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我当代表十年   》 第78节:第八章 把脉"药价虚高"(1)      Zhao Yongqiu

  第八章 把脉"药价虚高"
  "小病撑着,大病拖着,重病等死"。这是近年来低收入人群对待疾病的较为普遍的态度。
  是他们不热爱生命吗?不是,他们也身负家庭社会责任,上有需要瞻养的老人,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是药价的高涨让他们对医院望而却步。
  反映看不起病的,还包括享受医疗保险的国家干部。
  面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降价成果和群众看不起病的事实,我心中充满疑惑,决心要将这个问题查个水落石出。
  药品定价背后的"玄机"
  2001年10月,新走上监察局工作岗位并分管纠风办的我,到中纪委培训班回来不几天,就接到一个任务--参加药品招投标中心举行的开标大会并作讲话。开标大会以后,市纠风办要安排人员进入评标现场全程监督。
  "药品集中招标"--这是为了抑制药品采购中的腐败行为降低药价而推出的一个新做法,我也是刚刚接触这个新名词。夏贤甫局长向我介绍:纠正医疗行业中不正之风工作是纠风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为了让老百姓看病时能用上廉价、安全的药品,能因病施药,在中纪委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的领导下,每年安排部署医务公开、医风医德建设、整治药品市场等一系列重点工作,其中,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更是被省纪委监察厅、省政府纠风办作为重中之重亲自指导和检查。
  来到药品招投标开标大厅,市卫生局的同志也向我热情介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成果:黄石市作为湖北省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几年来走在全省前列,每年实现常用药品平均降价27%以上,大笔的药费让利于民。
  他们介绍了药品采购方法的演变:过去由医院的药房自行采购,被认为采购人员存在购销腐败。后来又要求医院实行招标采购,希望达到既降低价格,又避免采购人腐败的目的,结果购销腐败问题依然发生,效果不佳。最后提出了由市卫生局对各医院药品进行统一集中招标采购的模式。具体做法是在监察局、纠风办、药品监督局、物价局、医保中心等部门的共同参与监控下,制定招标文件和招标操作程序,实行全过程阳光操作;将常用药品、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全部纳入集中招标范畴,以保证降价行为覆盖大范围的药品品种;制定科学合理的评标、中标标准,保障药品具有高的品质和低的价格;严格审查和随机抽取评标专家,评标过程实行封闭监管,防止勾结串标。这些举措有效抑制了医院药品采购腐败,降低了药品价格。
  这个进步的确是喜人的,这是为老百姓办实事。我为这个办法击掌叫好!我想,一定要再接再厉巩固这项成果。大家也都高兴的认为,有全国人大代表来介入药品招标的监督,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没想到的是,"药价飞涨"的呼声却出人意外的不断传到我的耳中。
  第一次听到对"看病贵"问题的反映是2001年12月在黄石港区召开的纠风调研座谈会上。一位市政协委员在发言中说:"现在花几百元钱还看不好一个感冒,其他病的费用就更高了。当前很多下岗职工每月只有100多元收入,上班族也不过几百元工资,这高的药费怎么能看得起病?很多人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只有等死。务必引起监察机关重视。"
  听到这话我大吃一惊。记得过去我们看感冒最多十来元钱。如银翘片也就几毛钱一袋,青霉素两元左右一针。近两年没进医院看病,真是不了解行情变化。可是,感冒是常见小病,用药都在我们集中招标范围内啊。
  还有一位市人大代表接着说:"有医疗保险的人住院也住不起,进院时个人先缴纳300-500元住院费,一次住院可以由医保中心报销3000元药费。在3000元用完时,医院就让病人先办理出院手续,再重新办理入院手续,个人要重新缴纳住院费,这样折腾是在想办法赚病人的钱,而且,住院医疗费用怎么开支的,病人不清楚。"
  还有人说:"现在一看病就要进行各种检查,费用又高。现在的医生离开仪器设备不看病。"
  随后在其他城区的几场座谈中,看不起病的呼声同样很高,这些问题引起了我的警觉。我了解到看病贵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药价高是对群众危害最大影响最广泛的一个因素。我们集中招标采购不是在大幅降低药价,而且不是逐年下降么?国家还在不断公布大批药品的降价,怎么这两年药价还如此攀升?问题产生在什么环节?我们招投标的操作有漏洞么?
  2002年的药品集中招标过程中,根据省监察厅纠风办的指示,我市成立了以卫生局为主的指导委员会和以监察局为主的监督委员会,将招标的具体操作交由社会中介组织承办,卫生局退出直接操作招投标的经济行为,只能进行业务指导。这在抑制政府部门干预市场行为方面又前进了一步。
  我作为监督委员会的负责人投入了很大精力,要求纠风办着手制定更细致更严格的监督文件,以便堵塞可能存在的漏洞。我注重对每个环节审查把关,纠风办、药监局和物价局派人对评标过程全程跟踪,评标结果由评标专家现场签字确认并立即向投标人公示,公证处予以公证。招标完成后,招标价格立即报物价局审查备案,及时组织卫生局、物价局、药品监督局、医保中心等单位逐个医院开展联合检查,督促招标药品的采购落实,要求按招标价格及时更新并向社会公示。
  奇怪的是,我们的努力没有使"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相反呼声更高。
  2002年底,我带着疑问到黄石、武汉各相关管理部门、各大医院、医药公司开展调研。我听取了国家干部、医院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药品经销商、评标专家、病房病人等不同层次的意见,我想彻底揭开"看病贵"的面纱。
  调研中听到如下问题:
  1. 医疗体制改革后,政府对医院拨款大量减少。医院的运行经费依靠药品和检查治疗费用的利润收入支撑。集中招标采购的确抑制了医院的腐败,但是,也的确降低了医院的收入。因为,往年各药商都会赠送一些利润给医院,医院可以用来搞建设。为了弥补经费不足,医院给每个科室定了经济指标,将科室收入与医生收入挂钩。因此,导致了追求提高就诊人数、提高检查诊疗费用和增加检查次数的情况发生。实际上,集中招标就能完全杜绝腐败吗?是否会将分散的腐败变成集中的腐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自序第2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1)
第3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2)第4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3)
第5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4)第6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5)
第7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6)第8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
第9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2)第10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3)
第11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4)第12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5)
第13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6)第14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7)
第15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8)第16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9)
第17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0)第18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1)
第19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2)第20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3)
第21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4)第22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5)
第23节:第三章 促进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1)第24节:第三章 促进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2)
No.   [I]   [II]   III   [IV]   [V]   [VI]   [V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