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感受日本   》 第8節:感受日本(8)      歐陽蔚怡 Ou Yangweiyi

  提起七夕,我總是會想起一段令人汗顔的記憶。那是我們剛剛搬傢到名古屋,兒子上幼兒園不久的事情。七夕快到了,幼兒園發來通知,讓傢長帶着孩子參加幼兒園的慶祝晚會。那一天,我們全家一起去了。可是,在路上就發現氣氛和平時不一樣。三五成群的傢長和孩子都穿着傳統的夏日和服,五顔六色,喜氣洋洋。
  再看看我們一傢人,和平時穿戴一樣。我再仔細看看幼兒園的通知,上面並沒有對服裝提出要求。原來,穿夏日和服參加七夕晚會是衆所周知的習慣,衹是作為外國人,我們一無所知而已。一切都晚了,因為我們傢裏沒有這樣的衣服,去商店買也已經來不及了。我們衹好硬着頭皮走進了幼兒園的大門。
  七夕慶祝晚會開始了,在大操場上,在童謠《七夕節》的音樂聲中,孩子和傢長們圍成一圈載歌載舞,做着傳統的遊戲。在上百個孩子當中,衹有兒子一個人穿的是平時的服裝,他肯定是感覺到了自己和別的小朋友的不同,不過他還是平靜地和大傢一起活動,可以看出他的情緒始終興奮不起來,我覺得很對不起兒子,但是不敢提一個字,我真的害怕如果孩子忍不住當衆哭起來就更難堪了。晚會終於結束了,我們一傢人默默地走在回傢的路上。在生活中,日本人的很多習慣都是在我們經歷之後纔瞭解的,不過這一次讓幼小的兒子承受了我們的無知,我為自己的疏忽懊喪不已。
  為了補償自己的過失,幾天後,我買來布料,從圖書館藉來做男孩夏日和服的書,在傢裏一針一綫做起衣服來。因為有了那套和式夏裝,在後來的幾個夏天,無論是過節還是外出,兒子都會很高興地穿上。也許這個滿足早已經讓他忘掉“害羞的七夕”。後來我纔發現,這種衣服在很多商店都有賣的,也很便宜,衹不過是銷售季節很短,我不曾註意到而已。
  我們來自於七夕故事誕生的國度,可是從小到大不曾在七夕有過特別的活動。衹是到了農歷七月初七,仰望夜空時想起老人們講述的牛郎織女的傳說,悄悄地祈願他們一年一度鵲橋相會的時間更長一點,這就是小時候七夕給我的印象。
  現在信息傳遞手段發達了,視頻電話、電子郵件的傳送可以使無論分隔多遠的情侶都能夠如同近在咫尺,現實生活中不僅再也不會有牛郎織女那樣可歌可泣的浪漫,等待中的渴望、重逢時的激動,分別時依依不捨的感覺恐怕也遠遠不如古人那麽感天動地了。
  日本的七夕活動和愛情沒有直接的聯繫,童謠《七夕節》表現的也是孩子們的心情:“竹梢隨風輕輕揺,枝頭祈願路迢迢,牛郎織女鵲橋會,繁星明月映九霄。
  ”和着童謠的韻律和歌聲,我在心裏默默祈願“保佑孩子們健康成長”。
  服飾中的春夏秋鼕6月1日和10月1日是各機構團體更換製服樣式的規定日子。以這一天為標志,日本的學校、商店、辦公室、車站等人群集中的地方,除了穿製服的學生和上班的群體之外,就連普通人的裝束也很明顯地和前一天不同。日本全國一齊更換服裝以至於這兩天成了日本季節畫面的切換標志。尤其是在高樓林立的都市,人們看不到山川色彩的變化;在恆溫的室內,人們感覺不到季節的溫差,衹有不同的服裝體現出季節的更替,各種流行色彩告知着新季節的來臨。
  本來,人們穿衣服除了根據氣溫的感覺調整衣服的厚薄長短之外,還會隨着流行、愛好和不同的季節選擇樣式和色彩。直到約10年前,對於許多人來說,調整服裝的意識中通常還要遵循歷史悠久的“更衣”習俗。無論多熱,6月1日之前人們不會換上輕快涼爽的夏裝,10月1日之後不再會有人穿短袖。不到12月1日,即使是因為氣候異常,寒風刺骨,雪花飄落,人們也要忍着寒冷不穿擋寒的風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感受日本(1)第2節:感受日本(2)第3節:感受日本(3)第4節:感受日本(4)
第5節:感受日本(5)第6節:感受日本(6)第7節:感受日本(7)第8節:感受日本(8)
第9節:感受日本(9)第10節:感受日本(10)第11節:感受日本(11)第12節:感受日本(12)
第13節:感受日本(13)第14節:感受日本(14)第15節:感受日本(15)第16節:感受日本(16)
第17節:感受日本(17)第18節:感受日本(18)第19節:感受日本(19)第20節:感受日本(20)
第21節:感受日本(21)第22節:感受日本(22)第23節:感受日本(23)第24節:感受日本(24)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