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岩中花树   》 第79节:4.隐与显(1)      赵柏田 Zhao Baitian

  没有资料表明黄宗羲是顾炎武②般的长于经营者,当顾炎武运用负世之略在山西雁门之北、五台之东轻轻松松就掘到一桶桶金的时候,黄可能正在老家守着他的一大家子为下一顿的柴米犯愁。虽然他也表示过从事农业的愿望,但大量的体力与时间的投入与产出的不相称肯定也让他放弃了这一初衷。如何选择治生的基本生存方式?在黄宗羲那个时代能够被道德接受的几种谋生手段不外是耕种、做工、医卜、相地、入幕,或者做富有官员或成功商人的家庭教师,再不济就是赚死人的钱,为富户人家死去的祖先或者妻妾撰写以颂扬为主要基调的碑铭文章。最初的时候他选择了做一个家庭教师或者说馆师,当他有了足够的声誉他的学生就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但他交游和讲学的足迹基本不出钱塘江,就在杭州、绍兴、桐乡、海宁、宁波那一带打转。这也与只身北上行程千里万里的顾炎武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4.隐与显
  早春的一场大火把黄宗羲从化安山的龙虎草堂烧回了黄竹浦老家。
  不知道那场火是怎么烧起来的,是灶堂里隔夜的火种引燃了柴草还是饥鼠踢翻了烛台?当他搀扶着一个劲儿咳嗽的太夫人冲到屋外,大火已经从偏房卷向停放黄氏祖宗灵柩的正屋。二月干冷的北风从龙山和虎山之间的小峡谷席地而来,把火焰修剪出妖艳的形状。草堂地处两山之间的谷地,附近没有人烟,这火一烧起来就难以扑救。忙乱中,他和儿子只来得及抢救出几本被烧卷了纸页的书。等到他于惊愕中想起桌上还摊着刚开了个头的《明夷待访录》,呛人的浓烟已逼得他不得不在门口止住了脚步。
  岁在壬寅的1662年在黄宗羲日后的记忆中始终笼罩着一片不祥的火光。
  搬回黄竹浦老家住了不到三个月,五月三日,又一场大火借着南风降临。这一次烧得更干净,“庐舍荡然”,连睡的地方都没有了,正在接近尾声的写作也不得不中止了下来。无奈之下,他只好举家迁到故居东南六里的蓝溪暂居了下来。这就是他在日后的一首叙事诗中自我解嘲地说的:
  半生滨十死,两火际一年。①
  此后的三四年间,伴着祝融之灾到来的还有三次丧葬。先是故居大火之后不久弟媳的死。到了第二年的八月,他一向寄予厚望的三弟黄宗会在老家忧郁而死,年仅四十六岁。那时他刚到浙江桐乡吕留良的梅花阁做了四个月的馆师,得知消息,星夜驰归。两年后的十月,他在桐乡又接到了家乡来的凶讯,说是他两个叔父中的一个死去了。作为长子长孙,又是一个闻名天下的孝子,黄宗羲的生活再是窘迫,也不得不回家奔丧并办妥丧事。再加顺治十一年前后儿媳孙氏、儿子阿寿、孙女阿迎接连病死,十年之内可说是“八口旅人将去半,十年乱世尚无央”了。
  不祥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这段时期的黄宗羲肯定不止一次想到过死。心境的颓唐使他在1663年冬天终于完稿的《明夷待访录》的自序中早早署上了“梨洲老人”这个别号。那一年他才五十三岁。那一刻他肯定想起了晚唐时代在四明山中幽居避世的烟霞之客施肩吾。“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何等的潇洒出尘。中华传统何其悠远博大,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随便在哪一个时代都能找到模样。许多年后,他的再传弟子全祖望说,当鲁王朱以海和永历皇帝去世的消息传来,复国运动如同大潮平息尘埃落定,黄的心情就跟等死差不多了。也只是因为母亲尚在,他才这样赖活于世。但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黄是同时代学人里较早走出时间焦虑的几个人之一。其中的一个信号是,十年前他就把自己所写的书称作一个苟活之人留给后人的《留书》(前面说到的《明夷待访录》②是这部计划中的大书的一部分),今天我们看黄宗羲的书,也能感觉到他在写作时就像对着后世数代之隔的读者说话。
  照传记作家全祖望的说法,黄宗羲成为一个职业作家是在1662年,这一年的“海氛嘶灭”让他彻底放弃了无望的等待,“始有潮息烟沉之叹”①,转而开始另一种形式的对世道人心的解救。这种说法在《小腆纪传》之类的野史孤乘上也可以看到。但事实上,十三年前他秘密返回家乡时就开始了半耕半读的生活。耕是为了生计,读是他的身份,也是他的本质。身份是符号,是归类的依据,也是一种暗示,一个人的自我期许或者他所希望的某种身份总是暗示着他的行动。《明夷待访录》完成的次年,发生了著名的庄廷龙明史案。一部私修的《明史纪略》因过多地表现出对明朝的忠诚而致使编者与出版者共七十余人被杀,这一事件使他惮于把自己的文章刻印行世。以后他主要从事讲学,并研究理学、经学和史学。于是在六十年代的最初几个年头我们的主人公频频出行,在浙江桐乡吕留良②的水生阁逗留的时间和在老家的时间几乎对等。当然这里面也不无生计的考虑,数目可观的束脩收入是一个重要因素。当这两个著名的江南文士的友谊日渐升温时,他们肯定不会想到,三年后会因为一件小事撕破脸皮并成为一辈子的敌人。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自 序第2节: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贵州·龙场驿(1)
第3节: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贵州·龙场驿(2)第4节: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贵州·龙场驿(3)
第5节: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贵州·龙场驿(4)第6节: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贵州·龙场驿(5)
第7节: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贵州·龙场驿(6)第8节: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贵州·龙场驿(7)
第9节: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贵州·龙场驿(8)第10节: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贵州·龙场驿(9)
第11节: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贵州·龙场驿(10)第12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1)
第13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2)第14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3)
第15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4)第16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5)
第17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6)第18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7)
第19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8)第20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9)
第21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10)第22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11)
第23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12)第24节:第三章 嘉靖五年十二月,绍兴(1)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