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统率勤王之师一败涂地的消息传到金陵禁中,李煜失声痛哭,陷入了极度绝望之中。恰在这时,小长老入宫求见,诡称他能借佛力使围城的宋军退兵。崇佛着迷的李煜对此深信不疑,认为这是绝路逢生,当即传旨有司备置香案,并陪同小长老登城退敌。小长老身穿李煜赏赐的朱红绣金袈裟,颈戴长串念珠,站在城垣的显赫位置,双手合十,口中连诵“阿弥陀佛”,顷刻之间,围城的宋军便像退潮的海水节节后撤。
有司喜出望外,连忙回宫禀奏城外奇迹,李煜由此更加迷信佛力,于是敕命城内僧俗全都专心诵经,乞灵大慈大悲的菩萨拯救危难,普度众生,声浪喧嚣,胜似江涛。紗紣矠李煜也亲临佛堂拜谢许愿,对佛承诺待宋军全部退离之后,再在金陵多建寺院,多造佛像,多斋僧人,回报佛恩。紗紤矠哪知好景不长,没消几日,围城的宋军又像涨潮的海水去而复来,汹涌城下。李煜再度派人宣召小长老登城诵经退敌,小长老因为业已完成赵匡胤授予的内应使命,耍了个金蝉脱壳之计,远走他乡。
进入农历十一月,宋军破城的一切准备都已就绪。这不仅表现在斗志昂扬的兵力部署和撞木、云梯、钩索等攻城器械的配备上,更重要的还表现在金陵已经成为惊涛骇浪中无法救援的一座孤岛。此时,城中居民粮尽炊断,樵采路绝,终日啼饥号寒,冻馁街巷;守军也因不得温饱,精疲力竭,故而士气低落,无心再战。加之,曹彬在此间又向李煜发动了几次攻心大战。先是遣使警告李煜:“我军定于本月二十七日破城,国主何去何从,似宜尽早抉择。否则,将后悔莫及。勿谓言之不预也。”
李煜慑于南汉灭国的前车之鉴,拟忍痛令其长子仲寓先入汴梁请降,但又优柔寡断,不忍成行。
过了几日,曹彬不见李煜反响,再次致函催促:“得悉国主欲遣令郎伏阙归顺,乃通达明智之举。然目前不须远行,只要暂时屈尊光临本帅帐下,我军即可停止攻城。”
李煜复函曹彬故意拖延时间:“犬子仲寓趋装未办,宫中宴饯未毕,俟二十七日方能成行。”
曹彬早已等得心烦,怎能再容李煜拖延?盛怒之下,他断然发出最后通牒:“休谈二十七日!即使二十六日也为时已晚。国主倘若真心爱惜一城生聚,即刻归顺才是上策。”紗紥矠事到如今,破城已是指日可待,只差曹彬一声令下了。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曹彬非但没有下令攻城,反而声称因“病”卧床,闭门谢客。副帅潘美以下对此困惑不解,彼此相约,前往曹彬营帐探视。曹彬对众将说:“吾今日身患心疾,一般药石难以治愈,非诸公相赐灵丹妙药不可。”众将听后面面相觑,如丈二金刚摸不到头脑,个个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回话。曹彬见众将不解其意,又接着说道:“只要诸公对天发誓,破城之日,决不妄杀一人,吾患心疾便会不治自愈。”众将听后一致承诺,当即焚香盟誓。
盟誓之后,曹彬立刻进行战前动员和攻城部署,随后下令全线出击,强渡护城河攀墙攻城。自二十四起,宋军和吴越军开始联合攻城。战鼓震天,杀声四起。烽火硝烟,弥漫八方。南唐守将呙彦、马承信、刁等率部拼死抵抗,联军则反复发动强攻,于二十七日攻破金陵城阙。南唐将士且退且战,双方在城内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彼此伤亡惨重。尽管曹彬在战前三令五申,破城后不得杀戮百姓,不得焚烧名胜古迹,但联军久围金陵屡攻不下,将士必然产生疯狂的报复心理,导致城破之后行动失控。吴越军火烧升元阁,便是滥杀无辜的一桩血案。
升元阁原称瓦官阁,系南朝时期梁武帝在瓦官寺内所建。瓦官寺创建于东晋哀帝时,曾以收藏顾恺之名画维摩诘像、戴逵父子雕塑的铜佛像以及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奉献的白玉佛像闻名海内外,在佛教界享有盛誉。升元阁高十丈,建筑坚固、精美。联军破城之前,金陵城内士大夫及豪民、富商、妇孺数百人入寺登阁躲避战乱。惨无人道的吴越兵入城以后,不顾阁上手无寸铁的弱者撕心裂肺的哭号和呼救,竟然残忍地举火焚寺,使数百生灵无一幸免。更有甚者,吴越兵还在此时狂欢作乐,强迫俘虏的教坊乐工奏乐侑酒。乐工悲恸欲绝,拒不操琴演奏。吴越兵恼羞成怒,将乐工全部杀死,乱葬在同一坟内。后人闻而哀之,名其坟名为“乐工山”,并作诗悼之曰:
城破辕门宴赏频,
伶伦执乐泪沾巾。
骈头就戳缘家国,
愧死南朝结绶人。
李煜面对颓败的局势束手无策,再次幻想乞灵佛门,求助佛力。于是他又宣召法眼禅师的嫡传弟子卜问前程,但这位新任住持也无新招,又将法眼禅师在宋师渡江前入宫观赏牡丹时所作偈陀复诵一遍: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