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莊周的歡樂生活禪:人間莊子 》
第77節:利己最大化與博弈圈套(1)
吳建雄 Wu Jianxiong
針對無足的話,知和一一給予了反駁:那些靠凌駕在別人頭上纔顯得富有、高人一等的人不是真的富有,而是沒有主見的跟風者。看起來比別人都好,一切卻是依賴着別人,因為他的坐騎是別人的脖子。這樣的人不過是那種隨波逐流缺乏個性、被社會同化了的物質奴隸;雖然你物質方面富足得像個國王,但你沒做國王的品德。真正的天子不會花費時間去跟平民比財産,比權勢,而是用心去管理國傢,讓外物協調發展。而以為自己有了錢就是國王,實在太膚淺了;玩命去追求財富,得到越多越不甘心,越不甘心越想得到,同時你還幻想自己有好名譽,這不是身心遭受雙重折磨嗎?與其這樣,不如安心去修行,過得貧苦點,可內心至少不會煩躁。
第三十講 利己最大化與博弈圈套 --《莊子o雜篇o說劍》解讀
讀《莊子》不得不佩服其中的邏輯思維,就像《說劍》裏那個關於博弈的故事。簡單地說,博弈論是研究"决策主體"在給定信息結構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體之間决策的均衡的一種理論。這個概念可能有些生澀,這裏有三個例子可論述。
第一個例子來自於莊子"齊物"、"天氣一體"的思想。真菌從石頭中汲取養分,為海藻提供了食物,而海藻反過來又為真菌提供光合作用;金蟻合歡樹為螞蟻提供食物,而螞蟻反過來又保護了它;無花果樹的花是黃蜂的食物,黃蜂反過來又為它傳授花粉,將樹種撒嚮四處。這就是自然界中典型的共生。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原本私自存活的生物卻間接幫助了其他生物。這說明我們在純粹利己的同時可能也利人了,利己與利人在這裏沒有衝突。博弈論就建立在這樣的客觀現實基礎上,讓你在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行為的同時影響其他參與者的行為。
第二個例子是關於分錢。有個莊傢開了一個賭局,讓參賭的人買定離手,如能買中骰盅裏骰子的點數就能獲得全部錢。一群人躍躍欲試。沒想到當所有人剛掏完錢,忽然一陣大風把錢都颳跑了。莊傢好不容易纔把錢全部找回來。於是問題來了,莊傢要把錢歸還給衆賭徒,但是這錢怎麽分?剛纔各位掏了多少錢?衆賭徒都不老實,明明衹出了五塊非說自己出了十塊,衹出三塊的又說自己出了五塊,糾纏不清。後來莊傢終於想到一個辦法:他把錢守好,分給大傢每人一張紙,誰也不許偷看,各人把自己出的錢數寫在紙上,衹有當所有人寫的錢數加起來等於或少於總數時,莊傢纔按大傢所寫的分錢。結果,不一會兒錢就分好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傷腦筋"是可以轉嫁的。原來傷腦筋的是莊傢,他把規則一改,傷腦筋的就是那些賭徒了。原本想騙點錢的賭徒,想到萬一虛報的錢數超過總數,肯定一分錢也拿不到,而他們也絶對不會少寫,所以他們衹有把真正出的錢數寫在紙上。
再一個例子是博弈論裏的經典,叫"囚徒睏境"。說是有兩個人一起做壞事,被警察發現抓了起來,關在兩個獨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裏進行審訊。兩個囚犯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或者供出他的同夥(即與警察合作,從而背叛他的同夥),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與他的同夥合作,而不是與警察合作)。兩人都知道,如果他倆都能保持沉默就都會被釋放,因為衹要他們拒不承認,警方就無法給他們定罪。警方也明白這一點,所以就給了這兩個囚犯一些刺激:如果他們中的任一個人能告發同夥,他就可以被無罪釋放,同時還可得到一筆奬金,而他的同夥就會被按照最重的罪來判决,並且為了加重懲罰,還要對他施以罰款,作為對告發者的奬賞。當然,如果這兩個囚犯互相檢舉,兩個人都會被按照最重的罪來判决,誰也不會得到奬賞。
那麽,這兩個囚犯該怎麽辦呢,是選擇合作還是背叛?從理論上講,他們應該合作,保持沉默,這樣他們都能得到最好的結果:自由。但是,他們不得不考慮對方可能采取什麽選擇。甲犯不是傻子,他相信自己的同夥一定會嚮警方提供對自己不利的證據,然後帶着一筆豐厚的奬賞出獄而去,卻讓自己坐牢。這種想法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他同時也意識到,同夥乙犯也不是傻子,也會這樣來設想他。所以,甲犯的結論是:唯一理性的選擇就是背叛同夥,把一切都告訴警方;因為萬一乙犯保持沉默,那麽自己就會是那個帶奬出獄的幸運兒了。而如果乙犯也根據這個邏輯嚮警方交代了,那麽自己反正也得服刑。所以審訊最後的結果就是這兩個囚犯按照不顧一切的邏輯得到了最糟糕的報應:一起坐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
|
|
第1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1) | 第2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2) | 第3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3) | 第4節:蝶舞翩躚幻亦真(1) | 第5節:蝶舞翩躚幻亦真(2) | 第6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1) | 第7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2) | 第8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1) | 第9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2) | 第10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3) | 第11節:平常心是大智慧(1) | 第12節:平常心是大智慧(2) | 第13節:平常心是大智慧(3) | 第14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1) | 第15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 第16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3) | 第17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1) | 第18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2) | 第19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3) | 第20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4) | 第21節:修剪矯作易傷身害命 | 第22節:管教而不能施暴(1) | 第23節:管教而不能施暴(2) | 第24節:智慧在紂即為虐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