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回到贾府,谁也没问、谁也不知他到那儿去了。只有林黛玉明白。这时,正看《荆钗记》这出戏。戏里讲王十朋夫妇感情恩爱,老婆去世,王十朋到江边哭祭。林黛玉便对薛宝钗说道:“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薛宝钗没有反应,是因为没有听懂林黛玉的弦外之音。贾宝玉听懂了,连忙岔开,回头要酒敬王熙凤。
林黛玉才是真正了解贾宝玉的人。林黛玉这里说贾宝玉做傻事,不是埋怨,更没有因为贾宝玉祭金钏儿而呕气。这在以前也是不可想象的。说林黛玉性儿小,其实并不小。只是一遇到薛宝钗,就小了。
从此以后,林黛玉在薛宝钗面前,就居高临下,不屑计较了。薛宝钗受了薛蟠的气,哭红了眼,林黛玉看见了,以为薛宝钗为贾宝玉挨打而哭,说:“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林黛玉的口吻,已是一种讥笑。薛宝钗明白,只好不予答对。
第六场——旧帛定情
贾宝玉挨打,刚刚醒来。第一件事,先调虎离山,打发袭人往薛宝钗那里去借书。袭人去了,贾宝玉便命晴雯来吩咐道:“你到林姑娘那里看看他做什么呢。他要问我,只说我好了。”
晴雯道:“白眉赤眼,做什么去呢?到底说句话儿,也象一件事。”
贾宝玉道:“没有什么可说的。”
晴雯道:“若不然,或是送件东西,或是取件东西,不然我去了怎么搭讪呢?”
贾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
晴雯道:“这又奇了。他要这半新不旧的两条手帕子?他又要恼了,说你打趣他。”
贾宝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
晴雯听了,只得拿了帕子往潇湘馆来。
林黛玉得到帕子,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贾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地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令人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
林黛玉的心,真是姑娘的心,细致、缠绵。曹雪芹堂堂男子,写得这么入微,确实不易。
林黛玉如此左思右想,由不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腮上通红,便研墨蘸笔,向那两块旧帕子上走笔写道: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帩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就此,贾宝玉精心策划,传出了定情之物。这个定情之物,与姓林的小红(红玉)一样,也是手帕。爱情之花从此变成了沉甸甸的果实,孕育着两颗温暖的心。
我们再看不到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纠葛了,因为从他们两人的角度说,已经没有纠葛了。可是,内因解决了,外因却没有解决。鸡蛋没有合适的温度,还是不能孵出小鸡。
第七场——危机初显
林黛玉的丫头紫鹃,原是贾母身边的二等丫头。自从从贾母那里调动工作到林黛玉身边,她一腔深情全用在林黛玉身上。杜鹃,是忠贞、悲切的象征。李白有诗咏杜鹃曰:“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作为林黛玉的密友,紫鹃曾经向林黛玉进言:“姑娘太浮躁了些”,“宝玉只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任何别人,都不敢、也不会向林黛玉说这样的话,在林黛玉众丫头中,也只有紫鹃一个人可以说,而林黛玉不生气。
当然,紫鹃知道林黛玉的心病。一次,薛姨妈随口说了一句“不如把你林妹妹定给宝玉”,紫鹃急忙插言:“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老太太说去?”
就是这个情意真切的紫鹃,急于了解贾宝玉的真心。她得到一
个机会。
一天,贾宝玉闲谈中告诉紫鹃,他在贾母跟前说了,一日给林黛玉一两燕窝补身子。紫鹃道:“原来是你说了,这又多谢你费心。”不过,“在这里吃惯了,明年家去,那里有这闲钱吃这个。”
贾宝玉听了,吃了一惊,忙问:“谁?往那个家去?”
紫鹃道:“你妹妹回苏州家去。”
贾宝玉笑她撒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