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科全书 》 册府元龜 》
捲七百八十二◎總錄部·榮遇
王欽若 Wang Qinre
楊億 Yang Yi
◎總錄部·榮遇
《易》曰:崇高莫大於富貴。《詩》曰:為竜為光蓋士之趨世者或道合時主或功濟大業然後享豐祿齒高位澤及於宗黨寵被於閨度越群品垂為美談者斯有之矣。若乃出於睏辱奮自卑冗終以貴盛申其志節以至期運亨會勢望熏灼明詔敦奬徽美舉集或粲服歸於故郡或榮養及於庭闈或展墓以達永懷或即傢而為公府至乃父子更任於劇職宗戚迭處於要任以壯齒而躋顯仕因請老而還舊貫中外更踐便蕃增秩時君異其恩禮舉將更其出處斯皆纔命胥契福祿來同緻光景之振耀聳人倫之欽慕非夫保。若驚之訓得持盈之道。又曷能充終而寡悔哉!
蘇秦雒陽人出遊數歲大睏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皆笑之及為從約長並相六國北報趙王及行過雒陽車騎輜重諸侯各發使送之甚衆擬於王者周顯王聞之恐懼除道使人郊勞(賓至近郊君使卿朝服用束帛勞)蘇秦之昆弟妻側目不敢仰視俯伏侍取食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謝曰:見季子位高而金多也。(蘇秦字季子)蘇秦喟然嘆曰: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衆人乎!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於是散千金以賜宗族朋友。
漢嚴助會稽吳人為中大夫助侍燕從容武帝問助居鄉裏時助對曰:傢貧為友胥富人所辱(友胥同門之胥)帝問所欲對願為會稽太守,於是拜為會太守。
朱買臣字翁子會稽吳人傢貧妻求去買臣不能留即聽去後買臣為會稽太守武帝謂買臣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今子何如買臣頓首辭謝初買臣免待詔嘗從會稽守邸者寄居飯食拜為太守買臣衣故衣懷其印綬步歸郡邸直上計時會稽吏方相與群飲不視買臣買臣入室中守邸與共食食。且飽少見其綬守邸怪之前引其綬視其印會稽太守章也。守邸驚出語上計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誕耳守邸曰:試來視之其故人素輕買臣者入內視之還走疾呼曰:實然坐中驚駭白守丞(漢舊郡國丞相長史與計吏俱逆計也。謂之守丞者係太而言也。)相推排陳列中庭謁拜買臣徐出戶有頃長安廄吏乘駟馬車來迎買臣遂乘傳去會稽聞太守。且至發民除縣長吏並送迎車百餘乘入吳界見其故妻妻夫治道買臣馳車呼令後車載其夫妻到太守捨置園中給食之居一月妻自經死買臣乞其夫錢令葬悉召見故人與飲食諸嘗有恩者皆報復焉。
司馬相如字長卿蜀郡成都人武帝時以中郎將至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先驅蜀人以為寵薛廣德沛郡相人為御史大夫乞骸骨賜安車駟馬黃金六十斤罷廣德東歸沛太守迎之界上沛以為榮懸故事大夫乘官車駕駟如今州牧刺史矣。其安車傳子孫。
疏廣為太子太傅廣兄子受為太子少傅太子每朝因進見太傅在前少傅在後父子並為師傅朝廷以為榮。
班伯高祖壹始皇之末避地於樓煩漢孝惠時以財雄邊伯後為定襄太守歲餘成帝徵伯伯上書願過郡上父祖塚有詔太守都尉以下會其所因召宗族各以親疏加恩施散數百金北州以為榮長老紀焉後漢馮異潁川交城人為孟津將軍光武建武二年徵陽翟賊嚴終趙根破之詔異歸上塚使大中大夫賫牛酒令二百裏內太守都尉以下及宗族會焉。
景丹馮翊櫟陽人為驃騎大將軍建武二年定封丹櫟陽侯光武謂丹曰:今關東故王國雖數縣不過櫟陽萬戶邑夫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綉夜行故以封卿耳。
岑彭南陽棘陽人建武六年為徵南大將屯津鄉南還有詔過傢上塚大長秋以朔望問太夫人起居。
王恆潁川舞陽人為漢中將軍平沛郡賊建武六年徵恆還雒陽令人夫迎恆於舞陽歸傢上塚。
吳漢南陽人建武十二年為大司馬平蜀振旅浮江而下至宛詔令過傢上塚賜二萬斛。
傅燮北地靈州人太守範津舉燮孝廉及津為漢陽與燮交代合符而去鄉邦榮之。
韓棱潁川華陽人為南陽太守特聽棱得過傢上塚鄉裏以為榮。
韋端自涼州牧徵為太僕其子康代為涼州刺史時人榮之。
魏張既馮翊高陵人漢末自尚書出為雍州刺史太祖謂既曰:還君本州可為衣綉晝行矣。
張遼為前將軍屯合肥進遼爵都鄉侯給遼母輿車及兵馬送遼傢詣屯敕遼母至導從出迎所督諸軍將吏皆羅拜道側觀者榮之。
吳朱治丹陽故鄣人大帝黃武二年拜安國將軍領吳郡是時丹陽深地頻有姦叛亦以年嚮老思戀土風自表屯故鄣鎮撫山越諸父老故人莫不詣門治皆引進與共飲宴鄉黨以為榮在故鄣歲餘還吳。
全琮吳郡錢塘人黃武七年為東安太守還經過錢塘修祭墳墓麾幢節蓋曜於舊裏請會邑人平生知舊宗族六親施散惠與千有餘萬本土以為榮。
諸葛恪為撫越將軍領丹陽太守授戟武騎三百拜畢太帝命恪備威儀作鼓吹導引歸傢時年三十三。
紀陟景帝時父亮為尚書令陟為中書令每朝會詔以屏風隔其座焉。
晉鄭球字瑜少闢宰府七侍二宮。
袁瑰與弟猷俱渡江瑰為丹陽猷為武康兄弟列宰名邑論者美之。
陶侃傢於潯陽後為江夏太守加鷹揚將軍侃備威儀迎母官捨鄉裏榮之。
荀羨除北中郎將徐州刺史監徐兗二州揚州及晉陵諸軍事時年二十八中興方伯未有如羨之少者韋訁叟前後四登九列六在尚書三為侍中再為太子太傅封京兆公陳軍國之宜多見允納。
宋鄭鮮之為高祖太尉諮議高祖北伐以為右長史鮮之曾祖墓在開封相去三百裏乞求拜省高祖以騎送之。
南齊王奐仕宋領驍騎將軍。又遷徵虜將軍臨川王鎮西長史領南蠻校尉南郡內史一歲三遷。
張岱吳郡人高帝建元元年出為左將軍吳郡太守太祖知岱歷任清直至郡未幾手敕岱曰:大邦任重乃未欲回換俱總戎務殷宜須望實今用卿為參軍加給事中岱拜竟詔以傢為府。
孫吳郡人自湘州刺史徵為散騎常侍中領軍未拜而武帝從容謂曰:昔朱買臣願為大郡卿,豈有意乎!乃改授持節安東將軍吳郡太守給鼓吹一部及將之鎮乘輿幸近畿餞送鄉裏榮之。
梁範為散騎常侍吏部尚書常侍宴高祖謂臨川王宏鄱陽王恢曰:我與尚書少親善申四海之敬今為天下主此禮即革汝宜代我梁範為兄二王下席拜與同車還尚書下省時人榮之。
呂僧珍東平苑人為左衛將軍領太子中庶子僧珍去傢久表求拜墓高祖欲榮之使為本州乃授使持節平北將軍南兗州刺史。
柳慶遠河東解人為使持節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諸軍事徵虜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高祖餞於新亭謂曰:卿衣錦還鄉朕無西顧之憂矣。
到洽以天監二年為司徒主簿直待詔省敕使抄甲部書遷尚書殿中郎洽兄弟群從遞居此職時人榮之。
王僧孺幼貧其母鬻紗布以自業常攜僧孺至市道遇中丞鹵簿驅迫溝中及僧孺為丞引騶清道悲感不自勝。
朱異為中書通事捨人遷散騎常侍纍遷中領軍異居權要三十餘年歷官自員外常侍至侍中四職並驅鹵簿近代未之有也。
張綰為御史中丞舊製元日僕射中丞坐位東西相當大同四年綰兄纘為僕射及有司就列兄弟導騶兩塗前世未有也。時人榮之。
孔休源初為中書捨人司徒臨川王記室參軍後臨川王為揚州刺史薨高祖與群臣議王代居州任者久之時貴戚王鹹望遷授高祖曰:朕已得人孔休源實應此選乃授宣惠將軍監揚州休源初為臨川王行佐及王薨而管州任時論榮之。
劉之南郡涅陽人自太學博士出為南郡太守高祖謂曰:卿母年德並高故令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
陳侯安都始興人為司空徵北將軍南徐州刺史父文得為始興內史卒於官文帝徵安都還京師為發喪尋起復本官贈其父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拜母為清遠國太夫人仍迎還都母固求停鄉裏帝乃下詔改陸陽郡之汝城縣為廬陽郡分衡州之始興安遠二郡合三郡為東衡州以安都從弟曉為刺史安都第三子秘年九歲帝以為始興內史並令在鄉侍養。
王瑜字子早歷清顯三十官至侍中。
袁憲為右僕射參掌選事先是憲長兄樞為左僕射至是臺省目樞為太僕射憲為小僕射朝廷榮之。
後魏崔浩白馬公元伯之長子浩為祭酒每至郊祠父子並乘軒軺時人榮之畢衆敬為兗州刺史其子元賓亦為兗州刺史父子相代為州當世榮之。
甄琛中山毋極人為徵北將軍定州刺史衣錦晝遊大為稱滿。
李憲為散騎侍郎以母老乞歸養憲趙郡平棘人也。因拜趙郡太守。
李元護遼東襄平人為齊州刺史經拜舊墓巡省故宅享賜村老莫不欣暢。
崔鴻為尚書都兵郎中宣武詔太師彭城王勰以下公卿朝士儒學纔明者三十人議定律令於尚書上省鴻與父光俱在其中時論榮之。
孫惠蔚歷國子祭酒秘書監出為平來將軍濟州刺史還京除光祿大夫魏初以來儒生寒官惠蔚最為顯達。
董徵頓邱衛國人為輔國將軍除安州刺史徵因述職路次過傢置酒高會大享邑老乃言曰:腰龜返國昔人稱榮仗節還傢雲:鬍不樂因誡二三子弟曰:此之富貴匪自天降乃勤學所致耳時人榮之。
茹皓舊吳人與趙俱侍直禁中為所妒出為濮陽太守其父讓之因皓訟理舊勳先除兗州陽平太守賜以子爵父子剖符名邦郡境相接。
趙邕南陽人為殿中將軍初邕父怡歷郢州刺史停傢久之以邕寵召拜太常少卿尋為荊州大中正出除徵虜將軍荊州刺史邕弟尚中書捨人出除南陽太守怡辭荊州也。尚求解郡與父俱還未至京師逆除步兵校尉。
陸彰字明遠以衛將除齊州刺史。又加驃騎將軍行懷州事轉北豫州刺史仍除徐州刺史將軍並如故一年歷三州當世榮之。
房士達清河人為京北王騎兵參軍其鄉人劉均房須等作亂攻陷郡縣士達父憂在傢刺史元欣以士達為將士達率州人悉破平之就傢拜平原太守孝莊帝時轉濟南太守士達不入京師而頻為本州郡時人榮之。
楊逸字遵道為西平將軍南秦州刺史年二十九歲時方伯之少未有先之者。
北齊魏收字伯起初仕後魏節閔時為散騎侍郎尋敕典起居註並修國史俄兼中書侍郎時年二十六邢邵字子纔仕東魏為太常卿中書監攝國子祭酒是時朝臣多守一職帶領二官甚少邵頓居三職並是文學之首當世榮之。
崔瞻為文宣相府司馬使於東魏孝靜帝其父忄侍宴。又敕瞻令近御座亦有應詔詩詔問邢邵等曰:此詩何如其父鹹雲:忄博雅宏麗瞻詞氣清新並詩人之冠冕宴罷共嗟賞之鹹雲:今日之宴並為崔瞻父子。
後周楊標正平高涼人魏孝武入關時為建武刺史鎮車箱標久從軍役以未及葬父至是表請遷葬詔贈其父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晉州刺史贈其母夏陽縣君並給儀衛州裏榮之。
蘇亮武功人仕西魏為岐州刺史朝廷以其牧本州特給路車鼓吹先還其宅並給騎士三十列羽儀遊鄉黨經過故人歡會旬日然後入州世以為榮亮自文帝大統以來無歲不轉官一年或至三遷僉曰:纔至不怪其速也。
赫連達中盛樂人仕西魏為帥都督封魏昌伯太祖以達勳望兼隆乃除州刺史進爵為公拜大都督。
田宏字廣略平原人西魏大統中自帥都督授原州刺史時以宏勳望兼至故以衣錦榮之。
永仕西魏為常州刺史於時朝貴多其部人謁永之日冠蓋盈路當時榮之。
鄭雛初仕北齊為尚書郎趙郡李祖兄弟不甚敬憚及楊奏授雛趙郡太守祖兄弟具服至雛門投刺拜謁文宣聞之喜笑曰:足得殺李傢兒矣。
李穆除原州刺史。又以兄賢子為平高郡守遠子為平高縣令並加鼓吹穆自以叔侄一傢三人皆牧宰鄉裏恩遇過隆固辭不拜太祖不許。
王傑金城直城人仕西魏為驃騎大將軍孝閔踐祚進爵張掖郡公增邑一千戶出為河州刺史朝廷以傑勳望俱重授本州。
馮遷閔帝時為晉公護府掾後以其朝之舊齒欲以錦衣榮之乃授陝州刺史進爵隆山郡公增邑通前二千戶遷本寒微不為時輩所重一旦刺舉本州唯以謙恭接待鄉人無怨者。
令狐整為中外府樂曹參軍時諸功臣多為本州刺史晉公護謂整曰:以公勳望應得本州但朝廷藉公委任無容遠出然公一門之內須有衣錦之榮乃以弟休為敦煌郡守。
劉雄臨洮子城人為內史大夫除候正高祖嘗從容謂雄曰:古人云:富貴不歸故鄉猶衣錦夜遊今以卿為本州何如雄稽首拜謝,於是詔以雄為河州刺史雄先己為本縣令復有此授鄉裏榮之。
柳敏河東解人年未弱冠起傢員外散騎侍郎纍遷河東郡丞朝議以敏本邑故有此授。
唐瑾為蔡州刺史歷柘州硤州轉荊州總管府長史入為吏部中大夫歷禦正納言中大夫曾未十旬遂遷四職紳鹹以為榮。
辛威隴西人為州刺史時望既重朝廷以桑梓榮之遷河州刺史本州大中正。
薛慎為膳部下大夫慎兄善。又任工部並居清顯時人榮之。
王士良其先太原晉陽人後因避地涼州初仕齊為豫州刺史後歸周為州刺史轉金州刺史士良去鄉既久忽臨本州舊。若故人猶有存者遠近鹹以為榮。
李遷哲安康人世為山南豪族後為車騎將軍從開封府賀。若敦狥
地巴濮以功除直州刺史即本州也。仍給軍儀鼓節。
柳檜為撫軍將軍大都督時檜兄虯為秘書丞弟慶為尚書左丞檜嘗謂兄弟曰:兄則職典簡牘褒貶人倫弟則管轄郡司股肱朝廷可謂榮寵矣。然而四方未靜車書不一檜唯當蒙矢石履危難以報國恩耳隋劉宏彭城人初仕北齊西楚州刺史及齊亡周武帝以為本郡太守。
田式字顯摽馮囑下邽人祖安與父長樂仕魏俱為本郡太守式仕周。又為本郡太守。
蘇威煬帝時為納言與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黃門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藴內史侍郎虞世基參掌朝政時人稱為五貴從徵遼東還至涿郡詔威安撫關中以威孫尚輦直長儇為副其子鴻臚少卿夔先為關中簡點大使一傢三人俱奉使關右三輔榮之。
樊子蓋廬江人為武威太守朝於江都宮煬帝謂之曰:富貴不還故鄉真衣綉夜行耳敕廬江郡設三千人會賜米麥六千石使謁墳墓宴故老當時榮之。
來護兒江都人為右翊衛大將軍煬帝幸江都謂護兒曰:衣錦晝遊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賜物三千並牛酒令謁先人墓宴鄉父老仍令三品已上並集其宅酣飲一日朝野榮之。
唐張鎮州同安人武德中為舒州都督舒州即本邑也。鎮州乃多市酒餚就望江舊宅盡召故人親戚與之酣宴散箕踞敦疇昔之歡十日贈以金帛既而垂泣謂親賓曰:此者張鎮州與故人為歡今日已後舒州都督治百姓耳君民禮隔不得交遊因與之訣薑秦州上邽人武德初平薛仁杲拜秦州刺史高祖謂曰:衣錦還鄉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元功涼州之路近為荒梗宜宏方略有以靜之至州撫以恩信州人相謂曰:吾輩復見太平官府矣。盜賊悉來歸首士庶安之。
張士貴宏農盧氏人武德中以戰功授虢州刺史高祖謂曰:欲卿衣錦晝遊耳。
溫大雅武德元年為黃門侍郎弟彥將為中書侍郎列居近侍議者榮之高祖從容謂曰:我起義晉陽為卿一門耳。
張行成定州義豐人為刑部侍郎太子詹事遼東之役從太子於定州監國即行成本邑也。太子謂行成曰:今者送公衣錦還鄉,於是令有司祀其先人墓。
薛收與從父兄子元敬俱為文學館學士。
賈敦實為饒陽令時製大功已上不得聯職敦實兄敦賾復為瀛州刺史朝廷以其兄弟廉謹特許令同州竟不遷替時人榮之。
劉之為左史宏文館直學士時。又密令參决以分宰相之權時人謂之北門學士之兄懿之時為給事中兄弟並居兩省論者美之。
韋承慶弟嗣立則天長壽中始代承慶為鳳閣捨人長安三年承慶。又代嗣立為天官侍郎頃之。又代嗣立知政事時以為榮。
蘇中宗神竜中纍遷給事中加修文館學士轉中書捨人時父瑰同中書門下三品父子同掌樞密時以為榮。
賀知章為秘書監請度為道士求還鄉裏天寶三載正月庚子遣左右相已下祖別於長樂坡帝賦詩以贈。
李峴信安王之第三子肅宗至德中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時峴兄亙為戶部尚書兼成都尹乾元初玄宗還京亙自蜀至。又兼御史大夫兄弟俱判臺事自國初以來兄弟並拜大夫未有其比時長安士庶皆賦詩美之。
於休烈嗣子益次子肅相繼為翰林學士。
歸宗敬德宗興元初為散騎常侍宣慰兩河及還上表請歸拜墓許之賜以繒帛儒者榮之。
楊懷賓與其子朝晟並為寧節度韓遊瑰礻卑將父子同軍皆為開府賓客御史中丞異姓王榮於軍中陸贄為翰林學士時贄母韋氏在江東德宗遣中使迎至京師紳榮之。
吳通微自壽安縣令入為金部郎中充翰林學士尋改職方郎中知製誥與弟通元同職禁署人士榮之趙宗儒為右拾遺翰林學士父驊為秘書少監與父並命出於中旨當時榮之。
田宏正自魏博節度移統鎮冀其子希文為河陽三城懷州節度父子同日拜命皆領節制。
崔為吏部侍郎兄弟同時奉朝請者四人後改太常卿故事大卿初上大閱四部樂於官署觀者縱焉自私第去帽親導母公卿逢者為回騎避之衢路以為榮。
王鍔為容管經嶺南淮南河中太原四任節度受符節居方面凡二十餘年仍加同平章事。
柳公綽為吏部侍郎與舅左丞崔從同省人士榮之孫德昭與孫承誨董從實以反正功德昭為檢校太保靜海軍節度使承誨邕州節度使從實容州節度使並同平章事時人呼為三使相恩澤俱冠世。
後唐張全義為忠武軍節度使全義於本朝迨朱氏之世自尚書僕射司空司徒平章事侍中守太師太傅太保太尉中書令尚書令封王食邑至一萬三千戶自雒鄆陝滑宋三莅河陽再領許州相繼十換麾幢歷二十九任位冠人臣善保終吉者一人而已。
李琪與兄班俱登進士第為梁太祖所知及革命以班為崇政學士琪為翰林學士昆仲並處禁林。
康思立本出陰山諸部性純厚善撫禦明宗素重之故即位之始以應州所生之地授焉。
昂貴封舜卿為中書捨人從子渭為翰林學士叔侄對掌內外製。又從子翹仕梁亦為翰林學士。
晉劉句初仕後唐為兵部侍郎端明殿學士長興四年行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平章事入謝日遇大祠明宗不禦中興殿句至中興殿門閤門使曰:舊禮宰臣謝恩須於正殿通喚今日上以大祠不坐正殿請候來日樞密使趙延壽曰:命相之製下已三日中謝無宜後時即奏聞句遂中謝於端明殿廷句自端明學士拜相而謝於本殿人士榮之。
孔崇弼初仕後唐自吏部郎中授給事中時族兄昭序由給事中改左常侍兄弟同居門下時論榮之。
王建立為昭義軍節度使進封韓王仍割遼沁二州為昭義屬郡以建立本遼州人用成其衣錦之美也。漢竜敏幽州永清人也。初仕後唐為御史中丞敏父鹹式年七十鹹式之父年九十餘敏供養二尊朝夕無懈鹹式以敏貴得秘書監致仕敏為兵部侍郎奉使幽州鄉裏耆舊留宴盡歡。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册府元龜》簡介 | 捲一◎帝王部·總序·帝係 | | 捲二◎帝王部·誕聖 | 捲三◎帝王部·名諱 | | 捲四◎帝王部·運歷 | 捲五◎帝王部·創業 | | 捲六◎帝王部·創業第二 | 捲七◎帝王部·創業第三 | | 捲八◎帝王部·創業第四 | 捲九◎帝王部·繼統第一 | | 捲十◎帝王部·繼統第二 | 捲十一◎帝王部·繼統部三 | | 捲十二◎帝王部·中興·告功 | 捲十三◎帝王部·都邑 | | 捲十四◎帝王部·都邑第二 | 捲十五◎帝王部·年號 | | 捲十六◎帝王部·尊號一 | 捲十七◎帝王部·尊號第二 | | 捲十八◎帝王部·帝德 | 捲十九◎帝王部·功業 | | 捲二十◎帝王部·功業 | 捲二十一◎帝王部·徵應 | | 捲二十二◎帝王部·符瑞 | 捲二十三◎帝王部·符瑞第二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IXX] [20] [XXI] [XXII] [XXIII] [XXIV] [XXV] [XXVI] [XXVII] [XXVIII] [XXIX] [30] [XXXI] XXXII [XXXIII] [XXXIV] [XXXV] [XXXVI] [XXXVII] [XXXVIII] [XXXIX] [40] [XLI] [XL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