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批評於丹 》
第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8)
李悅 Li Yue
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以上“信則人任焉”是說信實就會使別人為你效力,別人當然不是主體。
《論語·子張》中還有: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這段話是說:君子取得信任,然後才能役使人民,如未取得信任,就會以為是虐待自己。君子取得信任,隨後才能給別人進忠言,如果沒取得信任,就會以為是在誹謗自己。
可見《論語》在多處談到“信”時,國傢、君主和君子都是話語主體。於丹錯將民(百姓)當成主體,與上面能“足食”、“足兵”的主體不一樣了,講不通了。她索性錯下去,又將“信”解釋成“信仰”,於是“民無信不立”就被於丹歪麯成“民沒有信仰不能立國”了。我懷疑於丹在這兒是有意麯解這句話,為的是把一個國傢的“不立”的責任推在老百姓身上,以便“上”和“君”就可以指責百姓沒有信仰而誤國了。
於丹在其書的第16頁提到孔子《論語·雍也》中的話:
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於丹隨之解釋這段話的後半段,她說:
你自己想有所樹立,馬上就想到也要讓別人有所樹立;你自己想實現理想馬上就會想到也要幫助別人實現理想。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己及人,這就是實踐仁義的方法。
在這裏,“能近取譬”是講與身邊相類似的人將心相比,而不是像於丹所說“從身邊小事做起”,這二者是很不相同的。“從小事做起”怎麽會“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才能“推己及人”也!
於丹在其書的第40頁,引用了《論語·裏仁》的一句話:
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於丹解釋說:
如果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國君(領導)旁邊,雖然表示親近,但離自己招致羞辱就不遠了;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朋友旁邊,雖然看起來親密,但離你們倆疏遠也就不遠了。
“事君數”中的“事”當“服事”講,而不能當“有事沒事”講。同樣“朋友數”是指與朋友相交頻繁無度,而不是“有事沒事總是跟在朋友旁邊”。這段話準確地講應是:“服事君主頻繁無度,就會招受羞辱;與朋友相交頻繁無度,就會遭受疏遠。”兩種解釋是有區別的。
於丹在其書的第43頁引用了《論語·裏行》的一段話: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於,義之與比。
於丹解釋說:
孔子的意思是說,君子對於天下事,不刻意強求,不無故反對,沒有薄沒有厚,沒有遠沒有近,沒有親沒有疏,一切按道義行事。
“適”在此處應是“莫”的對立詞,“莫”在此處當“不可”講,“適”則當“可”講,就準確了。那麽,這句話應解釋成:“君子對於天下的事,不隨意認可,也不隨意否定,要以義為依據。”
《論語·微子》有一段孔子論述逸民的話:
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
最後一句,孔子強調他與逸民的不同在於“無可無不可”,也就是沒有什麽可以的,也沒有什麽不可以的。而“無適也,無莫也”也是“無可無不可”之意,所以於丹解釋成“不刻意強求,不無故反對”,是與孔子的真意不相符的。
於丹在其書的第44頁引用了《論語·為政》的一段話:
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於丹在解釋這段話最後一句“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時說:
一個人如果在說話裏面少了指責、抱怨,在行為中少了很多讓自己後悔的經驗,這個人出去做官做事,就能成功了。
接着她又強調說:
這段話多實用!“言寡尤,行寡悔”這六個字,對我們今天不是照樣有用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 | 第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 | 第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3) | 第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4) | 第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5) | 第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6) | 第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7) | 第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8) | 第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9) | 第1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0) | 第1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1) | 第1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2) | 第1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3) | 第1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4) | 第1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5) | 第1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6) | 第1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7) | 第1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8) | 第1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9) | 第2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0) | 第2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1) | 第2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2) | 第2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3) | 第2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