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书评论 》 解“毒”於丹 》
知識分子應當嚮“民衆”屈膝獻媚嗎(2)
徐晉如 Xu Jinru
楊昊鷗 Yang Haoou
楊昊鷗
朱大可曾經將餘秋雨比作“文化口紅”予以痛批。在我看來,一個社會有那麽幾根文化口紅翹首弄姿倒也無傷大雅,要命的是文化蘇丹紅大行其道。
去年“蘇丹紅”還是一個為人們所不知的名詞的時候,肯德基照常顧客盈門。後來曝了光,一時間就變得門可羅雀。為什麽呢?因為有關專傢站出來告訴大傢,蘇丹紅是一種人造化學染料,它雖然能讓食品保持辣椒的鮮紅,但是含有緻癌物,可能會使肝部DNA結構變化,導致肝部病癥。於是大傢就知道,哦,這個對身體不好,於是就不吃了。其實我也和絶大多數人一樣,對這個病變過程並不甚清楚,但是我也和絶大多數人一樣,聽了專傢的話,不吃肯德基了。
我當然知道文化産品和學術著作之間有很大不同,它不像後者一樣要“無一字無來處”,或者要像顧炎武寫《日知錄》一樣字斟句酌,生怕貽誤後學。文化産品是商品,要賣,要考慮市場,要考慮消費群體,這都沒有問題。但是也正因為文化産品是一種商品,它也應該附合商品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則,比如不能在雞翅上抹蘇丹紅以次充好,還有就是廣告商不能衹為牟利而作虛假宣傳。
現在來說正題,《於丹〈論語〉心得》、《於丹〈莊子〉心得》就是這樣的文化蘇丹紅。如果說造一般的商品要本錢,做文化産品也同樣需要本錢,這個本錢就是你的學力和識力。沒有太多本錢也不要緊,大排檔的烤雞翅也不是沒有市場,但是你抹上蘇丹紅再把價格擡上去,這就是不能容忍的事情。商傢之所以會在食品裏面加蘇丹紅就是要讓消費者看起來心裏舒服,從而引導消費,文化蘇丹紅亦然。比如《於丹〈論語〉心得》,一眼看去,文從字順喜聞樂見,但其實是謬種流傳,但是讓人誤以為,哦,這就是《論語》。這不是讀者的錯,好比絶大多數吃肯德基的人都不明白它的製作原理,誤食了帶蘇丹紅的雞翅,他們是受害者。這個時候,有關專傢同樣應該站出來,告訴大傢,這是一種與傳統文化有距離的讀物。當然,當你知道了蘇丹紅是什麽東西之後你還要吃肯德基,那就不是專傢的責任了。
於丹女士有這樣一段話:
“《論語》告訴大傢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傢,怎麽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
它就是這麽一本語錄。”
當我讀到於丹女士這段可以代表她全書整體基調的文字時,內心涌現起無盡的悲涼。孔子在禮崩樂壞的時代畢生以復興周道為己任,雖百死而不悔。這樣一位孤獨的英雄在於丹口中竟成為了心靈雞湯的代言人,成為了小資生活哲學的始作俑者,我為孔子,也為今人覺得悲哀。
我很慶幸在我辨別能力尚弱的中學時代,我接觸到的第一本關於《莊子》的讀物是流沙河先生的《〈莊子〉現代版》。後來因為學了古代文學專業,閱讀了許多不同《莊子》的版本。現在再來看那本書,有些地方我不是很贊同,但大致是沒有錯的。誰說普及傳統文化和媚俗就天生是一對雙胞胎?
蘇丹紅事件之後,肯德基公開道歉並整改了。我希望我們的某些媒體也應該有這樣承認錯誤的勇氣。我們的文化在面對緻癌物的時候,和人體一樣脆弱。知識分子的“生産化”是其墮落的前兆
徐晉如
在新浪博客上讀到陶東風的一篇奇文,名為《贏者輸:易中天-於丹現象解讀》。在這篇文章之中,他從法國左派學者布迪厄那裏尋找理論的支撐,以表示他的不偏不倚。他認為,圍繞於丹現象展開的論爭,是不同的文化生産場域之間的一場文化資本之爭。按照布迪厄的說法,在現代社會,文化生産場被劃分為“有限的文化生産場”和“批量的文化生産場”。有限的文化生産場是相當專門化的領域,具有抵抗市場等外部力量的高度自主性,參與者在其中爭奪的是專業人士的認可和專門化的、相對獨立於經濟資本的文化學術資本;而批量的文化生産場更多地指嚮商業成功或大衆趣味等“外在”標準,追求的就是直接的經濟利益。布迪厄認為,由於這兩個文化生産場遵從的規則不同,所以在批量的文化生産場獲得成功的文化人(學術明星、文化名人等)常常在有限的文化生産場遭到抵製,不被承認。這就是著名的“贏者輸”邏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前言 | 孔子是“快樂”哲學的代言人嗎(1) | 孔子是“快樂”哲學的代言人嗎(2) | 孔子是“快樂”哲學的代言人嗎(3) | "《論語》告訴大傢的東西是最簡單"嗎(1) | "《論語》告訴大傢的東西是最簡單"嗎(2) | "《論語》告訴大傢的東西是最簡單"嗎(3) | 孔子說的"禮"是指"禮節"、"禮讓"嗎(1) | 孔子說的"禮"是指"禮節"、"禮讓"嗎(2) | 孔子說的"禮"是指"禮節"、"禮讓"嗎(3) | 孔子說的"禮"是指"禮節"、"禮讓"嗎(4) | 質疑於丹對“士”的解釋(1) | 質疑於丹對“士”的解釋(2) | 質疑於丹對“士”的解釋(3) | “君子喻於義”中的“義”能理解為“適宜”嗎(1) | “君子喻於義”中的“義”能理解為“適宜”嗎(2) | “君子喻於義”中的“義”能理解為“適宜”嗎(3) | “冕”就是指當官嗎(1) | “冕”就是指當官嗎(2) | “冕”就是指當官嗎(3) | “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何解(1) | “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何解(2) | “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何解(3) | “天人合一”和“天人和諧”是一個意思嗎(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