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名胜 》 万里长城纵横谈 》
第一编 历史沿革(8)
董耀会 Dong Yaohui
汉长城有多长?
汉朝除了把秦始皇万里长城加以修缮利用外,还新构筑了东起甘肃兰州黄河北岸,西达新疆库尔勒附近的河西长城;东起内蒙古化德县,西止于甘肃金塔县的漠南长城。汉朝新城与秦代旧城联为一体,在东西两端之间,经行于今朝鲜北部和辽宁、内蒙古、河北、宁夏、甘肃、新疆6个省区,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分布地域最广、跨度最大的总长度达1万公里的汉代长城。
秦汉长城在边防中有哪些主要作用?
我国中原地区人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北方地区多为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以马匹代步,行动迅速。秦汉王朝时,为了减少主要来自北方匈奴的外部威胁,有效地保卫边境,使中原地区免遭匈奴的抢掠破坏,以便使人民在较为安定的环境中,正常地从事生产和生活,动员大量人力、物力,建筑了工程浩大的万里长城。在早期冷兵器作战的时代,这种深沟高墙的长城和连绵不断的亭障烽堡等防御工程,确实起到了抑制匈奴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相对提高秦汉军战斗力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保卫长城之内的人民不受攻扰的目的。
仅就军事角度而言,长城在秦汉北部边防中的作用,概括起来,就是可以利用它的城墙、沟壕、亭障烽堡等工程设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预有准备、以逸待劳等有利因素,在被动的形势下,获得作战的主动权,以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战争目的。具体来说,其作用主要有三条。
它可以起到阻止、抗击较少敌人内侵的作用。假如没有或不防守这条长城,则不论多少匈奴骑兵,甚至几百人、几千人,都可以在任何方向上,毫无阻挡地渗入边陲之内,对城市及居民地实施突然袭击,劫掠人畜财物。而当边防驻屯军人得知情况,前来救援时,匈奴骑兵却早已满载而归。如西汉初期,国力尚微,匈奴“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占领了秦始皇长城的大部地段。而汉军主力分守飞狐口(河北蔚县南)、句注山(山西代县西山)、北地郡(甘肃庆阳西北)一线,战略预备队又集结于国都长安以北、以东的细柳、霸上,据守渭水、霸水,以致匈奴趁虚而入,“往往入盗汉边,不可胜数”,处于“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陇西三困于匈奴”的局面,使汉王朝完全陷于被动地位。但从有了长城防御工程,并以一定兵力防守之后,则少量匈奴骑兵,既无力迅速攻下长城沿线那些能相互驰援的各支撑点或要点,又无法潜越这条深沟高墙、严密设防的长城防御工程,只得碰壁回军。如不迅速退走,不仅将因野无所掠,军食发生困难,而且还有遭到守军在长城掩护下集中优势兵力实施攻击、而被歼灭于长城脚下的可能。
当匈奴骑兵大兵团来攻时,它可以起到消耗、迟滞敌人,争取时间,保障纵深主力集中、展开的作用,从而粉碎敌军速战速决的企图。假如没有长城,匈奴骑兵大兵团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长驱直进,深入腹地。不仅直接威胁国家的安全,而且将使很大地域内的人民遭受严重的灾难和破坏。又由于骑兵机动性强,匈奴军往往进行大规模流动劫掠、袭扰,汉王朝难以集中兵力捕捉、歼灭匈奴军。公元前166年时,“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均在宁夏固原东南),杀北地都尉卬,掠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甘肃镇原东)。使骑兵入烧回中宫(甘肃泾川境内),候骑至雍甘泉(陕西淳化北)”,进迫长安大门。“单于留塞内月余”,俟汉军完成集中、部署时,匈奴已回师,汉军“不能有所杀”。有了长城及防守部队,汉军进可攻,退可守,基本居于主动地位。当匈奴先遣部队接近长城防线时,汉军通过烽燧报警,各级边防指挥部及中央统帅部,即可掌握初步敌情,开始进行准备;当面的戍守部队,也当即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当匈奴主力攻打长城各据点时,有关指挥部可以立即使用机动部队支援位于敌人主要进攻地段上的要点,同时可以通知辖区各郡县列城,进行坚壁清野,加强城池戒备。中央统帅部也可以较为从容地部署二线堵击部队和向敌主攻方向机动集中主力,形成优势,与之决战。或将其击退,或将其歼灭于长城内外附近地区。
当汉军企图实施出击时,它可以起到进攻出发阵地及后方基地的作用。假如没有长城及其戍守部队,则匈奴间谍及侦察人员,可任意潜入内地搜集情报。汉王朝集中兵力和向边陲地区机动时,匈奴贵族统治者,可以迅速及时地得到情报,改变战略或转移。在战与不战或如何作战等方面,匈奴军完全处于主动地位。汉军则因难于隐蔽行动企图而相对处于被动。有了长城及其戍守部队,匈奴间谍及侦察人员,通过关卡或潜越长城,都比较困难。汉军不仅可利用长城反侦察,而且可利用长城凭高了望,进行侦察,军队发起进攻时,长城因靠近敌人并便于隐蔽而成为良好的进攻出发阵地。汉军可以在长城及其戍守部队的荫蔽、掩护下,利用“驰道”、“直道”,秘密迅速地集中于主攻方向长城内侧,然后向匈奴发动突然进攻。在军队进入匈奴统治区后,长城各障城,利于屯兵储物,是对进攻部队实施可靠全面后勤保障的重要基地。
此外,汉的河西长城,还具有阻隔匈奴与西域各少数民族的联系,防御匈奴入侵,保护被称为“丝绸之路”的中西交通干道的作用。而且随着这一巨大军事工程的建筑,和为充实边防兵源而采取的移民、屯田等措施,长城对发展我国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也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
|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 | 第一编 历史沿革(2) | 第一编 历史沿革(3) | 第一编 历史沿革(4) | 第一编 历史沿革(5) | 第一编 历史沿革(6) | 第一编 历史沿革(7) | 第一编 历史沿革(8) | 第一编 历史沿革(9)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0)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1)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2)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3) | 第二编 建筑遗存(1) | 第二编 建筑遗存(2) | 第二编 建筑遗存(3) | 第二编 建筑遗存(4) | 第二编 建筑遗存(5) | 第二编 建筑遗存(6) | 第二编 建筑遗存(7) | 第二编 建筑遗存(8) | 第二编 建筑遗存(9) | 第二编 建筑遗存(10) | 第二编 建筑遗存(11)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