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类 故道白云   》 第76节:慧藏(2)      Thich Nhat Hanh

  一天,是圆月之日,她嘱儿童们带鲜花来供送给佛陀。小童从家里的园中或路上的野草间摘下花朵,带到精舍来。跋吉梨公主则在宫中的莲池里采了一束莲花带来。他们来到佛陀的房子,才发觉佛陀正在法讲堂里准备给僧众和在家众开示。公主引领孩子们悄悄地进入讲堂。成人们都让路给他们通过。他们把鲜花放在佛陀前的桌子上,然后鞠躬顶礼。佛陀微笑着鞠躬回礼。他示意孩子们坐在他面前。
  佛陀这天的法会很是特别。小童坐下后,他便慢慢站起来。他拿起一朵莲花,在众人前举起来。他没有说任何的话。每人都坐得很定。佛陀继续举着莲花保持一段时间。众人都大惑不解,心里猜想着他这样做的用意。跟着,佛陀向众人,淡然一笑。
  他这才说道:"我具真实法眼,妙慧之宝藏,而我刚已给摩诃迦叶传承了。" 每个人都转过头来望着迦叶尊者,只见他在微笑。他的目光一直没离开过佛陀和他拿着的莲花。当大家再回头望佛陀的时候,他们发觉佛陀也正在望着莲花微笑。
  虽然缚悉底有点困惑,但他知道最重要的还是保持专念。他望着佛陀的同时,也开始观察气息。在佛陀手里的莲花才刚刚开花。佛陀以温柔高雅之极的姿态把它拿在手里。他用大姆指和食指拈着莲茎,而莲茎又刚好贴在他手掌的弯位。他的手掌一如莲花般美丽,洁净美妙。刹那间,缚悉底真正体会到莲花清高之美。根本就没有什么要去思想。自然而然地,他也展颜微笑。
  佛陀开始说话:"各位朋友,这朵花是奇妙的实相。当我把它在你们面前展示,你们都有机会体验它。与一朵花的接触,就是与奇妙的实相接触。也就是与生命本身接触。
  "摩诃迦叶就是因为与花朵达到接触,才会先你们而笑。你们心内不停地有障碍,便一直都不能与花朵达到接触。你们之中有人会问:'为何乔答摩要举起那朵花?他这样做有何用意?'假如你有这些念头在心中,你便不能真正体验这朵花。
  "朋友们,在念头之中失却了自己,是会妨碍我们与生命真正接触的。如果你被担忧、懊恼、焦虑、怒或嫉妒所操纵,你便会失去与生命的美好神奇接触的机会了。
  "朋友们,我手中的莲花只对那些活在当下的人而言才是真实的。如果你不回到目前此刻,对你来说,这朵花实不存在。有些人可以走过一林的檀香树,而一棵檀香树也看不见。生命虽然是充满苦恼,但也同时满载奇珍。你们要留心察觉,然后才会发现生命里的痛苦和美妙。
  "与痛苦接触并不是要自己失却于痛苦之中。体验到生命的美妙也不是要迷失自己于其中。所谓接触,就是每刻都与生命直遇契入,以能对它有深切的体验。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了解生命的无常性和互依性。有了这种了解,我们才不至迷失于欲望、怒和贪爱之中。那时,我们才得到真正的自由解脱。" 缚悉底很高兴。他高兴自己在佛陀开示之前已明白和微笑了。摩诃迦叶尊者比他先笑。他是缚悉底其中的一位导师,又是佛陀的大弟子。他已在大道上走了很远。缚悉底深知自己不能与摩诃迦叶或舍利弗、目犍连、马胜等相比。毕竟,他还只不过是二十四岁罢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1.为步行而行(1)第2节:1.为步行而行(2)第3节:1.为步行而行(3)
第4节:2.牧牛(1)第5节:2.牧牛(2)第6节:3.一大把姑尸草(1)
第7节:3.一大把姑尸草(2)第8节:4.受伤的天鹅(1)第9节:4.受伤的天鹅(2)
第10节:4.受伤的天鹅(3)第11节:5.一碗乳汁第12节:6.蕃樱桃树下(1)
第13节:6.蕃樱桃树下(2)第14节:6.蕃樱桃树下(3)第15节:7.白象之奖
第16节:8.宝石的项链(1)第17节:8.宝石的项链(2)第18节:9.慈悲之路
第19节:10.未出生的孩子(1)第20节:10.未出生的孩子(2)第21节:11.月下之笛
第22节:12.金蹄(1)第23节:12.金蹄(2)第24节:12.金蹄(3)
No.   [I]   [II]   III   [IV]   [V]   [V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