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红色后代的苏联印记   》 毛岸英的军校生活      赵嘉麟 Zhao Jialin    葛万青 Ge Moqing

  1943年1月初,压缩在红军包围圈中的德军态势急剧恶化,已经没有任何解决的希望。为了停止流血,苏军向被包围的德军部队发出最后通牒,命令其投降,但遭拒绝。
  10日,苏军将包围圈内的德军分割成两部分。在消灭了其中一部分侵略者后,残部于2月初投降,至此,历时180天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结束。这场闻名世界的战役使得德军共损失兵力150万——相当于希特勒部队在苏德战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坦克3500辆、火炮12000门、飞机3000架。
  91000多德国官兵,其中包括保卢斯在内的24名高级将领成了斯大林的俘虏。保卢斯拄着手杖,和一群穿着单薄衣衫、裹着血迹斑斑的毛毯的法西斯分子,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下,一步一拐地在雪地上走着。
  斯大林格勒大战给希特勒法西斯以致命的打击,德军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反攻了。这次胜利,对争得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使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同时它鼓舞了各国人民同法西斯占领者进行更加坚决的斗争。
  在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胜利后,苏联红军乘胜追击,开始了收复失地的战斗。
  这时,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在战争中战死和失散孩子的名单被送到斯大林的桌子上。其中就有被列为失踪的朱敏和弗拉斯塔、米拉姐妹。斯大林于是向正在指挥战斗的朱可夫发去了一个急电,要他在收复南方城市时,注意查找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失散的孩子,特别要注意查找朱德总司令的女儿。
  朱可夫接到这个电报后,立即向收复失地的部队下达了“解放一个城市,寻找一个城市”的命令。艰难的寻找工作开始了。
  4月底,在舒亚结束了军事学校速成班学业的毛岸英被召回莫斯科,并受到了季米特洛夫、马努伊尔斯基等共产国际领导人的接见。在季米特洛夫安排下,毛岸英进入了列宁军事政治学院继续深造,因而他再次离开了莫斯科——列宁军事政治学院在卫国战争初期的1941年11月已从莫斯科迁往了1000多公里外的别列别伊市。
  在舒亚的军校速成班期间,毛岸英第一次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和其他学员一起接受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军事概论、连队管理、武器装备、枪械知识等等。此外,他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行军拉练。
  毛岸英在校期间成绩优秀。在诸如《1942年步兵战斗条令》、军事测地学等科目上都得了5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42年步兵战斗条令》——这本厚厚的材料,分为“总则”、“步兵营进攻战”、“步兵营遭遇战”、“步兵营防御战”等共21部分,每个部分下面又细分为若干章节。除了熟悉内容外,还要逐字逐句地掌握,考试时必需以条令原话回答,一字不差。如果没有通过考试,则必须参加补考,这让军校的学员们都伤透脑筋。一些同学纷纷“落马”,而毛岸英下了一番苦功后获得了5分的好成绩。
  当然,毛岸英也有自己的弱项——武器装备就是他自认为最“可怕”的课程。这也难怪:除了要掌握以前课程中所涉及的武器装备,包括1891~1933年期间型号的俄制步枪、杰格佳廖夫轻机枪、马克西姆重机枪、1895年制左轮手枪、1936年制手枪,以及手榴弹之外,毛岸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内容里又增加上了杰格佳廖夫冲锋枪、什帕金冲锋枪、托卡列夫自动步枪、火箭炮、反坦克武器、新型手榴弹、45毫米反坦克炮、76毫米火炮,甚至还有缴获的德军武器等等新的内容。
  考试的时候,毛岸英被要求回答关于重机枪、单兵作战武器、手榴弹,以及弹道学知识方面的问题。结果,他又以全5分的成绩顺利通过。不过,毛岸英并没有沾沾自喜,他甚至重新评估了自己在这些科目上的成绩:重机枪—3分、单兵作战武器—4减、手榴弹—4分,弹道学知识—4加。在军校期间,毛岸英非常希望把自己的情况告诉远在延安的父亲毛泽东,但因为国际邮路中断,这个愿望无法实现。不过,他与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的院长马卡洛夫、中文老师韩铁生、弟弟毛岸青,以及学员郭志成、美国人蒂姆等还保持着通信。
  在毛岸英被召回莫斯科后,他收到了马卡洛夫托人给他捎去的面包、糖、黄油、炸肉和200卢布,这让毛岸英备受感动。在给马卡洛夫回信中,毛岸英除了表达感激之情外,还特别提到了令自己放心不下的弟弟:
  “请您多多关照我的弟弟科利亚……
  马努伊尔斯基同志向我问起了他,并希望他能成为父亲的好儿子。
  您如果能把他培养成材,那将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他是个老实人,只不过听觉和神经方面有毛病,但他应该是完全可以康复的。如果有什么需要的话,您可以找马努伊尔斯基同志帮忙,他是永远不会拒绝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刘少奇挥别子女(1)刘少奇挥别子女(2)蒋介石派来了大飞机(1)
蒋介石派来了大飞机(2)与周恩来夫妇同行(1)与周恩来夫妇同行(2)
迪化巧遇小伙伴(1)迪化巧遇小伙伴(2)任弼时“赔不是”
贺子珍的遭遇(1)贺子珍的遭遇(2)毛氏兄弟(1)
毛氏兄弟(2)“沉睡”的列宁(1)“沉睡”的列宁(2)
革命后代的“避难所”(1)革命后代的“避难所”(2)革命后代齐聚一堂(1)
革命后代齐聚一堂(2)天堂般的生活(1)天堂般的生活(2)
难学的俄语毛岸英的疑惑邓颖超“打前站”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