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话 》 解析人格觸摸靈魂的書:童話人格 》
叛逆人格四(1)
柯雲路 Ke Yunlu
分析不同叛逆人格得以形成的童年家庭環境,還有一種叛逆人格可以稱為“搗亂型”。它在一些情況下同樣是被父母的溺愛、寵慣、放縱培養起來的(當然還有多種情況,例如在兄弟姐妹中得不到父母公平待遇的被忽略的兒童也可能走上‘搗亂’的道路)。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兒童因為聽話而得到誇奬,並由此成為學習優秀、品德出衆的人。他們用“聽話”贏得了世界的註意,贏得了他們的光榮。 然而,我們還會註意到另一種現象,在嬌慣孩子的家庭中,孩子常常會以與聽話完全相反的方式吸引大人的註意。 一傢幾代人,在客廳裏一邊看電視一邊閑談,小男孩在一邊獨自玩耍,沒有人關註他。這時,他突然走過去將電視頻道毫無理由地改換了,並把音量開大到震耳欲聾。這時,一傢人便都會註意到他的存在了,他們會立刻停住正在議論的話題,將目光和嬉笑投嚮小男孩。 有人規勸男孩把電視音量開小一點,他拒不服從繼續搗亂。這時,爺爺奶奶、父親母親都爭相伸出手去拉他抱他,經過一番掙紮,他終於半情願半不情願地坐到了大人懷抱裏,大人們便一邊撫摸着他、哄慰着他、玩逗着他,一邊又繼續着剛纔的談話。 當大人的註意力又一次逐漸從小男孩的身上脫離時,這個在奶奶或者母親大腿上被顛着哄着安分了一會兒的小男孩,可能會掙紮着爬下來,跑到另一個房間裏去玩了。大人們似乎鬆了口氣。 然而,不一會兒,隔壁傳來茶杯摔碎的刺耳聲響。一傢人都可能着急地站起來跑過去照看。茶杯是摔碎了,水是灑了一地,可能有一兩句指責,更多的是關心小男孩是否受了傷。小男孩站在那裏沉默不語,大人們會把他的手拉過來,在燈光下反復查看。接着,就有人將小男孩拉開,讓他不要踩到玻璃碎片上,有人去拿簸箕、掃帚和墩布來收拾現場。 全家人忙得團團轉,再一次把搗亂的小男孩簇擁起來,這一次,大人不再敢像剛纔那樣忽略他,為了防止他再跑到什麽地方惹事生非,便把他當做中心,哄慰着逗他開心。 以“搗亂”引起大人關註的策略,是一些兒童在嬌慣的家庭中越來越固定的行為模式。 其表現是多種多樣的。一傢人吃飯,他可以用不吃飯、跑到一邊去玩玩具來引發大人們的哄慰與關註,當他最終勉強回到飯桌上時,大人們便把照顧他吃飯作為中心任務。 在“搗亂”中屢屢贏得世界關註的條件下成長起來的男孩,也便形成了這種“搗亂型”的特殊叛逆人格。 當然,兒童終於會長大的,他畢竟要適應家庭以外的世界。社會上的人們絶不會像爺爺奶奶、父親母親那樣寵愛他,不是世界適應他,而是他必須適應世界;然而,已經造就的人格卻會使他在適應世界的生活中屢屢表現出叛逆。 他可能不屑於或者不善於用“聽話”贏得贊賞。當很多人以“聽話”的方式贏得各自的成就時,他往往更加受到刺激。在這條路上競賽,他絶對是落後者。他沒有那麽多的耐心毅力,也沒有那麽多創造建設的能力。他便尋找“搗亂”的機會。 一個小男孩坐在傢中安安靜靜地搭積木,無論他搭得多麽好,都可能被說說笑笑的大人們所忽視;而當他一揮手將積木掃落一地時,卻引動了全體大人的關註。 成年後的叛逆人格重複着童年的體驗,他極力尋找的是進攻與破壞。當然,這些破壞如何不成為犯罪而成為光榮,則是他思來想去的事情。 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中涌現出相當數量的典型的叛逆人格。 在招收所謂工農兵學員時,當所有期望上大學的年輕人都試圖在文化考試中取得資格而努力答捲時,一位考生勇敢地交了白捲,並在白捲背後寫了一封對考試制度的抗議信。結果,這個搗亂的“叛逆者”將所有的順從者踩在腳下,成為一鳴驚人的反潮流英雄。 這個反潮流英雄是否從小嬌寵下成長的“搗亂型”人格,我們還不得而知,因為造成這種反潮流行為還會有種種社會原因;但是,“搗亂型”人格特別傾嚮於這種行為則是可以肯定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作傢出版社 |
|
|
一 為什麽活着(1) | 一 為什麽活着(2) | 二 人格的概念(1) | 二 人格的概念(2) | 三 童年(1) | 三 童年(2) | 狼來了一 | 狼來了二 | 狼來了三(1) | 狼來了三(2) | 狼來了四 | 狼來了五 | 狼來了六 | 狼來了七 | 俄狄普斯情結一 | 俄狄普斯情結二 | 俄狄普斯情結三(1) | 俄狄普斯情結三(2) | 俄狄普斯情結三(3) | 俄狄普斯情結四(1) | 俄狄普斯情結四(2) | 俄狄普斯情結五(1) | 俄狄普斯情結五(2) | 俄狄普斯情結六(1)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