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类 閱世心語   》 第79節:辭"國學大師"(3)      季羨林 Ji Xianlin

  下面談一談自己的散文創作。我從中學起就好舞筆弄墨。到了高中,受到了董秋芳老師的鼓勵。從那以後的七十年中,一直寫作不輟。我認為是純散文的也寫了幾十萬字之多。但我自己喜歡的卻為數極少。評論傢也有評我的散文的;一般說來,我都是不看的。我覺得,文藝評論是一門獨立的科學,不必與創作挂鈎太親密。世界各國的偉大作品沒有哪一部是根據評論傢的意見創作出來的。正相反,偉大作品倒是評論傢的研究對象。目前的中國文壇上,散文又似乎是引起了一點小小的風波,有人認為散文處境尷尬,等等,皆為我所不解。中國是世界散文大國,兩千多年來出現了大量優秀作品,風格各異,至今還為人所誦讀,並不覺得不新鮮。今天的散文作傢大可以盡量發揮自己的風格,衹要作品好,有人讀,就算達到了目的,憑空作南冠之泣是極為無聊的。前幾天,病房裏的一位小護士告訴我,她在回傢的路上一氣讀了我五篇散文,她覺得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嚮上的感覺。這種天真無邪的評語是對我最高的鼓勵。
  最後,還要說幾句關於翻譯的話。我從不同文字中翻譯了不少文學作品,其中最主要的當然是印度大史詩《羅摩衍那》。
  以上是我根據我那一點自知之明對自己"功業"的評估,是我的"優勝紀略"。但是,我自己最滿意的還不是這些東西,而是自己鬍思亂想關於"天人合一"的新解。至少在十幾年前,我就想到了一個問題。大自然中出現了不少問題,比如生態平衡破壞,植物滅種,臭氧出洞,氣候變暖,淡水資源匱乏,新疾病産生等等,等等。哪一樣不遏製,人類發展前途都會受到影響。我認為,這些危害都是西方與大自然為敵,要徵服自然的結果。西方哲人歌德、雪萊、恩格斯等早已提出了警告。可惜聽之者寡。情況越來越嚴重,各國政府,甚至聯合國纔紛紛提出了環保問題。我並不是什麽先知先覺,衹是感覺到了,不得不大聲疾呼而已。我的"天人合一"要求的是人與大自然要做朋友,不要成為敵人。我們要時刻記住恩格斯的話:大自然是會報復的。
  以上就是我的"夫子自道","道"得準確與否,不敢說。但是,"道"的都是真話。
  此外,在提倡新興學科方面,我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敦煌學,我在這方面沒有寫過多少文章;但對團结學者和推動這項研究工作,我卻做出了一些貢獻。又如比較文學,關於比較文學的理論問題,我幾乎沒有寫過文章,因為我沒有研究。但是中國第一個比較文學研究會卻是在北大成立的,可以說是開風氣之先。此外,我還主編了幾種大型的學術叢書,首先就是《東方文化集成》,準備出五百種,用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嚮世界人民展示什麽叫東方文化。我還幫助編纂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餘幾種現在先不介紹了。我覺得有相當大意義的工作是我把印度學引進了中國,或者也可以說,在中國過去有光輝歷史的有上千年歷史的印度研究又重新恢復起來。現在已經有了幾代傳人,方興未艾。要說從我身上還有什麽值得學習的東西,那就是勤奮。我一生不敢懈怠。
  總而言之,我就是通過這一些"功業"獲得了名聲,大都是不虞之譽。政府、人民,以及學校給予我的待遇,同我對人民和學校所做的貢獻,相差不可以道裏計。我心裏始終感到疚愧不安。現在有了病,又以一個文職的教書匠硬是擠進了部隊軍長以上的高幹療養的病房,冒充了四十五天的"首長"。政府與人民待我可謂厚矣。捫心自問,我何德何纔,獲此殊遇!
  就在進院以後,專傢們都看出了我這一場病的嚴重性,是一場能致命的不大多見的病。我自己卻還糊裏糊塗,掉以輕心,溜溜達達,走到閻王爺駕前去報到。大概由於文件上一百多塊圖章數目不夠,或者紅包不夠豐滿,被拒收,我纔又走回來,再也不敢三心二意了,一住就是四十五天,撿了一條命。
  我在醫院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病人,一般的情況是,病人住院專治一種病,至多兩種。我卻一氣治了四種病。我的重點是皮膚科,但藉住在呼吸道科病房裏,於是大夫也把我吸收為他們的病人。一次我偶爾提到,我的牙齦潰瘍了。院領導立刻安排到牙科去,由主任親自動手,把我的牙整治如新。眼科也是很偶然的。我們認識魏主任,他說要給我治眼睛。我的眼睛毛病很多,他作為專傢,一眼就看出來了。細緻的檢查,認真的觀察,在十分忙碌的情況下,最後他說了一句鏗鏘有力的話:"我放心了!"我聽了當然也放心了。他又說,今後五六年中沒有問題。最後還配了一副我生平最滿意的眼鏡。
  上面講的主要是醫療方面的情況。我在這裏還領略人情之美。我進院時,是病人對醫生的關係。雖然受到院長、政委、幾位副院長,以及一些科主任和大夫的禮遇,仍然不過是這種關係的表現。
  但是,悄沒聲地這種關係起了變化。我同幾位大夫逐漸從病人醫生的關係轉嚮朋友的關係,雖然還不能說無話不談,但卻能談得很深,講一些藴藏在心靈中的真話。常言道:"對人衹講三分話,不能閑拋一片心。"講點真話,也並不容易的。此外,我同本科的護士長、護士,甚至打掃衛生的外地來的小女孩,也都逐漸熟了起來,連給首長陪住的解放軍戰士也都成了我的忘年交,其樂融融。
  我的七十年前的老學生原301副院長牟善初,至今已到了望九之年,仍然每天穿上白大褂,巡視病房。他經常由周大夫陪着到我屋裏來閑聊。七十年的漫長的歲月並沒有隔斷我們的師生之情,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嗎?
  我的許多老少朋友,包括江牧嶽先生在內,親臨醫院來看我。如果不是301門禁極為森嚴,則每天探視的人將擠破大門。我真正感覺到了,人間畢竟是溫暖的,生命畢竟是可愛的,生活着畢竟是美麗的(我本來不喜歡某女作傢的這一句話,現在姑藉用之)。
  我初入院時,陌生的感覺相當嚴重。但是,現在我要離開這裏了,卻産生了濃烈的依依難捨的感情。"客房回看成樂園",我不禁一步三回首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第1節:人生第2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第3節:不完滿纔是人生
第4節:走運與倒黴第5節:緣分與命運第6節:牽就與適應
第7節:謙虛與虛偽第8節:時間第9節:成功
第10節:愛情(1)第11節:愛情(2)第12節:知足知不足
第13節:漫談倫理道德(1)第14節:漫談倫理道德(2)第15節:漫談倫理道德(3)
第16節:漫談倫理道德(4)第17節:論朋友第18節:談孝
第19節:老年談老第20節:老年四"得"第21節:老年十忌(1)
第22節:老年十忌(2)第23節:老年十忌(3)第24節:老年十忌(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