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切他知足了。
所有的隐士都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一方面他们回避尘嚣、回避官场,另外一方面尘嚣、官场偏偏来找他们。林和靖也不例外。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后,孤山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原因是一个不知名的人把林和靖的隐居生活添油加醋的告诉了周围的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纷沓至来,都想瞧一瞧一个整天与白鹤为伴的男人到底是啥样的人,是不是长着三头六臂。
林和靖就这样被外面的人所知道,后来他的诗作也不知道被谁传了出去,他写的那首关于梅花的诗被文人墨客竞相传诵,渐渐地,林和靖的名气越来越大了,最后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当时的皇帝宋真宗也知道了,宋真宗想,天底下还有这样的高人?这样的人才不为朝廷效力太可惜了。于是,他派人去请林和靖出山,请他做太子的老师。
林和靖拒绝了,他说:"我已经过了大半辈子隐士生活了,对外面的世界,尤其是对国家大事一无所知,我去当太子的老师不但不会为太子带来学识,反而拖累太子。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
林和靖游学时唯一交的一个朋友李谘也知道了他的行踪,当时李谘是杭州的太守,他亲自来拜访林和靖。见到林和靖,他说:"兄弟,你太不够意思啦,你在杭州怎么不联系我呢。我一直以为你不在杭州呢。这些年没有见到你了,你过得还好吗?如果兄弟不嫌弃的话,可以来杭州府,和我一起治理杭州的老百姓,如何?"
林和靖同样也拒绝了他。林和靖说:"我这个人啊,如果放在官场上就是一块朽木,是不会有作为的,我的性格就适合于青山绿水为伍。杭州有了你这个老爹母亲官就够了。"
李谘没有强求,他知道人各有志,但他在生活上对林和靖还是很关照的,比如在林和靖卖梅子的时候,他就帮助他联系买主。
他为另外一件事情发愁,那就是很多人见他还是单身一人,都纷纷上门求亲。林和靖拒绝了一个又来一个,搞得林和靖实在没法了,就对他们说我已经有妻子了,连儿子都有啦。这一招果然灵,很多人知难而退了。不料这话又传到了李谘的耳朵里,他兴冲冲的跑来,问曰:"兄弟,这是咋回事呢?前几天见你还是一个人,怎么突然有了妻子,连儿子都有了呢。"
林和靖哈哈大笑,说:"我的妻子、儿子与你们不同,我把梅花当作妻子,把白鹤当作儿子啊。"
李谘恍然大悟:"原来是梅妻鹤子啊!"
过了一会儿,李谘又试探着问:"兄弟,你真的就想这样过一辈子?你为啥不结婚呢?是不是有难言之隐呢?"
林和靖有点尴尬,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终于把自己饱受多年的秘密说了出来。李谘听了对林和靖更加佩服了,当即表示把它自己的儿子过继一个给林和靖养老,但被林和靖拒绝了。
林和靖自己不愿意做官,却鼓励他的侄儿做官。晚年的时候,林和靖与哥哥嫂子的关系得到改善,嫂子见林和靖成了一个名人,开始巴结他,把自己的孩子带到他的面前,让林和靖教孩子读书。林和靖不是一个记仇的人,他爽快的答应了。
林和靖见侄子热衷功名,就鼓励他朝着自己的志向努力奋斗,后来侄子中了进士,他十分高兴,为侄子作了《喜侄宥及第》诗一首。这件事情被李谘知道了,跑来问他:"你自己不喜欢做官,为啥要鼓励你的侄子做官呢?这不是与你的志向相矛盾吗?"
面对好友的质问,林和靖说出了一番对当今社会仍然有启迪作用的话,他说:"我们看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啊。我不喜欢做官并不代表我的侄子也不喜欢做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人生的关键就在于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我们看问题的时候不能以自己的立场来看啊,这就好比我喜欢过安静的生活,所以选择了隐士,但是如果我要求你也跟我一样来做隐士,你会答应吗?你肯定不会答应。所以我也不会教导我的侄子像我一样做隐士,人生的道路得自己选择,他志在官场,那就让他去做官吧!"
林和靖就是这样一个豁达开明的人,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当时所有的人。
在林和靖六十二岁那年,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具风格的隐士终于追随他的梅而去,他死后,就葬在孤山梅林丛中。李谘林和靖死后悲痛不已,为他素服守棺七日,当时的皇帝宋真宗也赐林和靖"处士"的名头。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