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读:刘绪义读春秋   》 第76节:江汉汤汤,问鼎中原唱大风(5)      刘绪义 Liu Xuyi

  由于其父楚武王在位长达51年,因而等到文王即位,早已是人到中年,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即位后便将都城迁至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郢地处鄂中江汉平原腹地,兼有水陆交通之便,东接云梦,西扼巫巴,北连中原通衢,南临长江天险,自然条件优越,战略地位突出。楚文王定都郢后,楚国已牢固控制了江汉地区。
  接下来,为承继乃父"欲观中国之政"的大志,楚文王随即开展了北进的征途。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北上伐申。
  申就是当年帮助外甥周平王杀父的那个申国,是河南南阳境内的封国。楚文王伐申自然是想将触角伸向中原腹地。但楚申之间还隔着一个邓国,如果伐申,必须假道于邓。楚文王和其父一样,都想伐邓,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尤其是此时的邓国国君还是楚文王的舅舅。邓国对楚文王提出的过路要求非常紧张。邓国作为楚的近邻,又扼守着汉江水道,本就是楚国北进第一个应该消灭的国家。邓国很担心楚国会借机灭亡自己,国内的大臣竭力劝说邓侯设计杀掉楚文王。但邓侯胆怯,不敢应允。
  《左传·庄公六年》载当时邓国极力主机乘机杀掉楚文王的三位大夫骓甥、聃甥、养甥见此无可奈何,说:"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楚文王很顺当的从邓国国土经过攻打了申国,除掉了周朝南土最大的一个异姓国,将申变成楚国的一个大县。回兵途中果然攻打邓国。
  公元前684年,楚文王举兵伐蔡。蔡国在楚文王的北伐计划里是本来排名比较靠后的国家,也没有想到这么早对蔡国动手。文王伐蔡纯粹事出偶然。
  原来,息国和蔡国本是友好邻邦,蔡侯、息侯分别娶陈国一对美女姐妹做夫人,两家因此成了"连襟"。有一年,息侯夫人息妫(妫是姓,息为息国之意)回陈国娘家探亲,途经蔡国,就顺道去探望姐姐和姐夫。史载息夫人面若桃花,娇艳动人,是一位绝色美女,楚国人至今都口口相称她为桃花夫人。赶巧了她的这个姐夫蔡侯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色狼,一见美丽小姨子不由得大为感叹,在家宴上对息妫胡言乱语、动手动脚。息妫大感耻辱,拂袖而去,回到息国后就向丈夫哭诉姐夫的无礼。息侯一听,深感欺人太甚,顿时火冒三丈。正所谓兄弟之妻不可欺,何况两家还是连襟,蔡侯竟做出这等事来,此仇不报不是男人!息侯决意报复。
  可是怎么报复呢?两家刀兵相见?息侯想了个借刀杀人计,他邀请楚文王去攻打蔡国。说:"蔡自恃与齐联姻,不肯朝贡于楚。若楚军攻我,我求救于蔡,蔡侯年轻而又勇敢,必然亲自来救。我与楚合兵攻蔡,就可以俘虏蔡侯。既俘虏了蔡侯,就不怕蔡国不朝贡。"楚文王一听,好事呀,于是依计北上伐蔡。
  小小的蔡国哪是楚国的对手?很快,蔡哀侯在莘地被俘。做了人家的阶下囚,蔡侯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他深知自己的下场是怎么回事,便在楚文王面前盛赞美化息妫。楚文王动了心:"我若能得见息夫人,虽死无恨。"便趁息侯答谢之机来到息国,主动设享礼招待息侯,在席中对息侯加以袭杀,灭了息国。把息妫带回楚国,还生下了两个儿子堵敖和成王。
  息妫到楚文王身边之后几年时间里,息妫都没有主动和楚王说过话,楚文王便问她何故。读到这里,我不禁又想起周幽王身边也有一个不笑的褒姒,二者何其相似啊。不笑的褒姒与不说话的息妫,对于男人来说无疑都是心头的一种痛。息妫见文王发问,便说:我一个女人,侍候两个丈夫,即使不能死,又能说什么呢?楚文王听了,大为感慨,认为息妫说的是真心话,自己因为蔡侯的一句话才灭亡了息国,这一切都是好色的蔡侯使的鬼。于是文王又率兵攻打蔡国,入其国,灭之。
  春秋时的君子感叹蔡哀侯,《商书》说"恶的蔓延,如同火的燎原,不可以接近,难道还可以扑灭?恐怕说的就是蔡哀侯吧。"后来大唐才子诗人杜牧作诗叹息妫云: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就因为一个男人好色,阴差阳错成就了一段凄美的故事。此事对楚国、对息妫、对息国、对蔡国乃至当时的国际形势产都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文王十一年,齐桓公称霸。《史记·楚世家》云:"齐桓公始霸,楚亦始大。"
  见此情势,楚文王加快了北上的进程。公元前678年,楚文王出其不意,灭邓,这一年是楚文王十二年,齐桓公八年。齐楚两大国一西一北同时向中原展开了争锋。
  至此,北进中原的大门完全洞开。同年,楚文王以郑厉公复位"缓告于楚"(《左传·庄公十六年》)为由,发兵讨伐郑国,直抵栋(今河南禹县)而还。郑是姬姓国,又是春秋初期大国,楚文王竟借口惩罚,足见楚国已挺进中原与齐国争霸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1)第2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2)
第3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3)第4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4)
第5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5)第6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6)
第7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7)第8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1)
第9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2)第10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3)
第11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4)第12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5)
第13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1)第14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2)
第15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3)第16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4)
第17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5)第18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6)
第19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7)第20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8)
第21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9)第22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1)
第23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2)第24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3)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