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大宋帝國的滄海桑田:宋朝那些事兒   》 賀蘭古國(1)      周膺 Zhou Ying

  元滅西夏諸國後,為遼、金、宋修專史,而獨置西夏於不顧,致使西夏典籍散逸,國史湮滅。據說成吉思汗數徵西夏而不剋,最終在西夏都城興慶府遭遇地震時纔有了取勝的機會,但其在最後的徵服戰中病逝。由於對西夏懷有特別的仇恨,他在臨終時囑咐屬下將西夏末主李和党項一族殺絶。後來元朝不書西夏史,也應與此相關。清代乾嘉學派由治經而治史,始為西夏鈎沉輯佚,續綴國史。賀蘭山東麓成排的巍峨王塚,其枕山飲河之景象,令人觸景生情地感悟到西夏党項族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之氣度。而它灰飛煙滅竟至於全族覆滅、為史不載的悲壯,也令人生出哀婉。電視劇《賀蘭雪》對西夏的故事作了形象的長篇敘述,其工作定充滿艱難險阻,想必作者有點兒感受。
  党項族原居今四川、西藏、青海等省區的交界地區。唐朝初年逐漸嚮甘肅、陝西北部一帶遷徙。唐朝末年,定居在夏州(今陝西橫山西)一帶的党項族平夏部參與鎮壓黃巢農民起義,其酋長拓拔思恭被封為定難軍節度使、夏國公,從此逐漸形成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宋朝初年,李繼遷藉助遼的勢力與宋朝抗衡,於宋鹹平五年(1002年)攻占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改設西平府。經過李明德一代的繼續發展,由氏族部落轉變為地方政權。宋寶元元年即西夏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國號大夏,定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因地處中國西北,史稱西夏。
  西夏之崛起和衰敗與它同其他幾個國傢所取的道路不同有關。北方草原地區的党項、契丹、女真、蒙古人,分別建立了西夏、遼、金、元政權。契丹、女真、蒙古是發源於西伯裏亞草原的民族,處在東亞文化中心圈的邊緣位置。西夏人位居遼、金、元與宋之中間地帶,是它們之中的“中國”。相比之下,西夏文明與東亞文明的血緣更近。從地理位置來看,其雖偏於一隅,但可獨立自足的條件也更好一些。歷史上西夏的確衹偏隅西陲保祖業,而無意進中原稱帝。西夏人雖然一直致力於建設一個獨立的國傢,但從來未能從中原漢人那裏由精神上獨立出去,事實上是那個時代漢文化的一個小標本。宋朝的命運將要如何,西夏的命運也將如何。
  具有動感特徵的遊牧文化,由風沙磧石、冰凍寒燥所支配。冰凍寒燥導致生活資料的短缺,因之遊牧民族的活動便帶有攻擊性。他們要嚮潮濕多山的南方開拓新的生存空間。經濟重心與南北政治邊際區都有嚮東南遷移的張力。由於遼、金、元的文化品格與中原相距太遠,當它們深入進來的時候,遇到陌生的東西太多,文化觸角帶有相當的盲目性。反過來,中原文化遇着遊牧文化也非常盲目。盲目意味着沒有理性的剋製,因而兩種文化在不知不覺中架屋同構,形成邊際文化帶。南方溫潤的氣候、舒適的生活環境、古樸悠遠的文化氛圍,使中原人不斷地嚮內心求世界信念。宋代由北宋的宋學發展到南宋的理學,不斷由心外而心內,恰好與國界的一再南移相遞序。嚮內心討飯吃,必定以胭脂粉黛之氣迷蒙遮掩黃沙漫漫的域外風景。盲目中遊牧民族最終獲益良多。在強悍之上再加了聰明,這是中原人敗於其手下的一個原因吧。
  西夏比之遼、金、元要理智得多。其國土本來就由宋分割出去,而其還自有立國的地理條件和生活資源,因而不會像北方遊牧民族那樣為了生活孤註一擲地到疆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由於與漢文化血緣太近,他們對漢文化非常熟悉,受影響也非常深,因而像宋朝那樣立國自給的觀念很重。這樣束縛了他們的創造性——模仿得太多。自唐代後期拓跋思恭建立夏州地方政權以後,經五代到宋初,當時的政權一直在致力於建立一個國傢。這個夢想實現以後,在立國方針上面臨兩種選擇:效仿五代的“尚武重法”和效仿宋朝的“尚文重法”。李元昊選擇了前者。“尚武”政策當然有出於同宋、遼抗衡爭霸的軍事考慮,以實現使宋朝“許以西郊之地、册為南面之君”的理想,後來它的確助西夏取得宋夏陝西之戰、遼夏河麯之戰等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大勝。但其主要的着眼點是內部軍事鬥爭。李元昊所建立的蕃漢聯合統治政權,是以党項酋豪顯貴為統治基礎的。這些酋帥皆有地分,擁兵自雄,不相統攝。為了駕馭他們,李元昊不能不於“案上置法律”,“明號令,以兵法勒索諸部”,甚至同他們歃血“盟誓”。西夏境內計有党項、漢、吐蕃、回族、韃靼、吐𠔌渾、回鶻、契丹等民族,穩定統治也需要武威。所以李元昊製定的政治方針是從實際出發的。在這一方針下,西夏的政治、經濟、文化都繁榮起來。而同時西夏改年號、定官製、建都府、更禮樂、定兵製,則習用宋製。其文字也仿漢字,由漢字取得各類偏旁,增刪纍加筆畫而成,繁冗得令人難以置信。這樣的文字在西中國之地竟流傳通用近二百年之久。到西夏天安禮定元年(1086年),乾順開始全面推行“尚文重法”的政策。當時其社會組織已初具規模,經濟水平有了相當的提高,封建土地所有製得以鞏固,中央集權的帝黨、母黨之爭也告一段落,與宋朝的軍事較量轉為軍事對峙。所以乾順在當時便提倡“以儒治國”,恢復禮樂科舉制度。這一方針帶來了嚴重後果,即講“君臣之誼”,忍辱退讓,給了野心勃勃之母黨和大臣以生內亂的機會,原始部落內部的血刃重新暴發,致使“軍政日弛”。而隨着漢化的加深,一貫尚武強悍的党項民族,逐漸文弱,抵禦外侮的能力減弱。西夏由蠻荒而剽悍,由剽悍而儒雅,由儒雅而文弱,由文弱而滅亡。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目錄序言蝴蝶夢裏傢國(1)序言蝴蝶夢裏傢國(2)900年前的現代化問題
《救荒活民書》紙幣與信用奇璞與良儈(1)奇璞與良儈(2)
開肆三萬傢(1)開肆三萬傢(2)粘在地上的商業皇傢外貿
官辦“公司”專業戶《耕織圖》畫金刺綉滿羅衣
南宋官窯竜井問茶(1)竜井問茶(2)宋學精神
理學為誰用官學私學(1)官學私學(2)選人考什麽纔(1)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