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開悟 》
回歸本性
證嚴法師 Zheng Yanfashi
回歸本性
一個人是否高貴,並非自我標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歸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達到真正的高尚。
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間上之所以有分別,就是因為“有我”,而且自以為高貴、比人強;為了提升自我,甚至去壓抑他人。其實一個人是否高貴,並非自我標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歸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達到真正的高尚。
有時候看到人終其一生盲目爭奪,最終有何意義?爭奪的結果衹是苦不堪言。
佛陀在世時,有一天,捨衛國的國王去禮拜佛陀,佛陀見到國王就說:“國王,你看起來似乎很疲倦,為什麽?”國王回答:“我真是纍得很,因為國內有一位長者往生了,可是沒有子女繼承財産,所以都充歸國庫,他的傢産多得難以計數,我已經算了好幾天,還算不清。”
佛陀問:“既然他沒有子女,為何在世時,不做一些對社會衆生有利的事?”國王搖搖頭,說:“他在世時一毛不拔,不僅對傢僕吝嗇,自己也很節儉,甚至認為娶妻、生子、養傢也是一種浪費,對自己都這樣吝惜了,又怎肯對大衆布施呢?”
佛陀說:“這樣的人其富如貧,雖然他財富豐厚,但和窮人有什麽差別呢?”這就是看不開,也是世間最可憐的人!
佛陀在世時有這種例子,而現代的社會,也有類似的事例。我曾看過一篇報導──
有位傢境富裕的老太太,她的子女都已成傢立業,她覺得日子過得很無聊,就喜歡打扮成乞丐,每天到車站和市場去乞錢,多年來風雨無阻。後來被熟人識破,消息纔傳開來。
她的兒女和媳婦們知道後,一齊嚮老太太抗議:“媽媽!你這麽有錢,為什麽要行乞?”老太太說:“這是我的興趣,有什麽不對嗎?”但是她的子女總覺有失顔面,苦勸多時,甚至决定要看着母親,不讓她出門去。
後來老太太衹好聽子女的話,不再打扮成乞丐,卻常常站在街上呆呆地看着人潮,可見她雖然富有財富,心靈卻是多麽空虛貧窮!
其實我們的自性是善惡無記,一個人為善、為惡和外在的環境關係密切,所以修行和人群的關係也很重要。修行就是要去除惡的習氣,留下善的習氣,大傢如果都能夠回歸本性,自然人人歡喜自在,社會祥和樂利。談欲念與信念心善,則人生充滿希望與祥和,心惡,則時時不安、煩惱不斷。人生的不同,起於一念心。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目 錄(1) | 目 錄(2) | 目 錄(3) | 前 言 | 期待大同的世界 | 拉住生命的繩索 | 以禪思開啓大愛 | 從口蹄疫風暴看尊重生命 | 平等心 | 珍惜清平的日子 | 戰爭之害 | 母愛就像長流水 | 父母難為 | “求不得”苦 | 為富不仁的董事長 | 風水與福慧 | 一念差,步步錯 | 以心轉境 | 鑽石眼貓的婚禮 | 雖富猶貧的老人 | 富中之富 | 發揮人生使用權 | 心的迷惑 | 把握現在,及時付出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