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俄罗斯小说   》 第76节:一件意外事(8)      苏畅 Su Chang

  “请您告诉我,为什么您这样鼓起眼睛死死地望着我?”我费力地然而勇敢地说。
  伊凡?伊凡诺维奇跳起来,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娜结兹达?尼可拉也夫娜,不要像一般人那样。我只求您像您来的时候那样地再待一个小时。”
  “不过我不明白您为什么要把我找来。不用说绝不会是单单为了您好坐着望着我不说一句话。”
  “是的,娜结兹达?尼可拉也夫娜,只是为了这个。这至少不会使您感到任何特别的麻烦,可是望着您——我最后一次望着您,我却会得到安慰。您这样打扮地到我这儿来,您真是太好了。我倒没有料到这个,因此我更加感激您。”
  “不过为什么是最后一次呢,伊凡?伊凡诺维奇?”
  “我要走了。”
  “到什么地方去?”
  “到远地方去,娜结兹达?尼可拉也夫娜。今天也绝不是我的命名日。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那样写。我不过想再看见您一面。起初我打算出去,在街上等着遇见您,可是后来我却决定请您到这儿来。谢谢您居然来了。愿上帝赐给您幸福!”
  “我的前途并没有什么幸福,伊凡?伊凡诺维奇。”
  “不错,这是真的,您并没有什么幸福。可是您比我知道得更清楚:您的前途是什么……”他的声音颤抖起来了。“我倒好得多,”他又添上一句,“因为我要走了。”他的声音抖得更厉害了。
  我说不出地替他难过起来。难道我过去对他就只感到厌恶吗?为什么我那么粗暴无情地赶走了他呢?可是现在后悔已经太迟了。
  我站起来,开始穿我的衣服。伊凡?伊凡诺维奇好像被刺痛了似的跳起来。
  “您就要走了吗?”他用激动的声音问道。
  “是的,我得走了……”
  “您得走?……又到那儿去吗?娜结兹达?尼可拉也夫娜!是的,还是让我现在马上杀死您好些!”
  他低声说出这句话,一边抓住我的一只胳膊,一边瞪着眼睛,拿痛苦的眼光望着我。
  “是不是这样要好些?告诉我!”
  “不过,伊凡?伊凡诺维奇,您知道您会为这桩事给充军到西伯利亚去。我绝不愿意有这种事情。”
  “到西伯利亚去!……您以为我单是因为害怕给充军到西伯利亚去,就不能杀死您吗?……不,并不是这个缘故……我不能杀死您因为……然而我怎么能够杀死您呢?我怎么能够杀死您呢?”他哽咽地喃喃说,“我……”
  他捉住我,把我当作小孩似的举了起来,紧紧地搂住我,不停地吻我的脸、我的嘴唇、我的眼睛和我的头发。然后跟他刚才这一切动作同样来得突然地他把我放下来,急急地说:
  “好啦,您去吧!……请原谅我,不过这是头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不要生我的气。去吧,娜结兹达?尼可拉也夫娜!”
  “我不生气,伊凡?伊凡诺维奇……”
  “去吧!去吧!谢谢您到这儿来。”
  他送我到房门口,马上就把门锁上了。我走下楼去。我比来这里以前更不好过了。
  让他走开,让他把我忘掉。我要留在这儿,活过我这一生。再也不要感伤了。我要回家去。
  我加快我的脚步,我开始在想今晚上我得穿什么衣服,并且到什么地方去。我的这段传奇性的故事就这样地结束了,这不过是在滑脚的路上暂时的停留罢了!现在我要毫无阻碍地堕落下去……
  “然而倘使他的意思是现在自尽呢!”我突然觉得从我的心里发出来这样的声音。我站住了,好像吓呆了似的。我的眼睛发黑,背脊上起了一阵冷颤。我不能够呼吸了。……是的,这个时候他正在自杀!他用劲关上抽屉——原来他正在看一支手枪。他写了一封信……又说最后的一次。……快跑!也许我还来得及。上帝啊!阻止他吧!上帝!把他给我留下来吧!
  一种奇怪的死的恐怖抓住了我。我好像着了魔似的拼命往回跑,在过路人中间穿来穿去。我不记得我是怎样地跑上楼去的。我只记得那个给我开门的芬兰女佣人脸上茫然的表情。我记得那个有一排房门的阴暗的长廊。我记得我怎样扑到他的房门上去;可是我刚抓到门上的把手,房里就起了一声枪响。人们从四面八方跑出来,我觉得一切都在我周围旋转,人啦、走廊啦、房门啦、墙啦。我倒了下去……我的脑子里的一切也都在旋转,随后就完全消失了……
  【作者简介】 迦尔洵(1855~1888),俄国作家。其父是俄国军官,迦尔洵一直在军人的环境里长大。他的家庭教师具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对他影响很大。1874年中学毕业后,迦尔洵入矿山学院读书。1876年开始发表作品。1877年俄国同土耳其开战,迦尔洵志愿从军,在保加利亚负过伤。伤愈后晋升为军官,1878年复员。迦尔洵患有遗传性精神病,1880年曾营救一个革命者未成,精神上受了很大刺激,旧病复发,长久医治无效。1888年在一次发病时跳楼自杀。
  1861年以后的俄国,旧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尚未摆脱,又加上了新的资本主义的枷锁。迦尔洵的文学创作主要反映这个时期俄国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他的主要短篇《四天》、《胆小鬼》描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相遇》和《画家》反映知识分子不同的生活道路。《一件意外事》描写一个被迫为娼的妇女的悲剧。迦尔洵对社会的种种罪恶,一方面痛心疾首,另一方面又相信列夫?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的哲学信条。由于作家思想的这种局限和矛盾,他塑造的人物.虽然谴责当时社会的反人道的性质,但他们很少有什么积极的社会行动;在严酷的观实面前,他们不是消极地被迫自杀,便是发发愤慨,如此而已。
  【专家点评】 迦尔洵擅长短篇小说,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共写了二十多篇小说,《一件意外事》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作者透过一个偶然事件,描写了两个受尽折磨的人的痛苦,从一个侧面把社会的冷酷赤裸裸地展示给读者。
  小说开头第一句话:“将近两年来我都没有认真地想过任何一件事情,可是现在我怎么会突然地思索起来了,这一层我是不能了解的。”这是迦尔洵常用的手法,由此引出被迫为娼的主人公,开始面对观实,无情地剖析自己,揭露社会。
  小说透过女主人公的言辞思绪、表情姿态,深入细致地把“一个受人鄙视和鄙视别人的人”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传达出来:这里有痛苦、有对所有直接间接使她遭受屈辱与不幸的人的痛恨,有对一切人的猜疑,有死的意愿,当然也有被压抑被掩饰的对生的渴望。痛苦的根源,小说没有明说,但读者是知道哲学家、法官、警察所代表的含义。
  与此同时,小说还描写了一个小公务员钟情于女主人公,可当他意识到并不能解救她的苦难,也不能获得她的信任的时候,最终自杀。这是彻底的绝望,对世界、对社会,也对人本身。
  作者将男女主人公的第一人称独白与第三人称的描写穿插使用,手法别致,不落窠臼,令游走于两个难以沟通的苦痛心灵和冷酷世界之间的读者,唏嘘不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资料来源】中国华侨出版社
第1节:驿站长(1)第2节:驿站长(2)第3节:驿站长(3)第4节:驿站长(4)
第5节:驿站长(5)第6节:外套(1)第7节:外套(2)第8节:外套(3)
第9节:外套(4)第10节:外套(5)第11节:外套(6)第12节:外套(7)
第13节:外套(8)第14节:外套(9)第15节:外套(10)第16节:外套(11)
第17节:白净草原(1)第18节:白净草原(2)第19节:白净草原(3)第20节:白净草原(4)
第21节:白净草原(5)第22节:白净草原(6)第23节:白净草原(7)第24节:白净草原(8)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