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天變(中國歷代宮廷政變全景) 》
顧命臣卻行篡逆謀--蕭道成滅宋建齊(1)
張惠誠 Zhang Huicheng
420年六月,東晉大將劉裕逼晉恭帝禪位,自己正式稱帝,是為宋武帝。從此,中國南方的歷史進入南朝時期。南朝相繼出現的王朝為宋、齊、梁、陳。這幾個朝代的統治時間都很短,各為幾十年,最後為隋朝所統一。
南朝宋元徽五年(477年)。江南二月,春寒料峭。
建康(今江蘇南京)城外,兩匹馬並轡而行。馬上的兩個人都是將軍打扮,左邊的那位,年紀大約五十歲光景,長須虎目,黑紅臉膛,身高體壯,腹大如鼓。他就是官拜中領軍(魏晉南北朝時期統率中央軍隊的重要軍事長官)的蕭道成。右邊的那位,是他的長史(兩漢至南北朝時,將軍之屬官均有長史,以總理幕府,職任頗重)、族弟蕭順之。此人面目清秀,身材頎長,看上去約摸四十多歲。兩人從小一塊兒長大,一起從軍,在幾十年的軍旅生涯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蕭順之對蕭道成忠心耿耿,曾多次救過蕭道成的命,所以被蕭道成視為心腹,有事都願和他商量。
蕭傢出身寒門,祖先都是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到蕭道成的曾祖父蕭俊時纔當了個小小的縣令。在宋武帝劉裕發跡之前,蕭傢的姑娘作了劉裕的繼母。後來劉裕當了皇帝,蕭傢也因此成了外戚。蕭道成也因是劉裕繼母的遠親而沾光。他起初是劉宋雍州刺史蕭思話手下的一員小將,後來因為作戰勇敢,履立戰功,官職不斷升遷。在宋明帝病危時,由好友褚淵引薦,蕭道成被任命為右衛將軍,兼衛尉,參與朝廷機要。在平定桂陽王劉休範的兵變中,他表現了卓越的膽識和才幹,於是遷任中領軍、南兗州刺史,留守京師,同袁粲、褚淵、劉秉輪流入朝值日,决斷大事,當時人稱他們為“四貴”。
蕭道成官運亨通,位居顯要,按理說應該高興纔是。但是,這些天來他卻是憂心忡忡,總有一種不詳的預感。今天,他就是邀蕭順之出城散心,順便交換一下對時局的看法的。
蕭道成為什麽如此心焦?話還得從頭說起。劉宋王朝在宋武帝、宋文帝父子統治時期,社會安定,生産發展,號稱治世。但是,好景不長。元嘉末年,太子劉劭不肖,宋文帝想廢黜他。劉劭先發製人,舉兵殺死了父親,從而開了骨肉相殘之端。劉劭殺父篡位,引起天下反叛。他的三弟劉駿乘機起兵殺劉劭自立,是為孝武帝。從此,皇室間子殺父、弟殺兄的醜劇不斷演出。孝武帝在位十年,先後殺了叔父劉義宣和弟弟劉鑠、劉渾、劉休茂及劉誕等人。孝武帝死,其子劉子業(前廢帝)繼立,年僅十六歲,骨肉相殘的醜劇在他手中繼續排演下去。劉子業殺叔祖劉義恭並其四子,又殺弟弟劉子鸞、劉子師。他還計劃把剩餘的六個叔叔全部殺掉,其中三個叔叔湘東王劉彧、建安王劉休仁、山陽王劉休佑更是成為劉子業猜忌的對象,時刻準備殺掉他們。劉子業不僅殘殺骨肉,也殺了許多大臣名將、貴戚近臣,搞得“舉朝惶惶,人人恐怖”,連宿衛的將士也朝不保夕。他們最後就聯合起來,自發地殺了劉子業,擁立劉彧為帝,是為宋明帝。宋明帝深受劉子業的殘酷迫害,幾乎被殺,但到了他自己大權在握,不但殺盡了孝武帝諸子,還把自己僅存的五個弟弟也殺掉了四個。皇室內部傾軋的醜劇愈演愈烈。當時民間有一首歌謠:“遙望建康城,小江逆流縈,前見子殺父,後見弟殺兄”,統治集團內部骨肉相殘的醜惡行徑接踵而來。
泰豫元年(472年)夏,宋明帝病死,皇位傳給十歲的兒子劉昱,是為後廢帝。
劉昱是宋明帝的兒子,但他的血管裏流淌的卻是李姓的血液。
十年前,劉彧為湘東王,府裏雖然妃嬪成群,但他卻播不下一顆能發芽的種子。無可奈何,劉彧衹好將一名叫陳妙登的侍妾秘密送給嬖臣李道兒,藉種下地,代施雲雨。數月後,陳妙登身懷有孕,劉彧又將她秘密接回王府。經十月懷胎,果然生下了一個兒子,遂取名劉昱。劉彧自詡此事做得機密,其實,這個消息早已不脛而走,成為人們酒後茶餘的笑料。後來,劉昱年歲漸增,聽到這些民間傳說,也不避諱,索性自稱李將軍,或者李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言(1) | 序言(2) | 目錄 |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1) |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2) |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3) | 毒美人禍亂邦國(1) | 毒美人禍亂邦國(2) | 毒美人禍亂邦國(3) | 毒美人禍亂邦國(4)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1)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2)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3)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4)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1)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2)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3)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4)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5)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6) |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1) |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2) |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3) | 一本萬利--呂不韋竊國始末(1)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