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说评论 》  否定群雄解红楼     》
第78节:秦氏之丧的不解之谜(2)
    
崔耀华 Cui Yaohua
  
  3.周汝昌先生在《〈善察而能悟〉——致刘心武先生》中说:
   (1)周说“秦可卿的出身,不但并不寒微,而且实甚高贵……崇文门外蒜市口……往东南……正有一处养生堂,亦名育婴堂……”(《秦可卿之死》,刘心武著)
   “不寒微,而且高贵”:有何历史资料记载和证明?考证没有历史资料记载就证是伪,就是猜谜。——谜一。
   (2)周说蒜市口有“育婴堂”:这个考证应该注明何年、何月、何文记载,以便研究者能复证。——即便有“养生堂=育婴堂”,它和刘心武“推测”:秦氏是“某王爷”的“私生女儿”,寄养在“宁府”不矛盾吗?王爷高贵,又何能将“私生女儿”弃于“养生堂”?
   (3)周说:“秦氏托梦……皆涉重要政治干系。此绝非一名‘抱婴’之女所能知能言。”(引文同上)。此处“重要政治干系”,从秦氏、秦邦业的含义,本来已一目了然,没有必要再去猜谜,周老却把“抱婴”的艺术含义和所赋予她的重大政治内容,用猜谜的方法,用清朝某个不为人知的某个特殊事件,去猜,去想象,使养生堂、抱婴失去文章逻辑上的思想艺术含义,成为一种不解之谜。
   (4)周说:“写其居室陈设,笔法独特,一般只能为暗示其淫,实则隐写其身份高贵(所喻者皆贵妇、公主一类女流)。”(引文同上)。同样是猜谜。我们说秦室内陈设绝不会有反映儒者思想的陈物,秦氏之“老朽”和“凤姐”一样是古坟中的一个“骷髅”;“暗示其淫”,是“正照风月宝鉴”的结果。
   (5)周说“选棺木……是‘老千岁’所遗——即康熙大帝的某位失势的皇子,败于雍正之手,干连曹家的政治大事主角人物”。
   我们认为“康熙大帝的某皇子”:这是周老故弄玄虚。我们可以肯定:周老在曹家家史中,绝对找不出哪个“女儿”是某王爷的“女儿”。
   (6)周说“秦氏不过是贾府一个重孙媳,何以……北静王亲来吊祭”?说明周老不但不知秦氏是何人,更不知“北静王”是何人,也不知来祭指何事、何意。
   (7)周说“心武同志的看法大有道理……十分重要。他提出,秦氏为……府中上下所有人……喜爱,除她本人人材出众,还有另外原因,我看也是对的”。秦氏之“老朽”,为所有人所爱,爱的是她的老庄思想和法家思想。按周老和刘先生理解,人长得漂亮,但却是淫妇众人也爱吗?
   (8)周说“清代制度非常严厉;太监不经许可……离宫……则处死……秦氏之丧……‘大明宫’太监……鸣锣开道’前来吊唁……这是‘礼法’……万万不能容的……骗了几个阅书人乎”?周完全从考证滑向索隐派,不但对秦氏之事生出无数之谜,对《红楼梦》中每个人都会生出许多谜。
   (9)周说“贾府后来事败,其罪状……‘窝藏罪家之女’。妙玉就是……躲入贾府这个庇护伞。后来的史湘云也属于此类”。
   “贾府”的事败,绝不会是因窝藏罪家之女,湘云和妙玉也不是“躲入贾府这个庇护伞”。恰恰相反,晴雯和十二个唱戏女孩儿的命运都是遭到贾府的迫害之所至。
   周老在短短一个《善察而能悟》的文章中,就能制造出如此多的不解之谜,可见“考证”是“索隐派”红学的历史渊源。
   二、“淫丧天香楼”非淫也
   1.第十三回回前一首脂批诗:
   一步行来错,回头已百年。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
   【解】
   蔡义江先生对此诗解说:“前两句是说秦可卿‘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事实上,此诗是说批书人、读者、清王朝、《红楼梦》和读者中的现状。对蔡解的修正如下:
   (1)“一步行来错”:此句指对清王朝在认识上的一念之间没把握住正确的判断方法,根本不是指秦氏。
   (2)“回头已百年”:指从清王朝建立之时起,到作者写成《红楼梦》之时,这之间清王朝经历了一百多年。即从清1616年建国至雍正1723年为107年。从蔡先生的解释,好像秦可卿说此话时,已活了一百年了,这不合逻辑。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红楼一春梦 |  
  |  
  | 
| 第1节:出版前言 | 第10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5) |  | 第11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6) | 第12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7) |  | 第13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8) | 第14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9) |  | 第15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10) | 第16节:一事两面(1) |  | 第17节:一事两面(2) | 第18节:一事两面(3) |  | 第19节:一事两面(4) | 第2节:宝玉的真面目(1) |  | 第20节:一事两面(5) | 第21节:一事两面(6) |  | 第22节:一事两面(7) | 第23节:一事两面(8) |  | 第24节:一事两面(9) | 第25节:一事两面(10) |  | 第26节:黛玉、宝钗的病根子(1) | 第27节:黛玉、宝钗的病根子(2) |  | 第28节:黛玉、宝钗的病根子(3) | 第29节:黛玉、宝钗的病根子(4) |  | 第3节:宝玉的真面目(2) | 第30节:黛玉、宝钗的病根子(5)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