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心靈體操   》 第78節:高處的果子最甜美      劉心武 Liu Xinwu

  這種對《5·19長鏡頭》的"看重",是痛苦記憶的延伸。我能引以為榮麽?
  細想起來,1985年5月19日的那場球賽的觀看者,他們與80年代以前的球賽觀看者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80年代以前,體育比賽被賦予了強烈的政治、外交意義,"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為雙方加油、鼓掌",觀看者多為有組織地進場,零散購票入場者往往不占多數。而到1985年那個時候,體育比賽的觀看者對輸贏的關註已經升至了第一位,自由購票的觀看者在看臺上已成為主流,所以,突發的"5·19事件"雖然記錄着若幹觀看者的粗暴過激行為,但我們可以說,也就在那個夜晚,中國誕生了嚴格意義上的"當代球迷"--雖然就整個球迷群體而言,是文明水平較低的球迷。15年過去,我們發現,中國的球迷漸漸成熟起來。儘管不理智的非文明表現還常在賽場內外出現,但就主流而言,球迷們已經創造出了相當璀璨豐滿的"球迷文化",不但能與世界球迷們的"球迷文化"接軌,而且還能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現在各地都有健康的球迷群體,其中不乏"專業球迷"。有"球迷餐廳"之類的特殊活動空間;有擁躉某足球隊的後援組織;在賽場內外,球迷有自己的旗幟、橫幅竪標,有各種各樣的"道具",從帶有喻意的造型物,到能發聲、發光的"助威器";看臺上,球迷們會把自己"符碼化",有的彩扮的復雜程度已經可以媲美為戲麯舞臺上的花面武將,有的則近乎"赤裸裸",似乎是以"苦肉"來傾訴其對心愛球隊的一腔切盼;開賽後,球迷們的肢體語言往往比賽場上的球員們更豐富多彩,除了個人的自由發揮外,也會以群體方式掀動"人浪"……近年來球迷包機飛赴海外觀球助威的熱情越來越高。總而言之,中國的球迷群體可以說是已然衝出了亞洲,走嚮了世界。
  悲劇也就在此。球迷成熟了,與世界溝通了,可是,中國男子足球呢?"15年一覺足球夢,衹贏得賽場屢敗名",一位超級球迷在10月29日中國國奧隊未能贏得關鍵的三分後,沮喪地來電話對我說:"你看,我連到悉尼觀戰助威的機票錢都攢好了……"
  現在對中國足球評說的浪潮仍很高漲,說什麽的都有,互相爭論也很激烈。衹因為我曾寫過《5·19長鏡頭》,並且曾在前年參加過一次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的"足球夜話",發表過一番"體育(包括足球)比賽是人類的遊戲,不必過分在乎輸贏名次"的引出若幹反駁的議論,於是乎人們希望我在中國足球隊再次無望衝出亞洲--並且是在20世紀裏失去了最後一次機會--後,再來說說我的看法。
  我能有什麽高見呢?
  我衹是忽然想到,少年時代所居住的那個大院裏,有一株百年以上的大棗樹,每到秋天,它的樹枝上總是結滿纍纍的大白棗。每年總有那麽一天,院裏孩子們集合起來,用竹竿打棗,那真是歡樂無比的時刻!大白棗噼裏啪啦紛紛墜地,我們激動地把棗子撿到大笸籮裏,然後分給各傢,這其間當然也可以把拾到的大棗在衣袖上擦擦,立即品嚐,哎,真是又甜又香!但是,那大棗樹最高一根枝椏上的那幾嘟嚕大白棗,卻總是無論如何也弄不下來。用最長的竹竿打,打不到;讓最大膽的夥伴爬上樹,坐到能經住身子的分杈處抱住有那枝杈的樹幹搖晃,也還是不奏效;讓爬上樹的夥伴再用遞過去的竹竿打吧,身體重心難以掌握,幾回險些出事,也就不敢再試。就這樣,年年打棗,年年吃不到拔尖的棗。院裏的老人們說,高處的果子最甜美,但那些最甜美的果子,我們竟總不能領略其味。也曾盼望秋末的西北風將那些高處最甜美的果子吹落在地,讓我們白撿來吃,但西北風真颳來時,大傢都躲在屋子裏,再出來仰望時,那些大甜棗都沒有了,俯視地下,也不見蹤影,據說是地鼠及時地將它們搬進窩裏當鼕糧了。
  對於高處的果子,不是像西方《伊索寓言》裏那衹狐狸一樣,因為吃不到,便斷言是酸的,而堅信"高處的果子最甜美",這是我們民族的美德之一。我想,中國男足的衝出亞洲、走嚮世界,也好比是"高處的果子",我們不能因為十幾年裏總未能嘗到,便以"那是酸的,本不值得品嚐"而成了沒出息的狐狸,我們應該在下一個世紀初,想方設法去摘取那高處的甜果。回想少年時代,我們大院的孩子們其實還是沒有竭盡全力,更沒有發揮出全部智慧,否則,那大棗樹高處甜果的滋味,早已成為我們成長過程裏足資驕傲的記憶了!
  這就是我能侃出的一點意思。願人們能忘掉《5·19長鏡頭》那篇文章,而記住"高處的果子最甜美"的箴言。
  給你90秒
  新世紀將是一個節奏更加快捷的世紀。衹涉及個人的事情,節奏可能還有緩慢的餘地,凡涉及他人,特別是進入職業性的人際交往和技術性操作的範疇,則時間豈止是"金錢",恐怕還深深地關乎尊嚴與美感。
  在1999年上海舉行的《財富》全球論壇活動中,有一條具有示範性的"遊戲規則",就是每一位做主題發言的人士,衹給予90秒的發言時間。一位有幸在現場聆聽的朋友後來告訴我,會前他曾一度以為自己是聽錯了那規則,他想,怕是把"每人發言不能超過九分鐘",誤報成"每人發言不能超過90秒"了吧?因為在中國的許多會議上,發言者以"我講兩句"開頭,然後侃侃而談,講個半拉鐘頭,乃至一個多小時,實在不稀奇。倘能將每人發言限定在九分鐘裏,已屬很"新潮"的"會議文化"了,怎麽能衹給那麽些大老遠乘專機飛來的大亨們,僅僅90秒的發言時間呢?毋乃太荒唐,也難以真正履行吧?可是,會議進行時,果然實行了"每人發言90秒"的規則。令他大為驚異的是,不僅每位發言者都自覺地遵守這一規則,而且,每一位發言者的發言,居然都論點清晰、邏輯圓滿、個性凸顯,有的發言者甚至還並沒有用足90秒的時間,那發言也一樣給人留下了鮮明的印象。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我的心理保健操第2節:皺皮蘋果第3節:譬如朝露第4節:春水浴心
第5節:心靈百葉窗第6節:一把米有多少粒第7節:這朵花兒叫喜歡第8節:雲錦滿心湖
第9節:鏇出自己的小木梨第10節:長吻蜂第11節:別臨時擺動舌尖第12節:香檳玫瑰
第13節:淡黃的銀杏第14節:親近牛筋草第15節:康熙開心果第16節:碰頭食
第17節:勇對平淡第18節:從今不怵這衹杯第19節:顧影自賞第20節:栽棵自己的樹
第21節:裝滿自己的碗第22節:半拉西瓜第23節:邁過本命年的“坎兒”第24節:我的緑寶石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