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全面窺視全球反美圖景:美國的敵人 A comprehensive global anti-American spy picture: the enemy of the United States   》 第76節:巴爾幹--被稱作"火藥桶"的地區(1)      李濤 Li Tao

  第八章 巴爾幹--被稱作"火藥桶"的地區
  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的"下腹部",是歐、亞、非3大洲聯繫往來的中點。西歐人若要取道地中海、紅海到印度洋或太平洋,需經過巴爾幹,俄國人若想穿過黑海抵達地中海,也要經過巴爾幹。
  一個聚集各路人等的地方,往往也是交織着多種利害關係的地方,可想而知會有多少是非。波斯人、馬其頓人、羅馬人、歐洲人都曾為爭奪這一區域的控製權掀起過血雨腥風,巴爾幹半島也由此得到了"火藥桶"的綽號。社會學博士,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捨維奇的夫人米拉·馬爾科維奇曾指出,在整個歐洲的歷史上,射嚮巴爾幹的子彈是最多的。
  面對巴爾幹混亂不堪的局面,確實需要強有力的角色捍衛秩序。美國人信奉"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也無可厚非,但這並不意味着,強者可以用"維持秩序"作藉口去凌虐弱者,也不代表強者可以為一己私利欺壓他人。
  一 建立在"火藥桶"上的國傢 6世紀的時候,一群生活在波羅的海和黑海的人因為忍受不了匈奴人的入侵,紛紛舉傢帶口地移民到巴爾幹半島南端,他們被籠統地稱為"南部斯拉夫人"。這些人中有塞爾維亞人、剋羅地亞人、斯洛文尼亞人、馬其頓人、保加利亞人,人口構成十分復雜,除了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外,南部斯拉夫人大多信奉東正教。
  10世紀的時候,部分馬紮爾人進入到巴爾幹,隔絶了南部斯拉夫人和東、西部斯拉夫人的聯繫。從此,南部斯拉夫人就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自顧自地發展,並逐漸融合成6個主要的南部斯拉夫民族:塞爾維亞人、剋羅地亞人、黑山人、穆斯林人、斯洛文尼亞人、馬其頓人。南部斯拉夫人原為躲避戰亂落戶巴爾幹,並在9世紀時建立了一些國傢,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他們就像被詛咒了一樣,屢屢為外族奴役。12世紀,塞爾維亞人建立了王國,13世紀中期,該王國就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吞噬。剋羅地亞的境遇更是可憐,它先是被匈牙利人欺負,然後又為土耳其人占領,衹有在16世紀後期的馬蒂亞·古貝茨起義後纔得到39天的獨立。那些執意擴張的國傢,都把徵服巴爾幹當成自身實力強大的標志。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土崩瓦解,協約國和奧地利在巴黎郊外的聖日耳曼宮簽訂了《聖日耳曼條約》。根據條約,塞爾維亞-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獨立,塞爾維亞國王亞歷山大擔任這個新國傢的國王,該王國的首都就定在貝爾格萊德。
  歷史上,南部斯拉夫是個地區而非一個統一的國傢,這讓它在外族的欺凌下無招架之力,擁有一個統一的、強大的國傢是幾代斯拉夫人的夢想。塞爾維亞-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成立時,所有斯拉夫人都歡呼雀躍,以為終於可以徹底揮別舊日的苦難。
  但是,事情並不像預想中那樣美妙。
  "斯拉夫"有"光榮"的含義,擁有獨立而統一的國傢後,塞爾維亞人倒是找到了榮耀,可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卻遲遲沒能體會到身為斯拉夫人的"光榮"。600多年前,拼死抵抗奧斯曼帝國侵略的是塞爾維亞人,而不是剋羅地亞人。如今,統治塞爾維亞-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的,又是塞爾維亞人。在該共和國成立前,巴爾幹半島上就曾出現過揚塞族而抑剋族的言論,一些學者甚至不認為剋羅地亞是一個專門的民族,還有人主張將那些有民族意識的剋羅地亞人消滅。而塞族出身的國王亞歷山大一開始就對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不信任,從1918年到1941年,政府的首相和內閣要員都是塞族人。
  剋羅地亞人嚷嚷着要獨立,亞歷山大國王便用流放、判刑等方法對付"不老實"的剋羅地亞人。1929年亞歷山大宣佈廢除憲法、解散議會,成為一個大獨裁者,塞爾維亞-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更名為"南斯拉夫"。塞族和剋族的仇恨種子,在南斯拉夫建立伊始就埋下了。1934年,深受塞族人擁戴的亞歷山大國王在到法國馬賽進行訪問時,被一個激進的剋羅地亞民族主義分子暗殺。
  一個塞族國王的死不足以撫平剋族人的仇恨,在南斯拉夫,剋羅地亞極端民族主義活動愈演愈烈。亞歷山大國王死後7年,德意法西斯聯手攻入南斯拉夫,剋羅地亞極端民族主義活動帶頭人帕韋利奇利用這一機會,在德意法西斯的扶植下建立傀儡政權"剋羅地亞獨立國",之後還迫不及待地對塞爾維亞人實施"大清洗",在淋漓的鮮血中宣泄着對塞族人的怨憤。在"剋羅地亞獨立國"中的200萬塞族人中,有60多萬人都被"清洗掉了"。與此同時,塞爾維亞人也組織起自己的武裝,他們以牙還牙,一次次地將槍口對準無辜的剋族居民,包括老幼婦孺,一些斯洛文尼亞人和穆斯林也慘遭罹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170萬南斯拉夫人喪生,其中至少有一半都死在了本國人的手中。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塞族人、剋族人都忙着自相殘殺,也有南斯拉夫人提醒人們,應該放下往日恩怨,一致對抗外敵。而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南斯拉夫人找到了自己的英雄--約瑟普·布羅茲·鐵托。
  鐵托是剋羅地亞人,做過放牛娃、招待員、學徒工、五金工人,他領導的遊擊隊讓德軍叫苦不迭,為南斯拉夫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要知道,二戰中除了蘇聯外,歐洲的其他地區幾乎都成了納粹的囊中物,鐵托等人的敵人何其強大。1945年5月15日,南斯拉夫的德國法西斯俯首投降,6個月後,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立,鐵托沒有疑異地當選政府總理兼國防部長。
  南斯拉夫是個命運多舛的國傢,它很小,小到即便作為一個國傢時,在一般的世界地圖上,其名字也衹能用阿拉伯數字標記,極容易被人忽視。但在世界歷史上,它又從來都惹人註目。暫且不提在1912年巴爾幹戰爭中,塞爾維亞人如何聯合保加利亞人打跑了土耳其人,也不提1914年那個熱血澎湃的塞爾維亞青年如何點燃了一戰的導火索。南斯拉夫是東歐地區中第一個擺脫蘇聯控製的國傢。
  鐵托被當成一個鐵腕人物,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不是塞族人的南斯拉夫,也不是剋族人的南斯拉夫,而是一個包括塞爾維亞、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黑山、波黑等6個共和國的聯盟。身為剋羅地亞人,鐵托不想南斯拉夫再上演自相殘殺的悲劇,他希望歷經波折的南斯拉夫可以成為一個統一而和睦的大家庭,希望所有人都能在此找到幸福,希望南斯拉夫的苦難徹底終結。而直到今天,在鐵托的仰慕者中,既有剋族人,也有塞族人,人們都不約而同地稱鐵托的時代為"黃金時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目錄、美國霸權的世紀幻覺(序)(1)第2節:美國霸權的世紀幻覺(序)(2)
第3節:美國霸權的世紀幻覺(序)(3)第4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1)
第5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2)第6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3)
第7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4)第8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5)
第9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6)第10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7)
第11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8)第12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9)
第13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10)第14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11)
第15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12)第16節:伊朗--從未被"淘汰出局"(13)
第17節:伊拉剋--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1)第18節:伊拉剋--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2)
第19節:伊拉剋--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3)第20節:伊拉剋--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4)
第21節:伊拉剋--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5)第22節:伊拉剋--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6)
第23節:伊拉剋--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7)第24節:伊拉剋--一場沒有結束的戰爭(8)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