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董 收藏之旅   》 第8節:母子圖前讀仇英 一驚一喜話傳承(1)      廖文偉 Liao Wenwei

  母子圖前讀仇英
  一驚一喜話傳承
  徐樹仁至今難以釋懷的一件藏品,是早幾年轉讓出去的一幅畫。
  那可是十年前的舊事了。
  那一天徐樹仁接待了一位古玩商販,來人說,他在南鄉文傢市通往江西邊境地區打探誰傢有古舊之物,有個年輕人告訴他,不遠處有戶農傢,藏着不少的舊書舊報,算不算古舊之物,他說不清。
  "我去看了看,的確好幾十本舊書,不少是清朝的,好不好我就不知道了。"古玩商販望着徐樹仁嘻嘻地笑着,又說:"還有幾張畫,破爛得不成樣子,我不敢買,你去不去看看?"
  "去,下午就去。"徐樹仁當機立斷,憑直覺,他總覺得"破爛"之中說不定就埋伏着有價值的東西。
  這是個晴明的鼕日,瀏陽河水靜靜地嚮西南緩緩流去,風輕得幾乎沒有一絲寒意,着兩件毛衣便足以保暖。車出牛石鎮,經大瑤鎮取道山下鎮直抵大坪,步行10來分鐘,便是傢藏舊書的那戶農傢了。
  男主人50上下年歲,聽徐樹仁說明來意,回頭呼喚妻子沏茶,隨即便搬出一隻紙箱,果真滿滿一箱古籍。
  "收了好幾十年了,父母親留下來的,總該有些用吧。"男主人說着,動手往箱外搬書。其中有民國期間的《三國演義》、《西廂記》,有清代的《康熙字典》、《四書集註》、《改良婦孺三字書》、《繪圖千字文》以及一大批"斬頭斷尾"的殘捲。忽然,徐樹仁發現男主人從書堆中翻出來幾張摺叠着的宣紙,顯然是書了字、畫着畫的,破爛不堪,黴污斑駁……
  "來來來,我來看看那幾張紙,看看有沒有用。"徐樹仁接了過來,小心翼翼鋪展在地上,真還是幾幅書畫。
  其中一幅應該是四尺整宣,畫的是《母子圖》。一年輕母親抱一周歲孩子立於腿上玩耍,母親盤右腿坐在涼床上,涼床為竹製,左腿上擱一柄團扇,扇上繪清竹兩竿。母親面容清麗,着右裧衣,長褲,小腳着綉花鞋,前襟右裧部位別二十子念珠一串。孩子梳雙角辮,着綉花紅兜肚,正吮吸着右手食指,活潑可愛。此畫由於保管不善,左上角基本缺失,右上角亦殘破不堪;左邊部分殘破程度同樣令人扼腕。左下角雖比左上角殘缺程度稍好,依然損傷殘失嚴重,令人不能不頓生冰消瓦解之虞。正因為如此,畫面上已經不可能在題款落識的部位看見款字……何年何月出自何人之手,便成了令人費解的迷團。
  徐樹仁的目光凝住了,他隱隱有些心痛。這樣完美的《母子圖》,一定出自哪一代畫壇宗師手筆,竟然讓它殘損到如此模樣,實在是一種罪過,不也是繪畫藝術不可彌補的損失嗎?他鎮定了一下自己激動的心情,擺着手叮囑在場的幾人不要動它。
  "真是太可惜了,實在是太可惜了!"徐樹仁連着用了兩個"可惜",眼光始終沒有離開《母子圖》,接着長嘆一聲,說:"你衹能當作殘畫賣給我了,我也衹能作為歷史文化資料買回去收藏。"
  "是的,是的,是爛得不成樣子。"男主人立即接過話去,他也深感遺憾,幫着徐樹仁將《母子圖》摺叠包好,又說:"這樣吧,給一百元錢吧……祖傳下來就是這樣,不知道是哪一門子孫弄壞的。我知道幾代人都捨不得扔掉的東西必然有些名堂,可惜我弄不明白。衹能看着它爛……"
  徐樹仁二話不說,給了一百元,其興高彩烈,其喜氣洋洋,其眉飛色舞,都是局外人無法心領神會的。
  帶路的綫人眼見成交金額幾乎為零,按行規要個10%也枉然,不如來個客氣,聲稱是"幫徐總的忙"。徐樹仁倒不肯讓他白辛苦一場,買了兩包好煙以示謝意。
  回到城裏,徐樹仁即刻找人裝裱。由於無款無識,他無法確定其究竟誕生於哪個朝代,但敢認定决不會晚於清代。他視其為繪畫佳作,裝裱好後挂在壁上凝神欣賞。恍惚間忽有幼童嘻笑之聲傳來,朦朧中竟見年輕母親挑眉一笑,緩緩拿起膝上的團扇輕輕朝嬌兒徐徐扇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寫在《收藏之旅》前面的幾句話第2節:初上收藏漫漫路 不識緙絲祝壽圖(1)
第3節:初上收藏漫漫路 不識緙絲祝壽圖(2)第4節:諸升墨竹方入室 又迎戴熙山水來(1)
第5節:諸升墨竹方入室 又迎戴熙山水來(2)第6節:諸升墨竹方入室 又迎戴熙山水來(3)
第7節:石上牡丹爭富麗 鐵筆妙手字亦香第8節:母子圖前讀仇英 一驚一喜話傳承(1)
第9節:母子圖前讀仇英 一驚一喜話傳承(2)第10節:幾度春風吹又去 別時容易見時難(1)
第11節:幾度春風吹又去 別時容易見時難(2)第12節:幾度春風吹又去 別時容易見時難(3)
第13節:鋤下險救漢時鏡 鋤下險救漢時鏡第14節:錦綉八哥投新主 五彩翠鳥別舊居(1)
第15節:錦綉八哥投新主 五彩翠鳥別舊居(2)第16節:四進四出黃金洞 銅人圖像出山衝(1)
第17節:四進四出黃金洞 銅人圖像出山衝(2)第18節:四進四出黃金洞 銅人圖像出山衝(3)
第19節:萬般劫難逃九死 喜逢知己要新生(1)第20節:萬般劫難逃九死 喜逢知己要新生(2)
第21節:孔廟階前三嘆喟 尼山信牌走湘中(1)第22節:孔廟階前三嘆喟 尼山信牌走湘中(2)
第23節:小心覓得老信札 大意失卻老招牌第24節:鈎沉歲月憑古籍 空山何處覓斯人(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