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講義   》 學而第一(1)      李裏 Li Li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人要安身立命,要立於天地之間,首先就在“學”字上。學就是學習。學什麽呢?學人生的大道。求道,求人生之大道。
  這三句是整部《論語》的提綱、靈魂。在中學的時候我們都學過這幾句話,但對其中的深意,我們是否已體會?我們讀聖人經典一定要掌握方法,就是求微言大義。很微小的一句話當中,有非常深遠的、廣大的意思,就叫微言大義。我們不論是讀儒傢的經典還是讀其他經典,都要掌握這個原則。看似很平易很簡單的一句話裏面,往往包含了很深邃的哲理。比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友來了,大傢高興,這個話老太婆都會說。連老太婆都會說的話,還需要聖人來講嗎?所以有些人覺得讀儒傢的書沒有什麽意思,盡說些老太婆都會說的話,沒有深意。其實不然,是他自己沒有領會到深意。
  我們一句句來講。“學而時習之”,先看這個“學”字,學的象形文字是“”,“ ”指左右兩衹手,“爻”指知識、智慧,“”表示迷霧,“子”指讀書求學的子弟,合起來意思就是老師用兩衹手,一手撥開小孩頭上的迷霧,一手把知識、智慧灌輸給小孩。所以“學”即除迷、斷惑、開智慧。在這裏指除掉人生的迷霧,開啓人生的智慧,故“學”即指學習人生的大道。註意,孔子講的學都是指學人生大道,安身立命之道,並不是學一些零星斷續的知識技能。另外還有一個嚮什麽人學的問題,嚮什麽人學?嚮聖人、先覺者學。下面再看“時”字。象形文字中的“時”是“”。古時候要掌握時間,既沒有鐘,又沒有表,更沒有手機,怎麽來看時間呢?古人是通過太陽來看時間的。你看這個“時”字,右上方有個“土”字,土表示方位,表示陽光照在哪個地方,但僅僅有了土還不能測出時間,還要有“寸”,測量時間的工具。太陽光照到每一地方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太陽的時間完全不同。我們現在在中國,是上午10點鐘,在讀書、講課,在美國卻是深夜,在東京、在倫敦時間又不一樣。在故宮裏面,有日晷,石塊做的,圓盤中間鑲了一根鐵針,這就是中國皇宮裏面最早的鐘,用來測時間的表。太陽光照射到鐵針上面的時候,必然會出現陰影,太陽不停地移動着,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不同時間的太陽光照着的鐵針的陰影就不同,如果在正午,因為太陽是直射,就沒有陰影。通過陰影的長短就能大致推定一天的時間。這就是中國人測量時間的最早的方法,很原始,但也是非常科學的。此外,根據太陽在天空中運行的方位,我們也可以大概地判斷春、夏、秋、鼕。一個“時”字就包含了我們古人對天文、對時間的許多理解和測量方法,有太陽,有方位,有測量時間的度量衡。“學而時習之”,學習人生的大道,這裏的“時”表示時時刻刻,時時刻刻要去“習”它。那怎麽去“習”呢?繁體字“習”上面一個“羽”字,下面一個“白”字,郭沫若先生講甲骨文中“白”是“日”字,鳥兒都是在晴天學飛,反復飛,飛着飛着就飛上天了。故《說文解字》講“習”的本意是“數飛也”,“數”在用作動詞的時候讀作shuò,表示屢次、反復。“數飛”就是屢次、反復飛翔,這是“習”的本意。我們想象一下,小鳥兒剛從蛋殼裏孵出來的時候,大鳥喂它食物,它就會撲撲撲地拍扇着翅膀去吃,它的翅膀任何時候都在動,都在學飛。幾周後小鳥兒就撲撲撲地飛起來了,但剛飛起來就落下去了,然後再飛,落下,再飛高,終有一天撲撲撲地飛上天空了。所以“習”的意思就是反復飛。反復飛引申為實踐的意思,時時刻刻去實踐,學習人生的大道就要時時刻刻去實踐它。我們講了一個理之後要在生活中身體力行,開始不一定能做得好,但我們反復做,終於把它做好了。就好像我倆鬧了矛盾,我們學聖人之道,解决我們之間的矛盾,開始解决不好,但慢慢解决,緩和一點,再解决,再好一點,最後我們兩個關係融洽了,非常之好,這就叫“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關鍵在這個“說”字。“說”通“悅”,喜悅在心裏,沒有流露出來。因為我學了人生的大道,在反復實踐它的過程當中,我自己受用了,得到了收益,這時衹有我的內心纔知道,這種喜悅是他人無法理解的,所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指自己內心的喜悅。《論語》的第一句就是人要學習,學了以後還要反復實踐。人衹有學習人生大道,並實踐於人生中,真正地受用,纔有內心的喜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一序二 深入淺出 微言大義(1)序二 深入淺出 微言大義(2)序三 讀《〈論語〉講義》
序論(1)序論(2)序論(3)學而第一(1)
學而第一(2)學而第一(3)學而第一(4)學而第一(5)
學而第一(6)學而第一(7)學而第一(8)學而第一(9)
學而第一(10)學而第一(11)學而第一(12)學而第一(13)
學而第一(14)為政第二(1)為政第二(2)為政第二(3)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