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中国社会现状:大危机   》 第78节:文艺浮躁何时终结(1)      李涛 Li Tao

  .c.三、文艺浮躁何时终结
  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有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仅是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代表,而且还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当之无愧的瑰宝;这些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与自豪的资本。
  从古至今,在这片古老文明的大地上,不乏特立独行的思想者。在古代历史上,由于各种各样的局限与羁绊,一个个高贵的灵魂在世俗的泥淖中艰难跋涉,一个个孤傲的身影被放逐在精神的荒原上。老子、庄子、孔子、屈原、嵇康、司马迁、苏东坡、徐渭、曹雪芹、李贽、龚自珍等先贤,虽然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命运,但他们都百折不挠、身体力行地追求着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与信念,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画家蔡志忠称老子的思想为智者的低唱、庄子的学问为自然的箫声、孔子的学问为仁者的叮咛,以及慧能的《六祖坛经》为曹溪的佛唱,从这些美妙的名字,我们就能感应到先哲们律动的生命与奔涌澎湃的思想。
  在现代,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文艺界出现了许多让人高山仰止的文化巨擘,如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他们的爱国热情与许多传世佳作已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财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进入了崭新的一页。活跃在当代文艺界的许多名家与新秀纷纷歌唱新生活、新思想,创作了一批又一批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创造了骄人的文化业绩,为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代文艺不足的一面。如以一个文明古国应有的水准与一个伟大时代对文艺提出的新要求来衡量,它所取得的成就是很微小的。尤其是近十多年,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严肃文化迅速萎缩,娱乐狂潮席卷了大半个文坛,快餐文化、文化垃圾兴盛起来,这都使人们对当代文化的现状和前景产生了几分担心。此言并不夸张,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这样的快餐文化,如那些爆炒凶杀、色情、名人隐私和社会新闻的粗制滥造的流行小报,那竞相以露与透着装的美女吸引读者眼球的书刊封面,那不知所云、极具感官刺激性的文章标题,那词句不通、音调不谐、滥施矫情的流行歌曲,那千篇一律、撒泼打混的搞笑节目,那些简单地临摹社会生活、虚假地营造世外桃源、荒唐地编造历史、一味放纵自我的“精英文学”……面对这样的垃圾文化,人们不能不发问:当代某些文艺作品,能给后人留下些什么?
  文艺是一个民族社会生活和民族心理的历史。鲁迅先生认为它既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艺,王国维曾在《宋元戏曲史》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言,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继焉者。”可见,每个时代的文艺标志物是由这个时代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文艺经典作品来完成的。这些作品不仅是时代生活和精神的传递者,更是这个时代的文化徽记。而在当代某些文艺创作中却没有形成自己的“一代之文化”,相反却满是平庸化、私语化、商品化、低俗化的倾向,这种倾向正戕害着当代文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蚕食着严肃文艺的生存空间,成为阻碍文艺经典作品创作和生产的障碍,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方面是快餐文化、垃圾文化的泛滥,一方面是精品文化、严肃文化荒芜——目前这一文化现象颇耐人寻味。在出版物的种类和文艺作品的数量不断攀升的时候,人们却抱怨无好书可读;在电视节目频频改版、音像生产流水线不断升级的时候,人们却指斥无好节目可看;在文化市场一片热闹繁忙景象的时候,人们却发出了警惕文化危机的信号。这些抱怨和担心绝不是信口开河、危言耸听。遍观当前的文艺创作现状,人们很难在日趋平庸化的文艺作品找到鹤立鸡群的精品。我们都知道,深刻的社会历史变革不仅带来了变化和活力,还蕴含着很多矛盾和问题,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巨大的冲击和震撼,这些都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崭新的内容和广阔的空间。然而,我们的一些文艺工作者却不能融入到这如火如荼的新生活中,深入体验人民的真情实感,却只浮在形势一片大好的表层,简单地描摹外在变化,肤浅地图解抽象概念,苍白地塑造类型化人物,空洞地高唱廉价赞歌。因为没有社会冲突、没有心灵冲撞、没有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因而也就谈不上有深刻的思想含量和历史深度,即使是些轰动一时的作品也终将会成为昙花一现,流传不了多久。在这种写作风气下,许多文学作品不是描写经济的繁荣,就是反映豪华、空虚的私生活,一个个拖沓冗长的情节和场景,连篇累牍的慷慨陈词,既无个性,又无情感的苍白对话,轻而易举、毫不可信的矛盾解决方式,一点都没有艺术感染力……难怪观众会不喜欢这些作品呢!还有一些作品虽然对生活有了较为深入的反映,但由于作者的思想高度不够或写作技巧有限,不能对素材作足够的艺术提炼和概括,也就沦落为对极其庸常的生活现象和状态的肤浅表达。因此,这样的作品虽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普通群众生活境况的原生态,有大量生动新鲜的寻常百姓生活的细枝末节,“真实地将芸芸众生的生活实相呈现在读者面前”,但却陷入平庸与琐碎的流俗中,缺乏深刻的理性观照,缺乏审美思想的辉光,因而也就少了一份崇高和优美,失却了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第1节:前言(1)第2节:前言(2)第3节:“Made in China”的忧伤(1)
第4节:“Made in China”的忧伤(2)第5节:“Made in China”的忧伤(3)第6节:“Made in China”的忧伤(4)
第7节:当爱情爱上品牌(1)第8节:当爱情爱上品牌(2)第9节:中国品牌需要一把“倚天剑”(1)
第10节:中国品牌需要一把倚天剑(2)第11节:想创品牌,不懂品牌(1)第12节:想创品牌,不懂品牌(2)
第13节:想创品牌,不懂品牌(3)第14节:危机时代第15节:地板丑闻(1)
第16节:地板丑闻(2)第17节:地板丑闻(3)第18节:地板丑闻(4)
第19节:区域制造:辉煌背后的悲泣(1)第20节:区域制造:辉煌背后的悲泣(2)第21节:区域制造:辉煌背后的悲泣(3)
第22节:区域制造:辉煌背后的悲泣(4)第23节:虎狼环视下的艰难(1)第24节:虎狼环视下的艰难(2)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