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路遙十五年祭 》
第77節:第五輯自述(2)
李建軍 Li Jianjun
應該有自我反省的精神,如果說,一個人的進取精神是可貴的,那麽,一個人的自我反省精神也許更為可貴。尤其是搞創作的人,這是一個最重要的品質。一個對自己經常抱欣賞態度的作傢是不會有什麽出息的,應該經常檢討自己,要有否定自己的勇氣。有些人否定別人很勇敢,但沒有自我否定的力量,而且對別人出自誠心的正確批評也接受不了,總愛讓別人擡舉自己。人應該自愛,但不要連自己身上的瘡疤也愛。要想成就自己的事業,就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檢討,真誠地聽取各種人的批評意見;即使別人的批評意見說得不對,也要心平氣靜地對待。好作品原子彈也炸不倒,不好的作品即使是上帝的贊賞也拯救不了它的命運。這個真理不要光拿來教育別人,主要教育自己為好。
總之,文學藝術創作這種勞動,要求作傢具備多方面的優秀品質。在塑造藝術形象的過程中,同時也塑造自己。藝術創作這種勞動的崇高决不是因為它比其他人所從事的勞動高尚。它和其他任何勞動一樣,需要一種實實在在的精神。我們應該具備普通勞動人民的品質,永遠也不喪失一個普通勞動者的感覺,像牛一樣,像土地一樣的貢獻。偉大的歌德曾經這樣說過:"對於一個從不斷的追求中體驗到歡樂的人,創造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他所創造的財富卻沒有意義。"這是一個勞動者更高的精神境界,願我們大傢都喜歡這句話。
早晨從中午開始
--《平凡的世界》創作隨筆(節選)
路遙
獻給我的弟弟王天樂
1
在我的創作生活中,幾乎沒有真正的早晨。我的早晨都是從中午開始的。這是多年養成的習慣。我知道這習慣不好,也曾好多次試圖改正,但都沒有達到目的。這應驗了那句古老的話:積習難改。既然已經不能改正,索性也就聽之任之。在某些問題上,我是一個放任自流的人。
通常情況下,我都是在凌晨兩點到三點左右入睡,有時甚至延伸到四到五點。天亮以後纔睡覺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午飯前一個鐘頭起床,於是,早晨纔算開始了。
午飯前這一小時非常忙亂。首先要接連抽三五支香煙。我工作時一天抽兩包煙,直抽得口腔舌頭髮苦發麻,根本感覺不來煙味如何。有時思考或寫作特殊緊張之際,即使顧不上抽,手裏也要有一支燃着的煙捲。因此,睡眠之後的幾支煙簡直是一種神仙般的享受。
用燙湯的水好好洗洗臉,緊接着喝一杯濃咖啡,證明自己同別人一樣擁有一個真正的早晨。這時,纔徹底醒過來了。
午飯過後,幾乎立刻就撲到桌面上工作。我從來沒有午休的習慣,這一點像西方人。我甚至很不理解,我國政府規定了那麽長的午睡時間。當想到大白天裏正是日上中天的時候,我國十一億公民卻在同一時間都進入夢鄉,不免有某種荒誕之感。又想到這是一種傳統的民族習性,也屬"積習難改"一類,也就像理解自己的"積習"一樣釋然了。
整個下午是工作的最佳時間,除過上厠所,幾乎在桌面上頭也不擡。直到吃晚飯,還會沉浸在下午的工作之中。晚飯後有一兩個小時的消閑時間,看中央電視臺半小時的新聞聯播,讀當天的主要報紙,這是一天中最為安逸的一刻。這時也不拒絶來訪。夜晚,當人們又一次入睡的時候,我的思緒再一次活起來。如果下午沒完成當天的任務,便重新伏案操作直至完成。然後,或者進入閱讀(同時交叉讀多種書),或者詳細考慮明天的工作內容以至全書各種各樣無窮無盡的問題,並隨手在紙上和各式專門的筆記本上記下要點以備日後進一步深思。這時間在好多情況下,思緒會離開作品,離開眼前的現實,穿過深沉寂靜的夜晚,穿過時間的隧道,漫無邊際地嚮四面八方流淌。入睡前無論如何要讀書,這是最好的安眠藥,直到睡着後書自動從手中脫離為止。
第二天午間醒來,就又是一個新的早晨了。
在《平凡的世界》全部寫作過程中,我的早晨都是這樣從中午開始的。對於我,對於這部書,這似乎也是一個象徵。當生命進入正午的時候,工作卻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陽一般充滿青春的朝氣投身於其間。
2
小說《人生》發表之後,我的生活完全亂了套。無數的信件從全國四面八方蜂擁而來,來信的內容五花八門。除過談論閱讀小說後的感想和種種生活問題文學問題,許多人還把我當成了掌握人生奧妙的"導師",紛紛嚮我求教:"人應該怎樣生活",叫我哭笑不得。更有一些遭受挫折的失意青年,規定我必須趕幾月幾日前寫信開導他們,否則就要死給你看。與此同時,陌生的登門拜訪者接踵而來,要和我討論或"切磋"各種問題。一些熟人也免不了亂中添忙。刊物約稿,許多劇團電視臺電影製片廠要改編作品,電報電話接連不斷,常常半夜三更把我從被窩裏驚醒。一年後,電影上映,全國輿論愈加沸騰,我感到自己完全被淹沒了。另外,我已經成了"名人",親戚朋友紛紛上門,不是要錢,就是讓我說情安排他們子女的工作,似乎我不僅腰纏萬貫,而且有權有勢,無所不能。更有甚者,一些當時分文不帶而周遊列國的文學浪人,衣衫襤褸,卻帶着一臉破敗的傲氣莊嚴地上門來讓我為他們開路費,以資助他們神聖的嗜好,這無異於趁火打劫。
也許當時好多人羨慕我的風光,但說實話,我恨不能地上裂出一條縫趕快鑽進去。
我深切地感到,儘管創造的過程無比艱辛而成功的結果無比榮耀;儘管一切艱辛都是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許在於創造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
我不能這樣生活了。我必須從自己編織的羅網中解脫出來。當然,我絶非聖人。我幾十年在饑寒、失誤、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長歷程中,苦苦追尋一種目標,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對我都至關重要。我為自己牛馬般的勞動得到某種回報而感動人生的溫馨。我不拒絶鮮花和紅地毯。但是,衹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會活得更為充實。這是我的基本人生觀點。細細想想,迄今為止,我一生中度過的最美好的日子是寫《人生》初稿的二十多天。在此之前,我二十八歲的中篇處女作已獲得了全國第一屆優秀中篇小說奬,正是因為不滿足,我纔投入到《人生》的寫作中。為此,我準備了近兩年,思想和藝術考慮備受折磨;而終於穿過障礙進入實際表現的時候,精神真正達到了忘乎所以。記得近一個月裏,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渾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潰爛,大小便不暢通,深更半夜在陝北甘泉縣招待所轉圈圈行走,以致招待所白所長犯了疑心,給縣委打電話,說這個青年人可能神經錯亂,怕要尋"無常"。縣委指示,那人在寫書,別驚動他(後來聽說的)。所有這一切難道不比眼前這種浮華的喧囂更讓人嚮往嗎?是的,衹要不喪失遠大的使命感,或者說還保持着較為清醒的頭腦,就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長期停泊在某個溫暖的港灣,應該重新揚起風帆,駛嚮生活的驚濤駭浪中,以領略其間的無限風光。人,不僅要戰勝失敗,而且還要超越勝利。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新世界出版社 |
|
|
第1節:人們為什麽懷念路遙(代序) | 第2節:第一輯歷程(1) | 第3節:第一輯歷程(2) | 第4節:第一輯歷程(3) | 第5節:第一輯歷程(4) | 第6節:第一輯歷程(5) | 第7節:第一輯歷程(6) | 第8節:第一輯歷程(7) | 第9節:第一輯歷程(8) | 第10節:第一輯歷程(9) | 第11節:第一輯歷程(10) | 第12節:第一輯歷程(11) | 第13節:第一輯歷程(12) | 第14節:第一輯歷程(13) | 第15節:第一輯歷程(14) | 第16節:第一輯歷程(15) | 第17節:第一輯歷程(16) | 第18節:第一輯歷程(17) | 第19節:第一輯歷程(18) | 第20節:第一輯歷程(19) | 第21節:第一輯歷程(20) | 第22節:第一輯歷程(21) | 第23節:第一輯歷程(22) | 第24節:第一輯歷程(23)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