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票 高粮价的诱因和背后的危机:粮食战争   》 第8节:疲弱的美元也吃粮(2)      佚名 Yi Ming

  而在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中,除了美国外,欧元、澳元、巴西雷亚尔等货币都非常坚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以美元结算的农产品价格上升。除了农产品以外,2007年国际所有大宗商品市场几乎都出现全面上涨行情。生物燃料的发展,更是打通了石油和粮食之间的价格通道。
  “目前的供应缺口,并不足以支撑如此高的价位。”东方艾格分析师马文峰说,“根据历史经验,每逢美元贬值的周期出现,粮食一定会涨价,并且一些国际机构也会发布一些导向性的数据,来促使粮食涨幅高于美元贬值幅度,以促进农业增加生产。”
  2007年12月,在2008年小麦播种面积可能上涨的预期推动下,芝加哥小麦期货从历史高位小幅下滑。但随即美国农业部发布预计,称冬小麦播种面积远远低于分析师的估计,小麦期货重新上扬。
  大量出口粮食的美国是本轮涨价中最大的受益国,2007年,美国农场纯利润达到870亿美元,比10年前上涨了50%。但是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部的报告称,美国自己的小麦库存也在2008年降到60年来的最低点。
  “重要的原因在于商业炒作。”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所教授李全根说,世界粮食缺口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世界粮食贸易量已经多年来稳定在2.5亿吨左右的水平,人口增长速度也相对稳定,而这一轮的粮食上涨周期呈现从期货到现货、各大粮食品种交替领涨的情况,显然与各路资本炒作有关。
  相比有色金属等品种,粮食的需求稳定,价格也相对低廉,因此颇受投机者青睐。罗杰斯、巴菲特等相继宣布,大量买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产品期货合约。各大投行也众口一辞,唱多农产品。在2007年11月到2008年1月的3个月时间里,芝加哥大豆投机持仓由6万张左右,增加到超过7.5万张,大部分买多。
  “供求关系紧张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紧张程度并不支持如此高的价格。”丁一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实际上,许多数据都已经说明,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的紧张程度,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严重。然而,受利益驱使,使得这种并不严重的紧张关系吸引了大量游资,抬高了价格,从而放大了‘紧张效应’,造成了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十分紧张的假象。反过来,这种假象又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流入,进一步抬高了价格。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也使粮食价格上涨到如今的地步。”

    《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 编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节:粮食战争已经打响第2节:告别廉价粮食时代(1)第3节:告别廉价粮食时代(2)
第4节:高粮价刺痛了谁第5节:国际谷物市场价格走势第6节:令人担忧的世界人口增长
第7节:疲弱的美元也吃粮(1)第8节:疲弱的美元也吃粮(2)第9节:粮食是怎么“吃”人的
第10节:探析粮食危机诱因(1)第11节:探析粮食危机诱因(2)第12节:粮荒威胁全球安全
第13节:国际粮食救援行动告急第14节:美国的“粮食武器”第15节:扭曲的美国农业补贴制度(1)
第16节:扭曲的美国农业补贴制度(2)第17节:食物营养结构被严重扭曲第18节:对食物链条的全过程控制
第19节:“食物帝国”的生意经第20节:“食物帝国”背后的“食物巨人”(1)第21节:“食物帝国”背后的“食物巨人”(2)
第22节:食物的政治化(1)第23节:食物的政治化(2)第24节:食物的政治化(3)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