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論語講義 》
子路第十三(7)
李裏 Li Li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子路問,怎麽樣可以稱為士呢?“切切”是誠懇,“偲偲”是勉勵,“怡怡”就是和悅的樣子,有這幾種品格就可以稱為士了。士人是很誠懇的,是能相互勉勵的,是很安詳快樂的。對朋友誠懇,要互相勉勵,對兄弟和顔悅色,這就可以叫做士人了。孔子講士人講了很多方面,都因人而異,這裏所針對的可能是子路的不足。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孔子說,有善德的人教老百姓七年,也可以讓老百姓做士兵。“教民”就是使老百姓懂得孝悌忠信,接着務農講武,“即戎”就是去參戰,意思是老百姓就懂得去保傢衛國了。戰爭勝敗的關鍵是參加戰爭的人講不講孝悌忠信,有沒有保傢衛國的信念。被抓壯丁的人,都是被抓去的,被迫去打仗,所以被打得落花流水——他們根本不想打仗,都是被迫的,他們怎麽可能去捨生取義呢?不可能。
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孔子說,不教育就使民去參戰,這就是棄民。老百姓你不訓練他、不教導他,就讓他去打仗,這就是放棄老百姓,讓他白白去送死,這是為政者對百姓不負責的表現。所以即使戰爭也離不開教育,這更顯出教育的重要意義。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一 | 序二 深入淺出 微言大義(1) | 序二 深入淺出 微言大義(2) | 序三 讀《〈論語〉講義》 | 序論(1) | 序論(2) | 序論(3) | 學而第一(1) | 學而第一(2) | 學而第一(3) | 學而第一(4) | 學而第一(5) | 學而第一(6) | 學而第一(7) | 學而第一(8) | 學而第一(9) | 學而第一(10) | 學而第一(11) | 學而第一(12) | 學而第一(13) | 學而第一(14) | 為政第二(1) | 為政第二(2) | 為政第二(3)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