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 媒體人許知遠的青春自述: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
沒有顔色的青春(1)
許知遠 Xu Zhiyuan
阿城在《遍地風流》的序言裏說,中國沒有青春文學,青春總是或多或少與政治攙在了一起。惟一值得一提的是王朔的《動物兇猛》,光名字就夠嚇人的。阿城主張的青春是囂張的、更接近於生理本能的,這一點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裏,有過精彩的表述。
儘管阿城在抱怨着,但是他還是寫出了《彼時正年輕》,插隊的那段日子裏,在荒野山村中涌出的青春騷動時至今日愈發動人。當那些軀體與意識逐漸成熟的時候,欲望在成長過程中充滿了迷惘,這時候,你還缺乏基本的判斷,對於這個周圍環境介乎於理解與不理解之間。本能告訴你,總該反抗些什麽,可是面對真實又不知如何是好……這種奇妙的情感該是多麽痛苦和美妙啊!
儘管知青的生活裏充斥了太多的悲劇和醜惡,陳衝在《天浴》裏已經講述了這樣的故事。但是,我對於這種特殊的境遇給青春帶來的不尋常顔色還是抱有極大的興趣。儘管,王小波與阿城一邊在大駡那十年的缺乏“常識”,但另一方面還是在文字裏頻繁地出現了它,不管它是帶有怎樣地苦澀,但無疑都已經融入了他們的血脈之中。
有些時候,在疲軟的夕陽下,我會猜測起這兩個人年輕時的樣子,在雲南的雨林中,他們該是怎樣的意氣風發或無精打采……我漸漸瞭解,對於那種苦難的嚮往,是對我們目前生活的一種無情的唾棄。由於這種唾棄,我會對於30年前的大洋彼岸的狂亂抱有無限的心馳神往。革命的熱情,無所畏懼的自由的性,世界大同的理想,還有鮑勃·迪倫嘶啞的嗓音。於是,我在《阿甘正傳》中看到“Berkly”的字樣,聽到“如果你去舊金山,別忘記在頭上……”時激動得心跳超速。於是,當我閱讀《在路上》時,我的靈魂已經被帶到了另一個世界,那裏有無限延伸的公路,荒涼的沙漠,疲憊卻年輕的面孔,還有肆無忌憚的自由,可以無限揮霍的青春……
儘管,那一代的反叛明星們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主宰,儘管伴隨着熱情的衰退,道德保守主義重又回到軌道,也儘管社會不可能總處於那種激烈的狀態,但是你必須承認,青春必須帶上某種瘋狂的痕跡,它讓你恬不知恥地挑戰歷史。聰明的肖伯納說:“如果年輕時不是左派,那麽40歲時肯定是個保守分子。”如果一個人在青春期時不具備縹緲的幻想,那麽這個人註定是乏味的。
於是很必然,我為自己的出生日期而遺憾,這種遺憾仿若李敖對於自己“早出生了50年”的抱怨。1976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已經意味着我的青春不可避免地滑嚮平庸。在我的大腦開始比較順暢的運轉前,理想主義情緒高昂的80年代過去了,我通過零星的文字記載來理解那個時代的傳奇。文化熱、詩歌的寫作、人生意義的探索,被壓抑得太久的青春在那短短的10年內,以罕見的力量噴涌而出。我熱切地與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攀談,希望能夠抓住那些痕跡。可是顯然,我感覺到自己與那個時代的鴻溝,沒有心靈與肉體的真實體驗,有些東西是無法感知的。
接下來同樣熱鬧卻帶上過多庸俗氣質的90年代,卻讓我來臨的青春缺乏足夠的浪漫色彩。並且,我驚異地發現,在同時到來的網絡文化面前,我表現出了某種排斥。我不知道,那個燦爛多姿的虛擬空間是否可以給年輕的心靈帶來足夠的遐想空間。美國作傢湯姆·彼得森說:“網絡社會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青春期。”我總懷疑這種論斷産生於電腦的初創階段,那時候對於擺弄的比爾·蓋茨與史蒂夫·喬布斯來講,這還是個好玩的玩具,而不是用來掙取1000億美元傢産的手段。而且網絡是否真能給我們帶來某種青春特有的幻想,我不置可否。反正,那個叫“痞子蔡”的人的小說,並沒給我帶來足夠的衝擊,甚至“風舞輕揚”的名字,也有點太過庸俗。更重要的是,可能我的年齡已經喪失了進入網絡空間的優勢了。
介於理想主義與網絡一代之間的年齡,讓我們有點尷尬,我們想做夢卻喪失了空間與時間,同時又不能完全拋棄夢想。這種情緒讓我的青春分外乏味。我進入大學的時候纔開始閱讀《麥田裏的守望者》,40年前的霍爾頓依舊年輕,說髒話,帶鴨舌帽,幻想女人卻又要命的害羞……這些緊張與不安略加反叛的氣質讓我激動,卻無處釋放。同時,我周圍的同學根本不知道《麥田裏的守望者》是什麽,他們也不想知道。我在宿舍裏要命的傾聽Nirvana的《SmellLikeTeenSpiht》,儘管我並不瞭解那個自殺了的異國青年,也不會如此狂躁,但是,我本能地意識到青春應該帶有一點這種肆無忌憚的色彩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海南出版社 |
|
|
目錄 | 自序:46年之後 |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一(1) |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一(2) |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二 | 一條人文主義狗(1) | 一條人文主義狗(2) | 沒有顔色的青春(1) | 沒有顔色的青春(2) | 荒原上的我們(1) | 荒原上的我們(2) | 男人快樂原則(1) | 男人快樂原則(2) | 生於70年代(1) | 生於70年代(2) | 優雅的愛情到哪裏去了(1) | 優雅的愛情到哪裏去了(2) | 曖昧的懷舊 | 砸爛背後的眼睛 | 古登堡、互聯網與資訊焦慮(1) | 古登堡、互聯網與資訊焦慮(2) | 窺探者的狂歡節(1) | 窺探者的狂歡節(2) | 鏡 子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