官書,乾隆元至九年奉旨所刊,所根據的是正經檔案;此書明載曹寅、曹宜,衹弟兄兩個,現在忽然又出來個子猷,這怎麽解釋呢?二、曹子猷不是曹宜,但二人是如何就被淆棍了呢?
回答這兩個問題,確不容易。我們衹能說,《氏族譜》雖是官書,卻不就是毫無錯誤的,曹子猷這個人,是它漏刊了罷了。
我忽然想起可以根據子猷的“猷”,逆推出曹二先生的名字來。我們有三個條件:第一,曹傢上世都是雙名,自從康熙把爾玉誤寫成“璽”,改了單名,他這一支就沿下來,都是單名,直到雪芹還是單名一個“霑”字,曹二先生定不例外。第二,從“寅”、“宜”看,這一輩排的是寶蓋部首。第三,這個“宀”部的字必然和“猷”字有經典字句上的關合。我於是和傢兄祜昌討論這個問題。不想幾分鐘以後?他就找着了曹子猷的迷失已久的名字:“宣”。
這種逆推的辦法,雖然聽來新奇,立論未免大膽,卻是十分可靠的,因為我們有無可動搖的根據:《詩經·大雅·蕩》之什第三篇《桑柔》,第八章裏說:
秉心宣猶(猶)。考慎其相。
這裏“宣猶”二字,正如第一節所引《書經舜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兩句是曹荔軒名字所由來一樣,就正是曹筠石名字的真出處。“猶”和“猷”相同,在篆文裏偏旁在左在右不分,譬如“獨”“(蜀犬)”就是一個字;又譬如《爾雅·釋詁》說。“猷,謀也”,《疏》文就引《詩經·大雅·文王》:“厥猶翼翼”,說明“猷”“猶”音義全同。到後來,“宣猶”就也寫作“宣猷”了,如《晉書》裏就有好例(捲三帝紀第三武帝泰始元年詔文):
伯考景王,履道宣猷,緝熙諸夏。
這還不夠明白麽?“宣”是宣佈表現,“猷”是政謨或政策,梁朝有“宣猷堂”,後來“宣猷中外”“宣猷布政”都是常用的字眼了。與“猷”字有現成關係而又是“宀”部首的,衹有這個“宣”字。我們完全可以大膽地、但很安心地下結論道:
曹宣:字子猷,號筠石。
這纔是曹楝亭的愛弟二先生,雪芹的真正親爺爺。這是個重要糾正。因為現在若回想“曹宜,字子猷”就好笑了,“宜”和“猷”可有什麽交涉、硬牽在一處?從今以後,曹宜這個名字;纔專歸本主,不再混裹着兩個冤枉不清的魂靈了!
說到這裏,讓我們再回到《氏族譜》的漏刊問題去,也不禁恍然大悟。一部官書之所以這樣荒唐,也有它的原故:原來“宣”“宜”兩個字太相似了!木版書的“宣”字,因為兩個小竪劃上下出頭,稍稍一連,尤其容易看成“宜”字,(甲戌本、戚本裏的宜都作“(上‘宀’下‘具〔去下面兩點〕’)”,三橫劃。)鈔胥或刻工的工作都很單調無味,而繼續無休,時間一久,容易遺誤;偏偏又遇“曹宣”“曹宜”兩條易混的項目緊挨着,眼睛一眩,便鈔掉了一行或刻丟了一項,這確是曹宣迷失的根本原由罷(《武林舊事》捲六記小說人有“喬宣”,而一本正作“喬宜”,可參看)。
【附記】
這一節除了略略修飾文字,未作大刪改。所以讓它基本上保持原貌,出於下面所要交待的一點理由。
讀者看完上文,不難明鑒:它主要用意是辨正了舊日一嚮沿訛的“曹子猷即曹宜”說,--換一句話講,初次澄清了“曹宜是曹璽的次子”、同時“也就是頫之父、雪芹之祖”的錯誤。這個道理本極明顯。可是有一二位學者說不然,--據他們的議論,我的辨正不但無功,而且有過。
那麽“過”在何處呢,原來這些位學者指責我不明白曹子猷就是曹荃,反而“編造”出一個曹宣來,以代替曹荃雲雲。
但是,他們卻是怎麽獨得其秘的呢?是由於有新資料的出現。那麽,在出現之先(資料出現是很晚的事了),我不知道,他們也不知道。大傢都沒有“前知五百年”的本領,不獨是誰一個人。再者,分辨了曹宜、曹宣絶非一人,這必要不必要呢?分辨得畢竟對不對呢?如不分辨,他們是否也早就清楚呢?這個,就不蒙一字齒及了。還有,既然反對另立“曹宣”一名,那麽照他們的高見,“子猷”的字和“荃”的名,之間又是怎樣一個意義聯繫呢?這個,也更是絶口未見解釋。論辯不足異,因為論辯目的在於講清道理;道理不清的論辯,豈不就有點故意齮齕人之嫌了?(這樣的事情曾數見不鮮。)
有朱南銑先生,在很多場合,以不同方式,表示他反對拙說。今不必備引了,衹舉一例:
······應該承認曹寅的親兄弟就是曹荃,似無否定荃為寅的親兄弟而另行假設有一“曹宣”為其親兄弟之必要。
······(一九六三年文稿鉛印本)
請看,朱先生的邏輯就是硬說我本節文章的目的不是分辨宜、宣,而是無理“否定”荃與寅的關係!
有趙岡、陳鍾毅,他們說:
······這種關係在《宗譜》(汝昌按指《五慶堂譜》)中一目瞭然,寅及荃為親兄弟。而且在康熙朝以後也沒有再恢復“宣”字一名。既然如此,我們就不必再追究曹宣一名,直接了當用曹荃一明算了。(《紅樓夢新探》上篇頁十七)
這是又一種邏輯,《宗譜》本來“一目瞭然”,這仿佛也早該“前知五百年”,拙文不過庸人自擾。必須找着“康熙朝以後……再恢復‘宣’字一名”的證件纔算有實際意義,否則不行。(但趙陳二氏沒有說明,曹荃就死在康熙朝,那“以後”誰有資格來恢復,應由誰來恢復?他也沒有列舉一二個這種恢復的實例)。“不必再追究曹宣一名”,完全可以,--但是不究“宣”名,那“曹宜字子猷”的老問題呢,應如何處置?所有這些,這些位學者就都不再負責,沒有他們的事了。
由於上述原因,我保存了拙文的原貌不作大改,連誤論《氏族譜》“宣”“宜”二字相似易混的那一段也不刪,就是為了讓它證明我在當時條件下思慮所能及的限度,以及當時我的理路的本貌,絶談不上什麽編造一個曹宣並為了否定曹荃的這等等罪名。
“荃”名見載於《氏族譜》;同輩之中,“寅”“宜”倒並列於“璽”後,而“荃”卻獨列於“爾正”之後。至於現在大傢常常引用的有關“曹荃”的資料,實際都是內務府滿文檔的漢譯本,衹是尋照字音纔譯成“荃”字的。這一點申說清楚,恐怕也很必要。
朱南銑先生在駁議拙說的各文章中,有一點卻是我十分感荷的,這就是他指出了曹寅、曹宣並非如我所推的是孿生兄弟。其理由是,《楝亭詩鈔》捲三有“支捧金鑄酒槍一枚寄二弟生辰”一詩!腹聯雲:“三品全家增舊祿,百花同日著新緋,”下註云:“生辰同花生日。”既然曹宣生日是花朝(花朝有很多異說,最通常的是二月十二日),這就徹底否定了“孿生”說。我認為朱先生此說是對的。誰說的是真理事實,就要信從誰的論點。
我舊年何以致此誤說?大約是因為,曹寅對自傢人,對豐潤的同族人,對遼東的同族人,以及對安徽貴池的同宗人,在詩題中都不作分別,通稱某某幾兄,某某幾弟和某某侄。稱二弟的有“筠石二弟”“峙乃二弟”,後者卻是曹秉楨。那麽單稱“二弟生辰”,究不知指誰。況且我始終以為“與子墮地同胚胎,與子四十猶嬰孩”的話,如非用之於雙生兄弟,何必非要用這種“掰瓜露子”的措詞?覺得難有另外的解釋。
現在看來,不挂字號的二弟,還應是二胞弟,不像是疏宗同族弟。至於那兩句難解的詩,恐怕是為了着重指明同母所生(又年齡挨肩相近)。封建社會的富貴人,除了正妻,例有幾位側室姬妾。曹寅為了特別表明一母所生的兄弟關係和感情,故此說了那種話,當時人讀了必不奇怪;而到我這裏,衹會以一種普通人傢僅僅見過一夫一妻的這種“觀念”來讀它,自然覺得出奇,不免大驚小怪起來。(這讓富貴人聽了,必然要嗤笑其“寒傖”了。)
今為存其舊貌,亦不加改動,兼志除先生嘉惠。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紅樓一春夢
【資料來源】紅樓癡迷錄入。轉載自撫琴居論壇。 |
|
|
評紅樓夢新證⑴ | 寫在捲頭 | 第一章引論 | 第二節紅學一斑 | 第三節 重新認識紅樓夢 | 第四節 幾點理解 | 第二章 人物考 第一節 世係譜表 | 第二節 曹宜曹宣 | 第三節 過繼關係 | 第四節 幾門親戚 | 第三章 籍貫出身 | 第二節 遼陽俘虜 | 第四章 地點問題 | 第二節 院宇圖說 | 第三節 北京住宅 | 第四節 江寧織署 | 第五節 真州鹺院 | 第五章 雪芹生卒 | 第六章 紅樓紀歷 | 第七章 史事稽年 | 前期(明萬歷二十年--清順治十八年)[二] | 前期(明萬歷二十年--清順治十八年)[三] | 前期(明萬歷二十年--清順治十八年)[四] | 中期(康熙二年--康熙五十一年)[一]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