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读:刘绪义读春秋   》 第78节:江汉汤汤,问鼎中原唱大风(7)      Liu Xuyi

  斗子文是楚武王时的一代名臣斗伯比的儿子,从斗子文的姓氏上大家就能够看出他出自若敖氏,可见子文系出名门。但子文的早年境遇却与他贵族子弟的身份大有区别。子文的祖父若敖(非楚君若敖,乃若敖之后、以若敖为氏的斗伯比之父)娶郧国之女为妻。若敖早死,他的儿子斗伯比曾一度生活在陨国的姑舅家里。伯比在陨国邂逅郧国公主,两人一见钟情,私定终生,郧女未婚先孕,生下了子文。
  未婚先孕,这对于陨国来说是一大见不得人的家丑,所以郧夫人知道后大发雷霆,为保颜面,不顾女儿哀求,断然把尚在襁褓之中的子文丢弃于荒郊野外,希望将这个不光彩的事情隐瞒下来。正巧当时郧公出外田猎,路过子文被遗弃的地方,赫然看见一只老虎的身下躺着一个初生的婴儿,老虎不但没有伤害孩子,反而以乳哺之。郧公大惊,刹是好奇,回家后就把这件事讲给夫人听了。郧夫人同样感到不可思异,认为这孩子必非凡胎,急忙派人把孩子抱了回来,如此子文才得挽回性命。由于这个小孩子曾被老虎喂养,所以得名谷于菟,即老虎哺养之意。后来斗伯比回国辅佐武王成就功业,被老虎养大的子文也就跟着回到了楚国。
  子文任相之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国家度过经济难关。为此,子文做了很多实际工作,暂停对外战争,全力恢复生产,使楚国迅速度过了难关。特别是他"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毫不犹豫地"自毁纾难",将全部家财倾囊出,为国效力,成为千古佳话。《说苑·至公》还载子文族人犯法,廷理以其为令尹族人而将其释放,子文则大义刑亲,此事深得民心。国人相与歌曰:"子文之族,犯国法程,廷理释之,子文不听,恤顾怨萌,方正公平。"后世有个狂人嵇康还写了一首《六言诗》,其中便写到:"楚子文善仕,三为令尹不喜"。所以不待几年,楚国的经济状况就发生了很大好转,国力亦迅速恢复和增张。如此,楚国北上争霸计划再次启动。
  楚成王初年,大事付诸于令尹。由于其得位不是那么光明正大,不好冒然北上进犯中原,于是采取了与中原诸侯结好的外交政策,暂时停止了北上,而是着力开拓夷越之地,借以巩固后方,静待时机。夷越是杨越的一支,属百越,湖南东北部、湘中、湘南皆为古越族聚居之地。楚成王的开拓夷越,就是着力开拓湘江中下游的越族地区。不仅扩大了楚国的地盘,而且增强了楚国的经济实力,为楚国奠定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公元前659年,楚成王即位第十三年,他乘齐国正忙于存邢救卫,在北边忙活之际,首次挥师北上,进攻中原门户郑国,开始了与中原诸侯争霸之旅。郑国是春秋史上地理位置比较重要的诸侯国,"中国得郑则可以拒楚,楚得郑则可以拒中国"。对于郑国来说,其"附此则此重,附彼则彼重"。郑国的屁股侧向哪一方,哪一方的份量就不由得增重。紧接着,连续三年三次伐郑,并囚郑聃伯,逼迫郑文公几次试图向楚投降。而当时的中原霸主齐桓公为了保住郑国这块战略要地,制止楚国的北进势头,就在楚国三次向郑用兵之际,齐桓公也先后三次会盟诸侯,合谋以救郑。齐桓公采取的谋略是"夺楚援"、"翦楚党","孤楚势"。
  地理上的障碍,伐楚必须先经过楚国北面的蔡国。当时蔡国是楚国的属国,无法拉拢。这就意味着攻楚必先攻蔡。可是蔡国没有任何违逆之举,同时它又是姬姓封国,齐桓公"尊王攘夷"也攘不到它的头上,战争理由又从何来呢?为了寻找先伐蔡国的借口,齐桓公使出了一个绝招,一个今人看来都觉得绝得不能再绝得绝招。
  齐桓公爱美人,一生宠幸无数,身边姬妾甚多。话说某日风和日丽,正是湖上泛舟的好日子,齐桓公与娶自蔡国的蔡姬一同在园子里坐船游玩。想必蔡姬也是颇得桓公宠爱的宠妾,平日里的相互调情恐怕也少不了,所以蔡姬和自己这位霸主丈夫在一起时也没什么放不开,毫不拘束,有意晃动船身与桓公打趣嬉戏。船身在水中荡漾,桓公表现的很害怕,叫蔡姬住手,蔡姬全当玩笑,依然如故。霸主丈夫借此发怒,叫她滚蛋,把爱妾一脚踢回了娘家蔡国。
  蔡姬只因与齐桓公嬉闹就被遣送回国,这对蔡国岳父家来说可谓奇耻大辱。自己家的女儿嫁了给你,到你那儿也没任何品行不端的事情发生,你齐桓公竟然找了这么个莫名其妙的理由就把女儿给我踢了回来,你叫你老丈人的脸往哪儿搁啊?蔡侯一怒之下就将蔡姬另嫁他人。
  老丈人觉得脸上挂不住,怒嫁蔡姬于他人,这在我们看来也是情有可原。但不要忘记,蔡姬虽然被齐桓公遣回,可婚姻关系并未解除。何况蔡侯也不想想,如今这天下只有女婿齐桓公欺负他人的事,那有别人敢在自己这位蛮横女婿头上动土的道理?蔡国将尚未与自己解除婚姻关系的蔡姬另嫁他人,齐桓公马上以此为借口,会合诸侯讨伐蔡国。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1)第2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2)
第3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3)第4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4)
第5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5)第6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6)
第7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7)第8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1)
第9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2)第10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3)
第11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4)第12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5)
第13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1)第14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2)
第15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3)第16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4)
第17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5)第18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6)
第19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7)第20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8)
第21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9)第22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1)
第23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2)第24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3)
No.   [I]   [II]   III   [IV]   [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