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 》 宋詞鑒賞辭典 》
曹組
夏承燾 Xia Chengdao
生平簡介
曹組字彥章,元寵,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曹緯之弟。屢試不中,著《鐵硯篇》自勵(《鬆窗錄》)。宣和三年(1121),賜同進士出身,官閣門宣贊捨人,睿思殿應製,以召對開敏得幸(見《宋史。曹勳傳》)。
有《箕潁集》二十捲,已佚。近人趙萬裏輯有《箕潁詞》一捲。
●青玉案
曹組
碧山錦樹明秋霽。
路轉陡,疑無地。
忽有人傢臨麯水。
竹籬茅捨,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涼衹恐鄉心起。
鳳樓遠、回頭謾凝睇。
何處今宵孤館裏,一聲徵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曹組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抒寫旅愁鄉思的詞。峰回路轉,麯折盡致,讀來衹覺精神飛動,情韻無限。
“碧山錦樹明秋霽”,首句點出行旅的節令和境地。秋雨初晴,秋空如洗,顯得青山紅樹分外明麗。錦樹,指秋霜染紅的樹木。一肩行李,秋色如畫,雨後的晴光更給這幅秋山行旅圖增添了歡快的亮色。此詞意抒寫旅愁,卻先歡樂之景,遙映後文,以形成節奏的變化和情緒的跌宕。“疑無地。”行行之際,山路轉陡,幾疑路窮。
這種“山窮水復疑無路”的感覺,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奏,而旅行者的樂趣亦莫過於此。果然,“忽有人傢臨麯水。竹籬茅捨,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這四句寫忽然之間驚喜的發現。行文開合頓挫,饒有風緻。它看似景語,卻包孕着豐富的情感內涵和微妙的心理變化過程。作者先寫竹籬茅捨的臨水人傢,岸邊迎風輕揚的酒旗,遠處錯錯落落的煙村,寧靜安詳而富有人情味,使旅人感到一種有所依托的溫暖和慰藉。然而眼前這如畫的煙村,又不期然地成為思鄉的觸媒,於是正當驚喜凝望之際,一縷鄉思又從心底萌生。
過片“凄涼衹恐鄉心起”領起下文。“凄涼”二字,形容一掬“鄉心”的況味:“衹恐”二字妙。拓開一步,欲防範而不能,似未然而實不期然而然。處此境地,“心”不由已,透過一層來寫鄉思之撩人,筆意更覺深摯。“鳳樓遠、回頭謾凝睇。”鳳樓,婦女居處。這裏指傢中的妻子。凝睇,凝神而望。謾,徒然、空自。這兩句感嘆路遠人遙,視綫難及,縱然回頭凝望,也是徒勞。這就點明了“鄉心”的具體內涵,並對“凄涼衹恐鄉心起”作了第一層回應和鋪染。接着運筆入虛,從望鄉的悵惘轉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何處今宵孤館裏,一聲徵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全從揣想着筆,身未一一經而心先歷歷想,念念及此,不禁黯然傷神。這是對“凄涼衹恐鄉心起”的第二層回應和鋪染。“一聲徵雁”,使人想到一字抵千金的傢書,又自然會發出“雁歸人未歸”的感喟:“半窗殘月”,則使人想見“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顔色”的夢後惆悵之情。總之,獨宿孤館,鄉思盈懷,所聞所見,無不獻愁供恨,催人淚下。這四句與上片“忽有人傢臨麯水。竹籬茅捨,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四句遙相映照,前後相連相生,全詞和諧化一。
這首詞上片寫景,而景中寓情,貌似明麗而實已為下文轉寫鄉愁埋下伏筆。過片承轉十分自然,直領下片,寫來吞吐麯折,虛實錯綜,極盡鋪染之能事。
而此詞更妙之處於結句,既回應前文,又點句話了全篇。
●憶少年
曹組
年時酒伴,年時去處,年時春色。
清明又近也,卻天涯為客。
念過眼光陰難再得。
想前歡,盡成陳跡。
登臨恨無語,把闌幹暗拍。
曹組詞作鑒賞
此為懷人詞,是作者清明節之前登臨舊遊之地時所作。全詞采用白描手法,以真摯深切的情感和淺近平實的語言,於字裏行間傳達出無限深情。
上片起首三句追憶往日的一次遊宴。“年時”即當年。具體時間從下文得知,也是清明節日。三句同用“年時”二字開頭,雄渾剛勁,新穎別緻。以後兩句卻筆頭一轉,寫眼前之景:此時快到清明時節,又是春光明媚的時候,地點也是從前登臨的地方,舊地重遊,景色如昔,可是往日的酒伴此時卻遠地作客,不能同一起遊宴了。撫今追昔,於是引起了對同遊者的懷思。
過片則是通過這件事生發出來的感慨。作者首先慨嘆歲月如過眼雲煙,大好時光,轉眼就過去了。“想前歡、盡成陳跡”緊承上句而來:任何人都曾有過歡樂賞心的事,但事過境遷,良辰不再,往日的歡快事,回頭來看就已是陳舊的痕跡。語本晉代大書法傢王羲之《蘭亭集序》之:“嚮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幾句“登臨恨無語”中的“登臨”處所本是舊遊之地,即上片第二句所說的“年時去處”:“無語”是由於“年時酒伴”已“天涯為客”,已沒有互吐衷腸的人。一個“恨”字,不僅是說恨找不到投契的朋友交談,同時也恨“過眼光陰難再得”。結句“把闌幹暗拍”,是“恨”的表現形式,當作者憑倚闌桿,萬千思緒涌上心頭,滿腔幽恨無可發泄之際,衹能暗拍闌幹聊自排遣。此詞以動作描寫作法,活畫出一個心情苦悶的文人形象。
●卜算子
曹組
鬆竹翠蘿寒,遲日江山暮。
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憑誰拆?
似共梅花語,尚有尋芳侶。
着意聞時不肯香,香無心處。
曹組詞作鑒賞
此為詠空𠔌幽蘭之詞。全詞詠幽蘭,多以淡墨渲染,結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寫蘭花幽處深𠔌,與鬆竹翠蘿為伴,先從境地之清幽着筆。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詩:“絶代有佳人,幽居空𠔌”、“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語,藉人喻花,不即不離。“遲日江山暮”,緊承上句,從時間着筆,和煦的春日黃昏,幽蘭的倩影更見得淡雅清絶。遲日,指和煦的春日。《詩。豳風。七月》:“春日遲遲。”幽蘭於春天吐芳,故以“遲日”暗點節候。
此句用杜甫《絶句二首》之一“遲日江山麗”,但易“麗”為“暮”,即化豔陽明麗之景為蒼茫淡遠之意,令人想見空山暮靄中的幽蘭情韻。這兩句均點化老杜詩意,而渾然天成,語如己出,分別從時地兩方面為空𠔌幽蘭烘染出一種特定的氛圍。
三、四兩句首一“芳”字,先為蘭花淡描一筆,然而“幽徑無人”,蘭花的芳馨無人領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訴無由亦可想而知。這兩句既有孤芳自賞、顧影自憐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難覓的惆悵。這裏是作者藉花寓意,抒寫志節堅芳而寂寞無聞的才人懷抱。
過片“似共梅花語,尚有尋芳侶。”說的是既然無人欣賞芳馨,這脈脈的幽蘭似乎衹有梅花纔堪共語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許還有探尋幽芳的素心人吧?與梅花共語,是抒其高潔之懷。古人稱鬆、竹、梅為“歲寒三友”,以喻堅貞高潔的節操。此詞開頭寫“鬆竹翠蘿寒”,已拈出鬆、竹,這裏又寫與梅花共語,正以“歲寒三友”來映襯幽蘭堅芳之操。然而作者又復寄意於人間的“尋芳侶”,這也是古代士人夫知識分子渴望得到甄拔而見用於時的心聲。“着意聞時不肯香,香無心處”,是全詞的警句,寫出幽蘭這所以為幽蘭的特色,其幽香可以為人無心領略,卻不可有意強求。
此詞既寫出了幽蘭淡遠清曠的風韻,又以象徵,擬人和暗喻手法寄托作者對隱士節操的崇仰,流露出詞人嚮往出世、歸隱的心志。
●如夢令
曹組
門外緑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
睡起不勝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靜,人靜。
風動一庭花影。
曹組詞作鑒賞
這首小詞妙筆生風,其中“風動一庭花影響,有曳生姿之妙,最佳。
“睡起”二字是全詞關目。睡起之前,寫詞人所聞所見;睡起之後,寫詞人所感所行。先是詞人睡夢中聽到兩兩相應的黃鸝鳴聲,睜開迷朦的雙眼嚮門外望去,衹見緑陰千頃,分外宜人。
此詞汲取了前人的藝術經驗,“兩兩黃鸝相應”,是寫動態:“門外緑陰千頃”,是寫靜態。一動一靜,相映成趣,便造成了清幽的境界。“以動襯靜是本詞的主要特色。
“睡起”句中“不勝情”三字,有“承上啓下”的作用。蓋鳥成雙而人獨處,已“不勝情”;起行又靜不見人,衹見“風動一庭花影”,更難以為情。何謂“不勝情”,即今語感情上受不了。為什麽受不了,詞人此時還沒有明言,因而顯得含蓄有味。唐人孟浩然《春曉》詩云:“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是寫傷春情懷。金昌緒《春怨》詩云:“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是寫思婦念遠之情。它們都是通過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的描繪,表現和寄托自己的感情。
這首詞中的主人聞鳥鳴而起,起而獨行踽踽,蓋亦懷有無聊意緒,而意藴句中韻流弦外,有言鋸餘之妙。
詞末三句,從所見所感寫出了詞人的所思來言簡而意深。“人靜,人靜,風動一庭花影”,也是采用以動襯靜的手法,卻是明寫“動”、“靜”二字,與開首又有不同。“庭”字應上句“碧梧金井”。此時此地,更無他人,所謂“人靜”也;復疊“人靜”二字,一再言之,其寂寞難禁之狀如見,所謂“不勝情”者已漸可知。其間見“風動一庭花影”,疑有人來,但細察仍衹是“風動花影”而已因此一“動”,更顯其“靜”。此句是本於元稹《鶯鶯傳》崔氏《月明三五夜》詩:“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趙令畤《商調蝶戀花》詠崔、張事,於此處亦云:“花動拂墻紅萼墜,分明疑是情人至。”“風動一庭花影”,蓋非為寫花影而寫花影,除有以動襯靜的作用外,又暗含以動破靜的意圖,心有所待,以不盡而盡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言 | 王禹稱 | 寇準 | 錢惟演 | 陳堯佐 | 潘閬 | 林逋 | 楊億 | 陳亞 | 夏竦 | 范仲淹 | 柳永 | 張先 | 晏殊 | 張昪 | 石延年 | 李冠 | 宋祁 | 梅堯臣 | 葉清臣 | 歐陽修 | 王琪 | 解昉 | 韓琦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