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以海外視角探尋通嚮復興之路:中國崛起策   》 第76節:中國崛起策二十一 非洲現代化麯折之路的啓示(2)      劉濤 Liu Tao

  儘管這些討論已經非常廣泛和全面了,筆者認為仍然需要繼續拓寬論題的視野,從更加宏觀的角度來看待世界各國現代化進程。大國崛起的歷程主要是針對世界歷史進程中的強者和成功者,這九個大國中,都曾經是世界強國和世界霸主,都具有卓爾不群的超級硬實力或是魅力十足的文化軟實力。但是,除了這些成功者和強者以外,我們也需要聚焦那些強國之路或是現代化之路上的挫折者和失敗者,或是那些在強國道路上不斷反復麯綫前行的國傢。我們不僅需要聚焦大國,也要聚焦一些小國,它們有哪些值得我們藉鑒的經驗,它們有哪些失敗的教訓。特別是一些國傢在現代化道路上步履蹣跚的歷史,更值得我們去探討其中的根源和究竟。如果我們把焦點對准許多第三世界國傢和過渡經濟國傢,我們就會發現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解釋世界大國或是強國成功的原因要比解釋小國徘徊不前和停滯發展容易得多。比如說我們可以探求到開拓的商業貿易精神、海洋立國是荷蘭小國大業的原因,也可以從大憲章和光榮革命來解釋為什麽工業革命最先誕生於英國;我們也可以從教育和法治的完善先行來詮釋德國的迅速崛起,也可以從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角度來解釋美國的強大。但是,我們很難解釋,為什麽在20世紀初,拉美的阿根廷和德國處在相同的起跑綫上,當時很多國際經濟學家看好阿根廷甚於德國,然而德國今天是世界第三號經濟強國,阿根廷卻依然是一個過渡經濟體,其國民經濟發展經歷了如同過山車一般的上下劇烈震動;我們也更加難以解釋為什麽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和菲律賓也處在相同的社會經濟條件中,雙方的經濟增長率都不錯,20年過去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菲律賓卻依然停留在經濟後進國傢的行列;同樣,在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曾經號召新加坡學習科倫坡(斯裏蘭卡的首都),因為當時的斯裏蘭卡是發展中國傢充滿希望和進步氣象的國傢,而20年之後,新加坡大躍進成為亞洲"四小竜",邁進先進國傢行列,而斯裏蘭卡幾乎原地不動,依然停留在中低收入國傢行列,而新加坡人卻成為富裕的投資者去斯裏蘭卡投資,究竟是什麽導致了這樣的民族命運的大轉換?我們也很難解釋為什麽世界上那麽多第三世界國傢,特別是那些沒有加入蘇聯和東歐集團的國傢,它們也采取了市場經濟和多黨製模式,但是直到今天許多國傢的人民還處在營養不良的饑餓狀態,但是中國采取市場經濟短短的20年到30年時間,卻取得了大多數國傢難以想像的超高經濟增長率和讓這些國傢無比羨慕的經濟奇跡,其間的奧秘和原因究竟在哪裏?以上的每個問題,很難給出一個統一的答案,甚至中國為什麽取得今天這樣的經濟奇跡,國際上主流的經濟學家也很難給出一個像樣的回答和合理的解釋,中國的主流經濟學家給出的答案也是千奇百怪、各不相同。我想,絶大多數經濟學家和普通民衆都很睏惑,為什麽偏偏是中國這麽成功?為什麽之前的"四小竜"和日本這麽成功,為什麽不是阿根廷、巴西、智利,為什麽不是菲律賓、印尼和阿拉伯國傢?為什麽世界上那麽多市場經濟和民主選舉國傢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難以達到現代化的目標,甚至連現代化的門檻都到不了?為什麽有的國傢國民生産總值一度衝到中高收入國傢行列(阿根廷),但是一場金融風暴之後就跌入了後進國傢的行列?
  筆者不想解釋所有的這些難題,但是在本策裏卻力圖從另外一個視角來看後進國傢的現代化進程。這裏作者着重選出非洲大陸作為中國的參照目標,來談談第三世界國傢現代化道路上的經驗和教訓。為了更加清晰地說明這個問題,筆者决定先提出一個重要的模式來探討現代化道路上三大階段。
  現代化之路上的三個重要階段
  國傢這個概念對我們來說既很親近,又很遙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古代的儒傢思想和忠孝節烈的思想更是深深形塑了人們的國傢觀念和對國傢的認同。但是且慢,這裏並不是我們談到的現代意義上的國傢觀念和國傢認同。按照公認的學術界共識和普遍觀念,現代意義上的主權國傢和民族國傢産生於歐洲大陸上1648年的威斯特法倫和約。當時在歐洲中部的土地上,即在今天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範圍內有大大小小300來個城邦國傢,在經歷宗教改革後發生了改革宗教和羅馬天主教廷的宗教衝突,這樣的衝突又和各個城邦國傢的衝突交織在一起,再加上歐洲列強的乘機介入,這場宗教衝突終於演變成為曠日持久的大規模混戰,戰爭持續了30年左右,其結果是慘烈的和災難性的,在德意志的疆界範圍內人口銳減了1/3以上。這之後歐洲各個列強和德意志各個城邦國傢,齊聚德國的明斯特,在這座城市簽訂了著名的威斯特法倫和約,按照該條約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主權國傢的原則。在這個基礎之上,特別是在之後兩個世紀的演變中,歐洲國傢逐漸誕生了民族國傢的概念和主權國傢的概念。歷史上含糊不清的一些模糊區域開始得到明確界定,歐洲列強開始逐步清楚明確地界定現代民族國傢的疆界和範圍,開始要求逐漸明確地劃分出什麽是法蘭西、意大利、德意志等的基本邊界和統治範圍。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第1節:序第2節:中國崛起策一 從中美經濟共生體談起(1)
第3節:中國崛起策一 從中美經濟共生體談起(2)第4節:中國崛起策一 從中美經濟共生體談起(3)
第5節:中國崛起策一 從中美經濟共生體談起(4)第6節:中國崛起策二 中國的地緣睏境和西部突圍(1)
第7節:中國崛起策二 中國的地緣睏境和西部突圍(2)第8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1)
第9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2)第10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3)
第11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4)第12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5)
第13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6)第14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7)
第15節:中國崛起策三 中日關係與中國崛起(8)第16節:中國崛起策四 中國對美大戰略的初步探討(1)
第17節:中國崛起策四 中國對美大戰略的初步探討(2)第18節:中國崛起策四 中國對美大戰略的初步探討(3)
第19節:中國崛起策四 中國對美大戰略的初步探討(4)第20節:中國崛起策五 合縱連橫下的世界戰略格局(1)
第21節:中國崛起策五 合縱連橫下的世界戰略格局(2)第22節:中國崛起策五 合縱連橫下的世界戰略格局(3)
第23節:中國崛起策五 合縱連橫下的世界戰略格局(4)第24節:中國崛起策五 合縱連橫下的世界戰略格局(5)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