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莊周的歡樂生活禪:人間莊子 》
第76節:成王敗寇與仁義的功利(5)
吳建雄 Wu Jianxiong
子張與滿苟得先做反派後做正派,並明確指出"反殉而天"、"與道徘徊"的主張,更是提出:與其追求虛假的仁義,不如"從天之理,順其自然"。
那個時代百傢爭鳴,每個學派各有特點,他們的看法未免極端而偏頗。在我看來,仁義有存在的必要,有了標準才能分出是非。仁義的標準在不斷修改,但始終離不開道德的約束。我們要懂仁義,但不能利用仁義而假仁義。處世中,我們保持仁義的方法很多,不能過於死板。
接下來是無足和知和的對話,這兩人一個尊崇權勢與富有,一個抨擊權貴,由討論而進一步明確提出"不以美害生"、"不以事害己"的主張。
無足問知和:"天底下的人究竟有沒有誰是真正不想樹立名聲並獲取利祿的?是你嗎?誰富有了,人們就歸附他;歸附他,人們也就自以為卑下,感覺自己地位卑下,就會更尊崇富有者。受到卑下者的尊崇是人們用來延長壽命、安康體質、快樂心意的辦法。而現在唯獨你在這方面沒有欲念,是你不夠聰明呢?還是你有心而力不足?又或者是你在堅持大道?" 知和說:"如今要是有這麽一個名利雙收的人,百姓看到了,就會以自己和他同時出生,或是和他同一個家乡為榮,以為這樣就超越其他人了;其實這樣的人毫無思想可言,用這些俗人的辦法去看待古往今來的是非,衹是混同流俗、融合世事而已。同樣,捨棄貴重的生命,離開最崇高的大道,執著他一意要追求的東西,如果這就是他們所說的延長壽命、安康體質、快樂心意的辦法,不是跟事情原本相差太遠嗎?看不到悲傷與愉快給身體與心理帶來的影響,知道自己做的事卻不知道為何要這樣去做,就算身份尊如天子,富到占有天下,也終究不能免於憂患。"
無足反駁道:"富貴對於人們來說沒有什麽不好的,享盡天下的美好,擁有天下最大的權勢,這是你們道德極高尚的人永遠得不到的,也是那些賢達的人怎麽趕都趕不上的。挾持他人的勇力用以顯示自己的威強,掌握他人的智謀用以表露自己的明察,藉着他人的德行以為自己是賢良,這纔叫享受人生,雖然不曾享有國土卻活得像君王一樣威嚴。至於你所說到樂聲、美色、滋味、權勢,對於一般人來說,不用學就會迷戀,身體不需要模仿早就習慣。欲念、厭惡、回避、俯就等等也同樣不需要師傳,這是人的天性。食和色都是天性,就算你認為我的看法不對,但誰又能擺脫這一切呢?" 知和說:"睿智的人總是依從百姓的心思而行動,不違反大傢的意願,所以知足就不會爭鬥,會無為無求。不能知足的人常常貪求沒夠,爭奪四方財物卻不自認為是貪婪;有剩餘所以纔辭讓,捨棄天下而不自認為清廉。廉潔與貪婪的本身並不是因為受外力所逼迫反觀內在稟賦所致。天子身處高位,卻不以顯貴傲視他人;天子富有天下,卻不用財富炫耀於他人。凡事要想有沒有後患,一旦被認為是有害於自然本性的就要拒絶接受,因為你並不是要用它來求取名聲與榮耀。堯與舜做帝王的時候,天下和睦團结,並不是他們施行仁政,而是不想因為追求美好生活而損害生命。善捲與許由本來有機會能得到帝王之位,卻一直不接受,這也不是虛情假意,而是他們不想因為要治理天下危害自己。"
無足嘲諷道:"可笑啊,你這個一心要得道的傢夥!難道你為了保持自己的名聲,就勞苦身形、謝絶美食、儉省養生嗎?你這樣做簡直像一個長期受疾病睏擾卻沒有死去的人,那還不如死了算了。"
知和說:"天下為公,均勻分配就是幸福,有所剩餘便是禍害;如果不這樣,就會有人富裕,有人貧苦。瞧那些富有的人就知道享樂,耳朵追求鐘鼓簫笛的樂聲,嘴巴滿足於肉食佳釀的美味,物質生活觸發了欲望與邪念,他們遺忘了事業,真可說是迷亂極了!有些人的身心深深陷入了憤懣的盛氣之中,像背着重荷爬行在山坡上,真可說是痛苦至極;由於貪求財物所以招惹怨恨,為了得到權勢所以耗盡心力,安靜閑居就沉溺於嗜欲,體態豐腴光澤就盛氣凌人,真可說是發病了;貪圖富有而追求私利,獲取的財物堆得像齊耳的高墻竟然還不滿足,越是貪婪越發收拾,真可說是取辱了;囤積的財物沒有派上用場,卻仍舊念念不忘而不願割捨,企求增益永無休止,真可說是憂愁極了;在傢總擔憂竊賊來臨,在外總害怕寇盜殺奪,在內遍設防盜的塔樓和射箭的孔道,在外不敢獨自行走,真可說是畏懼極了。這六種心靈狀況是天下最大的禍害,如果我們不註意,等到禍患來臨,你就算想要傾傢蕩産保全性命,恐怕也不可能了。所以,從名聲的角度來觀察看不見,從利益的角度來探求得不到,心意和身體兩者同時受到如此睏擾,你卻還要竭力爭奪名利,這不比活死人更加迷亂嗎?" 無足的立場是為了利而生活,正如他的名字,沒有知足的時候。他的想法是:每個人都為了名利追逐,所有人都在競爭,衹有比別人富有才能顯示出你的地位。錢是萬能的,有錢有勢你就有手下,就有人為你效勞;沒有錢,為了修行而沉溺貧窮,這樣的生活沒一點樂趣,跟個死人差不多。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
|
|
第1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1) | 第2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2) | 第3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3) | 第4節:蝶舞翩躚幻亦真(1) | 第5節:蝶舞翩躚幻亦真(2) | 第6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1) | 第7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2) | 第8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1) | 第9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2) | 第10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3) | 第11節:平常心是大智慧(1) | 第12節:平常心是大智慧(2) | 第13節:平常心是大智慧(3) | 第14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1) | 第15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 第16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3) | 第17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1) | 第18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2) | 第19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3) | 第20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4) | 第21節:修剪矯作易傷身害命 | 第22節:管教而不能施暴(1) | 第23節:管教而不能施暴(2) | 第24節:智慧在紂即為虐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