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康震评说苏东坡 》
第8节:二、步入仕途(1)
康震 Kang Zhen
二、步入仕途
(引语)他离开京城虽然是为了避开是非,但他决不是个书呆子,事实证明,苏轼是一个有能力的好官,更是一个受人尊敬和喜爱的大文学家。
苏轼进京赶考金榜题名,二十多岁的他即将走进官场、步入仕途。作为一个年轻的文章家,苏轼在应试时能够一举成名,那么,他在仕途上会不会一帆风顺呢?他能否成为一个官场上游刃有余的强者呢?初出茅庐的苏轼会遇到哪些具体的困难和挫折?
初涉官场 饱受磨练
苏轼担任的第一个官职叫做"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判官"。宋代的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前两种代表名誉、品级,差遣才是实际的职务。"大理评事"是司法机关的属官,但这只是代表苏轼名誉品级的"官",他的实际职务是"签书凤翔府判官",是凤翔知府的助理官员。
按照北宋官府惯例,只有相当资历的官员才能担任"签书判官厅公事"这样知府、知州的助理官,而苏轼这个二十六岁的年轻小伙子刚走上工作岗位,就担任这个比较重要的职务,主要是由于他在进士、制举考试以及文章写作方面出类拔萃的表现。
苏轼决心在这里埋头苦干,做出成绩,实现自己用世报国的理想。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脚底板刚走进凤翔府衙门没几天,就遭遇到一连串的不顺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苏轼年少而才高,深受仁宗皇帝以及朝中大臣的器重,难道还会有人欺负他,给他小鞋穿不成?还会有人小看他,给他找不痛快?还真有。这个人就是苏轼的顶头上司、凤翔知府陈公弼。
陈公弼也是眉山人,是苏轼同乡,论起辈分来算是苏洵的长辈。在苏轼为陈公弼所作的传记中,我们能够看到,陈公弼这个人身材不高,又黑又瘦,目光冰冷如霜,语言犀利,平时脸上少有笑容,有时更是当面给人下不来台。他疾恶如仇,秉公办事,从来不会考虑自身的祸福得失。对于那些贪官污吏,他严加惩办,决不留情,但对于那些贫寒人家,却又轻财好施,有恩多义。士大夫们在一起游乐玩赏,听说知府来了,就都不说也不笑,连吃的喝的似乎都没有味道了,纷纷散去。他就是这么一个严肃的令人望而生畏的老头儿。
苏轼是什么性格?开朗豁达,口无遮拦,想说啥就说啥;加上少年成名,以才气自负,性格上就难免与这位陈知府发生矛盾。而陈公弼呢?才不管你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名还是第二名,来到官府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公务员,少在这儿摆"少年成名"的架子!苏轼刚到凤翔府,陈知府顺手就给了他几个下马威。
第一,苏轼在制举考试中是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科目被皇帝点为最上等,有一个同事就尊称苏轼为"苏贤良"。有一次让陈公弼听到了,他很不高兴地说:"一个小小的判官有什么贤良的?"二话不说将那个同事打了好几板子,弄得苏轼非常难堪。
第二,宋朝规定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官府按照惯例聚会,苏轼赌气没有去,结果被罚了八斤铜。宋朝每一千文铜钱的标准重量通常是五斤,八斤铜等于罚款一千六百文。钱多钱少倒是次要的,关键是太伤情面!
第三,苏轼以文章得名天下,可陈公弼经常对他起草的文章圈圈点点,反复修改,往往要几易其稿,才得交差,这简直就是对苏轼的极大侮辱。想想看,我苏轼的文章,连当朝文坛宗主欧阳修、当今皇上都说好,你一个区区的知府却乱点笔墨,真是倚老卖老!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家讲坛 |
|
|
第1节:康震评说苏东坡序 | 第2节:一、少年成名(1) | 第3节:一、少年成名(2) | 第4节:一、少年成名(3) | 第5节:一、少年成名(4) | 第6节:一、少年成名(5) | 第7节:一、少年成名(6) | 第8节:二、步入仕途(1) | 第9节:二、步入仕途(2) | 第10节:二、步入仕途(3) | 第11节:二、步入仕途(4) | 第12节:二、步入仕途(5) | 第13节:二、步入仕途(6) | 第14节:二、步入仕途(7) | 第15节:二、步入仕途(8) | 第16节:二、步入仕途(9) | 第17节:二、步入仕途(10) | 第18节:三、大难临头(1) | 第19节:三、大难临头(2) | 第20节:三、大难临头(3) | 第21节:三、大难临头(4) | 第22节:三、大难临头(5) | 第23节:三、大难临头(6) | 第24节:三、大难临头(7)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