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老北京的小鬍同   》 第78節:北京城雜憶(1)      蕭乾 Xiao Qian

  隨說隨戲劇性地站了起來,看了看腕上的表說 :"我後天飛倫敦。明天這時候我再來--聽你的回話。"對於我說的"我不會改變主意"的聲明,他概不理睬。他衹伸出個毛茸茸的指頭逗了一個搖籃裏的娃娃說:"為了他,你也不能不好好考慮一下。"
  西方衹有一位何倫,東方的何倫卻不止一位。有的給我送來杜勒斯乃兄寫的一部《斯大林傳》,還特別嚮我推薦談三五年肅反的那章。有的毛遂自薦當起"參謀":"你進去容易,出來就難了。延安有老朋友瞭解你?等鬥你的時候,越是老朋友就越得多來上幾句。別看香港這 大黨員眼下同你老兄長老兄短,等人傢當了大官兒,你當了下屬的時候再瞧吧。受了委麯不會讓你像季米特洛夫④那麽慷慨激昂地當衆講一通的,碰上了德萊季雷福斯⑤那樣的案子,也不會出來個左拉替你大聲疾呼。"
  於是,參謀出起主意了:"上策嘛,接下劍橋的聘書,將來盡可以回去作客。當共産黨的客人可比當幹部舒服。中策,當個半客人--要求暫時留在香港工作,那樣你還可以保持現在的生活方式,又可以舊門環北京城雜憶
  一、市與城
  如今晚兒,刨去前門樓子和德勝門樓子,九城全拆光啦。提起北京,誰還用這個"城"字兒!我單單用這個字眼兒,是透着我頑固?還是想當個遺老?您要是這麽想可就全擰啦。
  咱們就先打這個"城"字兒說起吧。
  "市"當然更冠冕堂皇嘍,可在我心眼兒裏,那是個行政劃分,表示上頭還有中央和省哪。一聽"市"字,我就想到什麽局呀處呀的。可是"城"使我想到的是天橋呀地壇呀,東安市場裏的人山人海呀,大糖葫蘆小金魚兒什麽的。所以還是用"城"字兒更對我的心思。
  我是羊管兒鬍同生人,東直門一帶長大的。頭 18 歲,除了騎車跑過趟通州,就沒出過這城圈兒。如今奔 76 啦,這輩子跑江湖也到過十來個國傢的首都,哪個也比不上咱們這座北京城。北京"市",大傢夥兒現下瞧得見,還用得着我來嘮叨!我專門說說北京"城"吧。
  談 起 老 北 京來,我心裏未免有點 兒 嘀 咕! 說 它壞,倒落不到不是。要是說它好,會不會 又 有 人 出 來 挑剔?其實,該好就是好,該壞就是壞,用不着多操那份兒954年時的宣武門南側面心。反正好的也說不壞,壞的說成好,也白搭。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況且時代朝前跑啦。從前用手搖的,後來改用馬達了--現在都使上電子計算機啦。這麽一來,大傢夥兒自然就不像從前那麽閑在了。所以有些事兒就得簡單點兒。就說規矩禮數吧,從前講究磕頭,請安,作揖。那多耽誤時候!如今點個頭算啦。我贊成簡單點。您瞧,我這 人不算老古板吧!
  可凡事都別做過了頭。就拿"文明語言"來說吧。本來世界上哪國也比不上咱北京人講話文明。往日誰給幫點兒忙,得說聲"勞駕";老天橋的賣藝人正在表演送點兒禮,得說"費心";嚮人打聽個道兒,先說"藉光";叫人花了錢,說聲"破費"。光這一個"謝"字兒,就有多麽豐富、講究。
  現在倒好,什麽都當"修"給反掉啦,鬧得如今北京人連聲"謝謝"也不會說了,還得政府成天在電匣子裏教,您說有多鱢人呀!那簡直就像少林寺的大和尚連柔軟體操也練不利落了。
  您說怎麽不叫我這老北京傷心掉淚兒!
  二、京 白
  五十年代為了聽點兒純粹的北京話,我常出前門去趕相聲大會,還邀過葉聖陶老先生和老友嚴文井。現在除了說老段子,一般都用普通話了。雖然未免有點兒可惜,可我估摸着他們也是不得已。您想,現今北京城擴大了多少倍!兩湖兩廣陝甘寧,真正的老北京早成"少數民族"啦。要是把話說純了,多少人能聽得懂!印成書還能加個註兒。臺上演的,臺下要是不懂,沒人樂,那不就砸鍋啦!
  所以我這篇小文也不能用純京白寫下去啦。我得花搭着來--"花搭"這個詞兒,作興就會有人不懂。它跟"清一色"正相反:就是京白和普通話摻着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第1節:籬 下(1)第2節:籬 下(2)第3節:籬 下(3)第4節:籬 下(4)
第5節:落 日(1)第6節:落 日(2)第7節:落 日(3)第8節:一隻受了傷的獵犬(1)
第9節:一隻受了傷的獵犬(2)第10節:慄 子(1)第11節:慄 子(2)第12節:慄 子(3)
第13節:慄 子(4)第14節:慄 子(5)第15節:慄 子(6)第16節:慄 子(7)
第17節:慄 子(8)第18節:慄 子(9)第19節:慄 子(10)第20節:皈 依(1)
第21節:皈 依(2)第22節:皈 依(3)第23節:皈 依(4)第24節:皈 依(5)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