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紀念王小波辭世十周年:王小波十年祭 》
第78節:重說生命、死亡與自由/艾曉明(1)
李銀河 Li Yinhe
李衛公擅長發明(這發明當然也不外是王小波的設計),他發明過開平方的機器、手搖的鼓風機,(王小波讓這些機器具有古代的樸拙外表,又與一些數學原理、公式聯繫起來。)可是李衛公的發明要麽變成了皇帝治人的工具,要麽落到蠢貨手裏造成火災。等到他證出了費爾馬,他就成了被朝廷監控的人,落入了卡夫卡式的處境:走到哪裏,屁股後面都有聽差押着。就這樣,一旦他走出了聽差的視綫,聽差們就被殺掉一批,再按幾何級數增補上。終至於有一天聽差們與洛陽城的老百姓發生誤會,混戰一場,李靖卻還不知他就是罪魁禍首,人們都在討論拿他的肉泥做茅坑裏的磚頭還是做包子餡。這麽着,李靖就和紅拂逃出了洛陽城。
其實我們也可以說,王小波這不叫寫小說,這整個就是鬍攪蠻纏,以搗亂為敘述策略。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說,在新時期小說各路豪傑、各種寫實、以現實為指涉的小說模式裏,王小波實屬一路異數。魯迅對我國唐代傳奇小說有這樣的評價:
傳奇者流,源蓋出於志怪,然施之藻繪,擴其波瀾,故所成就乃特異,其間雖亦或托諷喻以紓牢愁,談禍福以寓懲勸,而大歸則究在文采與意想,與昔之傳鬼神明因果而外無他意者,甚異其趣矣。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八篇)
魯迅所說的“文采與意想”,實在是中國小說在其童年時代自由放任的性格體現。至近現代以來,小說背負意識形態使命,天真盡失,積重難返。小說形式的活力直至新時期文學纔逐漸釋放出來。王小波在移植唐傳奇的同時,把傳奇那種盡幻設語,作意好奇,換句話說,把小說作為假定性情境的這一精髓盡興發揮,在發揮的同時寄托諷喻。在這一點上,他的追求與米蘭?昆德拉設想過的小說素質之一不謀而合,昆德拉說的是,需要一種特殊的小說論文的新藝術,它並不自稱提供了一種無可置疑的啓示,而是停留於假設、遊戲或諷刺。
在《紅拂夜奔》中,李靖、紅拂、虯髯公以其各自特異的生活方式、人生追求成為現代人的不同象徵。他們全都陷進一個大怪圈裏,這個大怪圈是現代讀者十分熟悉、感同身受的某種心理、某個群落、某類生存睏擾。李靖年輕時要證明自己聰明,惹出了殺身之禍,到了他在長安的後半生就是窮其心智證明自己傻。他的智慧變成了裝神弄鬼,到了裝得不小心,和皇帝鬼扯說漏了嘴,他就第二次完蛋了。他不再用長棒面包充當陽具作為皇上盡忠精神抖擻狀,他設計的長安城也就荒腔走板,一團糟了。
虯髯公在小說中是個不得志的變態分子,後來到扶桑國當了獨裁者,他那曾經自我壓抑的性欲嚮了相反的方向發展,變成了與正常人嗜好相反的準虐待狂。假如說紅拂和李靖代表了一個有靈有欲、有智有趣的性愛世界,虯髯公則按照他的權力意志,製造了一個衹存在權力與服從的“魚德”世界。作品描述到,虯髯公久而久之也變成了一隻魚的模樣,“等到他老死的時候,衹有一寸厚,嘴臉都長在背上,但是有半個排球場那麽大。”他的獨裁和施暴都在滑稽又古怪的變形狀態下進行,仿佛流動不定的黏痰,令人不是恐懼而是惡心。
像王小波的其他幾部作品一樣,作為情人和朋友的女性凝聚了生命世界的動人魅力。她們比男性更少承受社會責任,在追求愛情時比男性更熱烈、更無畏。她們也都是現存的、井然有序地禮儀社會的淘氣包、精靈鬼怪的惡作劇者。在李靖死後,紅拂申請自殺,作品中作了數種假設,這可能是出於恐懼,又或者是出於厭倦;無論出於哪一種動機,紅拂的欲求和意志仍然包含了巨大的激情,是以否定生命的方式表達了對無智、無愛、無趣人生的堅决拒斥。但是從自殺指標的審批到一係列典章制度禮儀的履行,手續無比繁瑣復雜,作者以他對死刑知識的豐富想象展示了作為承受死亡的個人和作為看客的整個社會各自的心理反應。死亡的痛苦和恐懼是潛在的,得到充分描寫的是死的儀式化程序、死的可觀賞性,死對於執行死刑者的娛樂性。而死亡的性質在這一係列慶典儀式中不可避免地變成滑稽。儀式令死的過程曠日持久、漫無終點,幾乎是無限地延宕下去,它是消除了生死對立的某種垂死狀態,生非生、死非死,生不知始於何時,死不知終於何時。這樣,作者也就最大限度地渲染在某種絶對權力之下,生的荒謬處境。紅拂和李靖都曾擁有過他們的烏托邦,但是,當他們發現這個烏托邦出了問題,想要再度逃亡時都失敗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蘇美術出版社 |
|
|
第1節:序 | 第2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 | 第3節:成長歲月/艾曉明(2) | 第4節:成長歲月/艾曉明(3) | 第5節:成長歲月/艾曉明(4) | 第6節:成長歲月/艾曉明(5) | 第7節:成長歲月/艾曉明(6) | 第8節:成長歲月/艾曉明(7) | 第9節:成長歲月/艾曉明(8) | 第10節:成長歲月/艾曉明(9) | 第11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0) | 第12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1) | 第13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2) | 第14節:成長歲月/艾曉明(13) | 第15節:母親的憶念/宋華(1) | 第16節:母親的憶念/宋華(2) | 第17節:母親的憶念/宋華(3) | 第18節:我的女婿王小波/李剋林(1) | 第19節:我的女婿王小波/李剋林(2) | 第20節:吾弟小波/王小芹 | 第21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1) | 第22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2) | 第23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3) | 第24節:藝術的內丹/王小平(4)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