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莊周的歡樂生活禪:人間莊子 》
第8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1)
吳建雄 Wu Jianxiong
從這一點看,我們不難發現莊子的養生思想與老子不同。老子求長生,莊子求忘死。老子以𠔌神(元氣)遲遲揮之不去為生,而莊子則以自然而生。在莊子的眼中,死應包含在生的過程裏,是生命的最後一段旅途;生、老、病、死,這是上天的公平給予,正是這四個環節構成了偉大的生命。
因此,在我們暮年之際看看周圍的世界,總有依戀不捨,總有很多想做的事沒做,很多心願沒完成。我們是如此悲涼,如此可憐。然而,想想我們身邊的那些樹吧,因為不曾擁有,所以欲望空空、毫無不捨。那一棵棵緑得發亮的樹從沒有過愛情,從沒感受過人間歡喜,所以面對死亡時它們如此安分,無聲無息。
在心靈進化的來世,我願做一棵冷暖自知的樹。
第四講 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 --《莊子o內篇o人間世》解讀
挑燈夜讀《人間世》,宛如喝了杯烈酒,心是空的,聽什麽音樂都很絶望。在我看來,這是莊子寫得最為遊離的文字,他抽身離開,與文章裏提到的三類人物隔得遠遠的。
社會,簡單地看,就是一種秩序,它映射在你內心的形象主要取决於兩點:一是你的心靈直覺、你自身的領悟能力,二是世界到底進入你內心多少。莊子看到的世界被抹了層灰,這樣的灰不是某個國傢特有的,而是很多個國傢共有的,莊子看到的社會寬闊而深刻。
在人間世,在每一個國度,都在上演着這樣的悲劇。當"君臣之義,父子之親"之類的詞語被用來修飾人與社會的默契,莊子卻退縮了,他並沒有馬上表明立場,旗幟並不鮮明。他衹用白描,冷靜地記錄下入世、處世、出世的三個狀態,把判斷的權力交給了我們。
最先出場的是顔回,一個千方百計要入世的人。他要前往衛國的時候被人攔住了,孔子問:"顔回啊,你去衛國做什麽呢?"顔回說:"我聽說衛國的國君還很年輕,辦事專斷,政事輕率隨意而無所顧忌,役使百姓使死人遍及全國不可勝數,就像大澤中的草芥一樣,百姓都失去了可以歸往的地方。"
看到孔子在靜靜聆聽,熱血青年顔回說得更帶勁了:"我曾經聽老師說,已經被人治理好了的國傢,你可以離開它,目前依然沒有得到很好治理的國傢,你可要去幫助它,醫生門前病人多嘛。我想,如果我去幫幫衛國的話,它也許還有救吧。"
"嘻!"聽完顔回的話,孔子縱情一笑。"嘻"字用得甚好,衹憑一字,平日以儒雅形象示人的孔子頓時活泛起來了。
笑罷,孔子說:"顔回啊,你去了衛國恐怕兇多吉少。古代的聖人先正己後正人。如今你尚未立正,又怎麽糾正暴君的行為呢?因為追求名利,所以道德喪失。為爭奪好處,人人勾心鬥角,名利和智巧都是兇器。人世間,大部分人都在爭名奪利。你德性淳良,但別人不一定瞭解你;你不追求功名,別人也不一定會同情你。你貿然去衛國進言,槍打出頭鳥,衛君必然以為你拿他的短處來炫耀自己,這麽一來,你可就遭殃了!況且,假如說衛君喜好賢能的話,哪裏還用得着等你進言纔有所改變呢?即使你要真去了衛國也不可能進言,因為衛君一有機會就會抓住你的漏洞跟你爭辯,當你眼花繚亂、六神無主、談吐毫無邏輯時,你沒準就贊同衛君了。這就好比拿火救火、藉水滅水,你這樣做壓根就是幫兇的行為!一旦依順他的旨意,之後你就衹能沒完沒了地順從了;要是你在沒取得他的信任之前進言,那你必然死在他跟前。"
這就是莊子給我們展現的世間蒼涼:暴君無仁,天下無道,從夏桀殺害關竜逢,到商紂王殺害比幹,再到今天的衛君。從這點看,"無道"一直遺傳下來了。
顔回說:"那我端莊而謙和、勤勉而專一就好了。"孔子又笑了:"這怎麽可以呢?衛君驕氣十足,喜怒無常,人人都不敢違背他,他藉此壓抑人們的真實感受和不同觀點,放縱自己的欲望。用最簡單的道理都說服不了他,更何況你是試圖用德行去感化他呢?這樣做是沒有結果的!衛君就算表面贊同,內心也不會有什麽改變,這是行不通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
|
|
第1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1) | 第2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2) | 第3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3) | 第4節:蝶舞翩躚幻亦真(1) | 第5節:蝶舞翩躚幻亦真(2) | 第6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1) | 第7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2) | 第8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1) | 第9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2) | 第10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3) | 第11節:平常心是大智慧(1) | 第12節:平常心是大智慧(2) | 第13節:平常心是大智慧(3) | 第14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1) | 第15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 第16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3) | 第17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1) | 第18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2) | 第19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3) | 第20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4) | 第21節:修剪矯作易傷身害命 | 第22節:管教而不能施暴(1) | 第23節:管教而不能施暴(2) | 第24節:智慧在紂即為虐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