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國學智慧與當下生活:百傢講壇   》 孫立群:呂不韋、李斯的人生之路(13)      張曉傑 Zhang Xiaojie

  李斯是焚書的建議者,應對焚書負有責任,這沒問題。那麽,李斯與坑儒有關係嗎?從目前的史料看,他似乎沒有直接參與坑儒事件,但這衹是表象,不能說明李斯和這件事沒有關係。我們從李斯所處的地位看,他是丞相,是除了皇帝以外朝廷最大的官,他對於一次坑殺460多人的重大事件不可能不知道,秦始皇的旨意他安敢不執行?也許他還是一些具體事情的操辦者。另外,從這件事的性質看,坑儒和焚書一樣,也是為了加強集權政治,這與李斯的思想主張是一致的,可以斷定,秦始皇的决定一定得到了李斯的支持。
  秦始皇坑儒的直接原因是被方士欺騙了,方士欺騙秦始皇事件發生在他巡遊過程中,秦始皇被騙卻不知上當,反而興趣越來越濃厚。李斯是秦始皇巡遊的主要隨從者,他目睹了秦始皇被方士蒙騙的全過程,作為秦始皇身邊最重要的官員,李斯不但不去勸阻,反而一味迎合,阿諛奉承,從而導致秦始皇被方士欺騙得一塌糊塗,越陷越深,最後下不了臺,一怒之下導致了坑儒的事件的發生。這能說李斯與坑儒沒有關係嗎?
  秦始皇后期,方士幾乎支配了秦始皇的行動,如花費巨金求仙採藥,深居簡出,不與外人相見,陷入更加孤立、閉塞的境地,以致他在沙丘病死,趙高政變,大臣都不知道。
  從這一事件前後的過程看,從頭到尾見不到李斯,他上哪兒去了?丞相的職責是“掌丞天子,助理萬機”,應該輔弼皇帝,參議軍國大政。朝廷出了這麽大的事,作為皇帝身邊的“總參謀長”——李斯怎麽一聲不吭呢?衹有一種可能,他支持了秦始皇,焚書坑儒,這正與他的法傢治國思想相符。法傢不信鬼神,李斯對秦始皇信神信鬼的愚昧舉動不敢提出任何異議,則表現了他的圓滑世故。在李斯看來,衹要保住職位,別的都是次要的。
  五,沙丘政變中的李斯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第五次巡遊,在返回鹹陽的路上,突患重病,
  病危中,秦始皇終於决定讓長子扶蘇接班!於是他寫了一封信給扶蘇,信中說: “把軍隊交給蒙恬,你趕回鹹陽,辦理喪事,我在鹹陽安葬。”這封信寫好後,蓋上禦印,封好後,就放在中車令趙高那裏。
  他將這封信封好後,交給中車府令趙高手裏,由他派人送給扶蘇,但是,信還沒送走,秦始皇實在扛不住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丙寅日秦始皇在沙丘平臺(今河北廣宗北)病故,年僅50歲。
  秦始皇駕崩的消息衹有丞相李斯、趙高、小兒子鬍亥和五六個受寵的宦官知道,“餘群臣皆莫知也”。李斯認為,皇帝在外地去世,太子又沒有正式確立,擔心貿然宣佈會引起皇子的動亂,於是决定“秘之不發喪”。一切事情還按秦始皇活着的時候辦。他們把秦始皇的屍體放置在一輛能通風的輼輬車中,讓親近的宦官繼續陪乘,路上繼續嚮秦始皇的車上送各種吃的東西,宛如沒死一樣。
  李斯决定秘不發喪,不讓人知道秦始皇已死,本意是怕出現政局動蕩,出發點是不錯的,正常情況下應該沒有問題,但卻在客觀上造成了時間差,出現了政治上的真空,使陰謀傢趙高有機可乘。
  秦始皇一死,趙高感到自己獨霸朝政的機會來了。他準備立鬍亥為帝,也就是秦二世。他是鬍亥的師傅,鬍亥對他言聽計從,立了鬍亥,將來不滿意再廢掉他也不遲。總之,秦王朝的大權已經唾手可得了。
  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趙高要做三件事:
  一,扣住秦始皇的遺詔,先不送給扶蘇。
  二,說服鬍亥,讓他和自己聯手政變。
  三,說服李斯,讓他與自己合謀政變。
  第一件事好辦,他負責皇帝的符璽,信件由他收發。現在詔書在他手裏,先扣住不發,等事成了再說。第二件事要做也不難。鬍亥是他的學生,聽老師的;趙高準備立他為帝,這麽好的事鬍亥不會不幹。說服鬍亥,趙高有把握。
  於是他找鬍亥。鬍亥內心還是想做皇帝的,很快就同意了趙高的話,衹是對說服李斯有些擔憂,說道:“看來此事衹能如此了,但是現在皇帝去世,喪禮也沒有舉行,辦這件事是不是應該找丞相李斯商量,爭取讓他和我們一塊幹?”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1)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2)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3)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4)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5)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6)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7)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8)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9)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2)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3)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4)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5)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6)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7)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8)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9)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0)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1)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1)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2)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3)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