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與文明   》 12.細????峻法(10)      王仁湘 Wang Renxiang

  州倉法與場支法
  南宋初淮浙????法頻繁變遷,專賣中心轉移分散,支????方式反復更易,而且舊支????機構州倉也幾度興廢。商人的鈔????,是由州倉支發,還是在買納????場就地支付,這曾是當時激烈爭論話題,結果,就帶來州倉的多次興廢。
  建炎二年,發生了一次支????機構改革。兵部尚書盧益、戶部尚書呂頤浩對州倉法進行尖銳批評,他們說,政和以來蔡京創立的州倉法,有許多弊病。支????設立州倉,增置的機構和人員有監官、押袋官及吏人等,開支浩繁。而且場倉之間搬運,造成人力和時間上的浪費。還有倉吏貪贓舞弊,滯支鈔????,影響財政收入。在兩位尚書的夾擊下,高宗當年就宣佈停止各地州倉的支????工作,淮浙鈔????的支發,改到買納????場進行。
  與支????機構改革相聯繫的,還有鈔????的包裝制度。政和三年(1113)鈔????袋法規定,每袋以300斤為限,????商須購買訂製一次性官袋。但建炎四年初,江浙????産區已流通60斤一袋的小袋鈔????。福建的鈔????,又以80斤為一小袋,與300斤的大袋並存。來有的從????場販出私????,用的是自製的“仿官袋”。南宋鈔????的“袋法”,已不像先前那樣嚴格。
  懲治私????
  南宋初淮浙????法的另一特色,是“紹興私????法”。南宋的私????刑律,經歷了從寬到嚴,又從嚴到寬的發展趨嚮。淮浙私????的主要源頭,一是????場亭戶的私煎,二是檢查制度疏漏下的私販,包括官吏、軍士與商民串通的私販。隨着金軍北撤和高宗朝廷趨於穩定,打擊私????以保障官府壟斷????利的工作,便提到了議事日程。
  私????律由寬到嚴的轉折,是通過呂頤浩、張純的改革????法而實現的。呂頤浩是南宋初一位頗具膽略而文武兼通的人才,張純原是諳熟財計的機敏堂吏,後來作了專賣中心的提領監官。呂頤浩從建炎三年出任右相,後升為左相兼樞相,又兼領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呂頤浩拜相一個月之後,發生了宣州知州掠買商????的事。都省奏準高宗,嚴懲那位卓有戰功的知州。
  紹興元年,浙東????官蔡嚮草定了各路“????場監、專、催煎官不覺察亭戶私煎盜賣”的“斷罪刑名”。其中對巡檢官沒有覺察亭戶隱藏私煎盜賣????者,要杖一百,監官、催煎官都要受減二等的處罰(《宋會要·食貨》。關於亭戶逃亡和????場縱容逃亡的懲治法,也有嚴格規定。紹興二年頒布的刑律是:所有????亭戶及備丁、小火????工,私自走投別場煎????的,各杖八十。還要押回本場,繼續按原定額煎????(《宋會要·食貨》)。
  紹興初對私????的打擊更加嚴厲。呂頤浩、張純對私????法的重大改革,其打擊的對象,包括一切私????販,還明確指出具有特殊背景的文武臣僚傢屬販私,一律嚴懲不貸,即便遇到頒布特別的大赦令,也不能憑藉特權減免罪罰。這作為詔令頒布兩個月後,一樁聳人聽聞的私????大案—劉光世著名部將喬仲福、王德販????案,被揭發出來。劉光世是南宋初三大帥之一,喬仲福、王德是他手下得力的大將,統兵近萬,戰功纍纍(《宋史·高宗紀》)。他們的軍隊,素以驕橫、冗費著稱,喬仲福、王德於通州島沿江港汊內,公然泊船,吩咐巡檢軍兵,在亭戶處收私????。他們還將私????仿官袋包裝,每年20萬袋的通州官????,被他們盜販得僅剩下3萬袋。
  面對如此大案,呂頤浩的批狀要劉光世追查喬、王二將的責任,由於牽涉到駐軍防務的穩固,在金兵逼江的當口,最後也是不瞭瞭之。但對與喬、王等人合作私販的通州亭戶,卻沒有輕饒。所以在十二月八日(甲午)這一天,呂頤浩將從重打擊亭戶私販的處置意見,交高宗書旨宣佈。內容是教産????場監告諭亭戶,今後如果將所煎之????貨違法與私販軍兵和百姓交易,不論多寡,都要杖脊收監。這樣的重刑,後來以發佈之日稱為“甲午指揮”或“十二月八日指揮”,起初衹是針對通州亭戶,但一經公佈,事情便擴大起來。不久,呂頤浩又奏淮高宗,公佈了“非亭戶一等科罪指揮”,對所有亭戶、非亭戶煎????賣與私販的,軍人聚販私????的,以及百姓依藉軍兵聲勢私販的,均依照“紹興二年十二月八日指揮”。
  上一頁
  [返回目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1.玄滋素液(1)1.玄滋素液(2)1.玄滋素液(3)1.玄滋素液(4)
1.玄滋素液(5)1.玄滋素液(6)1.玄滋素液(7)1.玄滋素液(8)
2.穿井取鹵(1)2.穿井取鹵(2)2.穿井取鹵(3)2.穿井取鹵(4)
2.穿井取鹵(5)2.穿井取鹵(6)2.穿井取鹵(7)2.穿井取鹵(8)
2.穿井取鹵(9)3.煮海熬波(1)3.煮海熬波(2)3.煮海熬波(3)
4.陽光産品(1)4.陽光産品(2)4.陽光産品(3)5.造????者:????丁(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