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全书 》 册府元龜 》
捲七百五十七◎總錄部·孝感
王欽若 Wang Qinre
楊億 Yang Yi
◎總錄部·孝感
夫天人之心其則不遠精意所感蓋由影響故魯陽卻日鄒衍殞霜矧乎!孝者天之經地之義百行之始五常之先以最虛之性動不匱之德宜乎!永錫爾類降之百祥者也。夫非常之事六經罕述故孝感之異三代無聞然其微旨亦可見矣。仲尼所謂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斯豈誣哉!漢初所尚遊俠而已色難之教瀋冥不振暨乎!明帝至性自然甘露之瑞顯於上陵卿士庶民化以成俗由是其事紛綸靡絶自此而下並論次之。
後漢古初長沙人郅惲(於粉切)為長沙太守先是初遭父喪未葬鄰人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火火為之滅惲甄異之以為首舉。
蔡順字君仲汝南安城人以至孝稱(汝南先賢傳蔡順事母至孝井桔橰朽在母生年上而順憂不敢理之俄而有扶老藤生繞之遂堅固順少孤養母嘗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順不還乃噬其指順即心動棄薪馳歸跪問其故母曰:有急客來吾噬指以悟汝母年九十以壽終未及得葬裏中失火將逼其捨順伏抱棺柩號哭叫天火遂越燒他室順獨得免太守韓崇召為東閣祭酒。
應順為東平相有梓樹生於廳事室上順事後母至孝衆以為孝感之應。
申屠蟠字子竜陳留外黃人纍徵不起九歲喪父哀毀過禮服除不進酒肉十餘年每忌日輒三日不食及葬廬於塚側緻甘露白雉以孝稱。
蔡邕性篤孝母嘗滯病三年邕自非寒暑節變未嘗一解襟帶不寢寐者十旬母卒廬於蒙側動靜以禮有兔馴擾其室傍。又木生連理遠近奇之多往觀焉邕仕至左中郎將。
薑詩字士遊廣漢雒人遭值年荒與婦傭作養母賊經其裏束兵安步雲:不可驚孝子母好飲江水兒嘗取水溺死夫婦恐母知詐雲:行學歲作衣投於江中俄而涌泉出於捨側味如江水井中出鯉魚一雙詩尋除江陽令卒於官。
方儲字聖明丹陽歙人幼喪父事母至孝母終自負土成墳種奇樹千株白兔遊其下(臣欽。若等曰:史不載所歷之官)程堅字謀甫南陽人居貧以磨鏡給養母喪哀號櫪下有馬每聞堅哭輒淚出暫輟芻草。
吳孟仁本名宗宗母嗜筍鼕節將至時筍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嘆而筍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為至孝所感纍遷光祿勳遂至三公焉。
晉吳隱之年十餘歲丁父憂每號哭行人為之流涕事母孝謹及其執喪哀毀過禮每至臨哭之時嘗有雙鶴驚叫及祥練之夕復有群雁俱集時人鹹以為孝感後為度支尚書。
王裒父儀為文帝所誅裒三徵七闢皆不就廬於墓側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悲號涕淚着樹樹為之枯王祥性至孝早喪親事繼母朱氏至孝繼母苛虐每欲危害祥色養無怠繼母盛鼕嘗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臥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奉母母。又思黃雀炙復有黃雀數十飛入其幕獲以供母鄉裏驚嘆以為孝感所致焉供養三十餘年母終乃仕位至太保。
夏方字文正會嵇永興人傢遭疫癘父母伯叔群從死者十三人方年十四夜則號哭晝則負土十有七載葬送事畢結廬於墓側種植鬆柏烏鳥猛獸馴擾其旁吳平為高山令。
許孜二親沒性毀骨立杖而能起建墓於縣之東山躬自負土不受鄉人之助或愍孜羸憊苦求來助孜晝則不逆夜便除之每一號泣鳥獸翔集孜以方營大功乃棄其妻鎮宿墓所列植柏木亙五六裏有鹿犯其鬆栽孜悲嘆曰:鹿獨不念我乎!明日忽見鹿為猛獸所殺置於所犯栽下孜悵惋不已乃為作塚埋於隧側猛獸即於孜前自撲而死孜益嘆息。又取埋之自後樹木滋茂而無犯者積二十餘年孜乃更娶妻立宅墓所蒸蒸朝夕奉亡如存鷹雉棲其梁檐鹿與猛獸擾其庭圃交頸同遊不相摶噬郡察孝廉不起。
劉殷字長盛新興人也。殷七歲喪父哀毀過禮服喪三年未曾見齒曾祖母王氏盛鼕思堇而不言食不飽者一旬矣。殷怪而問之王氏言其故殷時年九歲乃於澤中慟哭曰:殷罪[C260]深重幼丁艱罰王母在堂無旬月之養殷為人子而所思無獲皇天後土願垂哀愍聲不絶者半日,於是忽。若有人云:止聲殷收淚視地便有堇生焉因得斛餘而歸食而不減至時堇生乃盡。又嘗夜夢人謂之曰:西籬下有粟寤而掘之得粟十五鍾銘曰:七年粟百碩以賜孝子劉殷自是食之七載方盡王氏卒殷夫婦毀瘠幾至滅性時柩在殯而西鄰失火風勢甚盛殷夫婦叩殯號哭火遂越燒東傢後有二白鳩巢其庭樹自是名譽彌顯齊王冏輔政拜新興太守。
王延字延元西河人九歲母喪泣血三年幾至滅性每至忌月則悲泣三旬繼母卜氏遇之無道嘗以蒲穰及敗麻頭與延貯衣其姑聞而問之延知而不言事母彌謹卜氏嘗盛鼕思生魚敕延而不獲杖之流血延尋汾叩冰而哭忽有一魚長五尺踴出冰上延取以進母卜氏食之積日不盡,於是心悟撫延如已生延事親色養夏則扇枕鼕則身溫被隆鼕盛寒體無全衣而親極滋味後母終服喪居於墓側後仕前趙劉聰為光祿大夫。
何珂丁母憂居喪泣血杖而後起停柩在殯為鄰火所逼煙焰已交傢乏童使計無從出乃匍匐撫棺號哭俄而風止火息堂屋一間免燒其精誠所感如此後徵散騎常侍不就。
吳逵吳興人經荒饑疾病閤門死者十有三人逵時亦病篤其喪皆鄰里以葦裹而埋之逵夫婦既存傢極貧窮鼕無衣被晝則傭賃夜燒專甓晝夜在山未嘗休止遇毒蟲猛獸取為之下逵期年成七墓十三棺時有賻贈一無所受太守張崇義之以羔鷹禮焉卒於傢。
盛彥廣陵人也。母王氏因疾失明彥每言及未嘗不流涕,於是不應辟召躬自侍養母食必自哺之母既病久至於婢使數見捶撻婢忿恨伺彥暫行取蠐螬炙飴之母食以為美然疑是異物密藏以示彥彥見之抱母慟哭絶而復蘇母目豁然即開從此遂愈本邑大中正劉頌舉為小中正。
潘綜吳興烏程人為遂昌長孫恩之亂祅黨攻破村邑綜與父驃共走避賊驃年老行遲賊轉逼驃語綜我不能去汝走可脫幸勿俱死驃因之坐地綜迎賊叩頭曰:父年老乞賜生命賊至驃亦請賊曰:兒年少自能走今為孝子不去。《老子》不惜死乞活此兒賊因斫驃綜抱父於腹下賊斫綜頭面凡四創綜當時悶絶。又一賊從後來相謂曰:卿欲舉大事此兒以死救父孝何可殺殺孝子不祥賊乃止得免。
趙煥父琨為苻健尚書梁州刺史司馬勳入秦州獲琨殺而棄其屍煥求父屍不得乃悲號不已俄有群烏悲鳴從山而來久而復反尋烏嚮山而得父屍宋崔懷順父耶利沒魏泰始初淮北陷沒界上流奔者多有去就懷順因此入北至桑乾尋耶利時已卒懷順絶而復蘇載喪還青州徒跣冰雪土氣寒酷而手足不傷時人以為孝感懷順孤貧鄉黨哀之及斂給其鬥米。
王彭盱眙直瀆人少喪母文帝元嘉初父。又喪亡傢貧力弱無以營葬兄弟二人晝則傭力夜則號感鄉裏並哀之乃各出夫力助作專專須水而天旱穿井數十丈泉不出墓處去淮五裏荷擔遠汲睏而不周彭號天自訴如此積日一旦大霧霧歇專竈前忽生泉水鄉鄰助之者並嗟嘆神異縣邑遠近悉往觀之葬事既畢水便自竭九年太守劉伯竜依事奏言改其裏為通靈裏(彭無官而卒)。
邱傑字偉時吳興烏程人十四歲遭喪以熟菜有味不嘗於口歲餘忽夢見母曰:死止是分別耳何事乃爾荼苦汝啖生菜遇蝦蟆毒靈床前有二丸藥可取服之傑驚起果得甌中有藥服之下蝌蚪子數升邱氏世保此甌孝明七年火焚失之(無官而卒)。
師覺授字君苫南陽沮陽人與外兄宗少文並有素業以琴書自娛於路忽見一人持書一函題曰:至孝師君苫前俄而不見覺授捨車奔歸聞傢哭聲一叫而絶良久乃蘇後撰孝子傳八捲宋臨川王義慶闢州祭酒主簿並不就。
陳遺少為郡吏母好食鍋底飯遺在役常帶一囊每煮食取錄其燋以貽母後孫恩亂聚得數升嘗帶自隨及敗逃竄多有餓死遺以此得活母晝夜泣涕目為失明耳無所聞遺還入戶再拜號咽母豁然即明焦華父遺曾病甚鼕中思瓜華忽夢人謂之曰:聞爾父思瓜故送助養呼從者進之華跪受之寤而瓜在手香非常也。父食之而病愈傑(無官而卒)。
張楚益州梓潼人母病命在屬糹廣祈禱苦至燒指自誓精誠感悟疾時得愈(史無官)。
南齊康昕字令先廬陵人有至性隱於華山服食不與俗人交母病亡已經日昕奔還號叫母即蘇皆以為孝感所致(史無官)。
魯康祚扶風人為屯騎校尉亦有至行母患乳癰諸醫療不愈祚乃跪兩手捧癰大悲號母即覺少寬因此漸差時人以為有冥應。
袁昂為豫章內史丁所生母憂去職以喪還江路風浪暴駭昂乃縛衣着柩誓同沉溺及風止餘船皆沒唯昂所乘船獲全鹹謂精誠所致。
宗元卿字希奬南陽人有至行早孤為祖母所養祖母病元卿在遠取心痛大病則大痛小病則小痛以此為常鄉裏宗事之號曰:宗曾子(史無官)。
劉靈哲位齊郡太守前軍將軍靈哲所生母嘗病靈哲躬自祈禱夢黃衣老公曰:可取南山竹筍食之疾立可史愈靈哲驚覺如言而疾瘳(南史。又載靈哲所生母病靈哲躬自祈禱夢見黃衣老公與藥曰:可取此疾立可愈靈哲驚覺於枕間得之如言而疾愈藥似竹根於齋前種葉似茈)。
解仲恭母病經時不差入山採藥遇一老公與之曰:得丁公藤病立愈此藤近在前山際高樹垂下便是也。忽然不見仲苶如其言得之治母病既差至今江陵人猶識此藤者(南史。又載解叔謙字楚梁母有疾叔謙夜於中庭稽顙祈福聞空中語雲:此病得丁公藤為酒便差即訪醫及本草註皆無識者乃求訪至宜都郡遙見山中一老公伐木問其所用答雲:丁公藤療風尤驗叔謙便拜伏流涕具言來義此公愴然以四段與之並示以漬酒□叔謙受之顧視此人不復知處依□為酒母病即差臣欽。若等按此兩說不同故並載之無官卒)。
韓靈敏會稽剡人早孤與兄靈爾並有孝性尋母。又亡傢貧無以營兇兄弟共種瓜半畝朝采瓜子暮生已復遂以辦葬事(史無官)。
王虛之字文靜廬江石陽人十三喪母二十三喪父二十五年????酢不入口疾病着床忽有一人來問病謂之曰:君疾尋差俄而不見病果尋差庭中楊梅樹隆鼕三實。又每夜所居有光如燭墓上橘樹一鼕再實時人鹹以為孝感所致(史無官)。
傅琰為尚書右丞遭母喪居南岸鄰傢失火延燒琰屋琰抱柩不動鄰人竟來赴救乃得俱全琰股髀之間已被煙焰。
蕭明南蘭陵人母病風積年沉臥明晝夜祈禱時寒明淚下為冰如箸額上叩頭血亦為冰不溜忽有一人以小石函授之曰:此療夫人病明跪受之忽不見以函奉母函中唯有三寸絹丹書為日月字母服之即平復後喪母不勝哀卒贈中書郎。
梁夏侯祥字叔業譙郡譙人年十六遭父艱居喪哀毀三年廬於墓側嘗有雀三足飛來集其廬戶衆感異焉為金紫光祿大夫卒。
任為新安太守性至孝父服闋續遭母憂嘗廬於墓側哭泣之地革為不生。
陸襄為秘書監揚州大中正母嘗患心痛醫方須三升粟漿是時鼕月日。又逼暮求索無所忽有老人詣門貨漿水量如方劑始欲酬直無何失之時以襄孝感所致。
劉為會稽郡丞居母喪所居山嘗有鴝鵒鳥在山三年不敢來服釋還傢此鳥乃至。
臧盾為領軍將軍有孝性隨父宿直於廷尉母劉氏在宅夜暴亡左手中指忽痛不得寢及曉宅信果報兇問其感通如此。
褚翔為廬陵王長史少有孝性為侍中時母疾篤請沙門祈福中夜忽見戶外有異光。又聞空中彈指及曉疾遂愈鹹以翔精誠所致焉。
瀋崇亻素為永寧令母卒晝夜號慟旬日殆將絶氣及之瘞所不避雨雪倚墳哀慟每夜嘗有猛獸來望之有聲狀如嘆息者。
甄恬字彥幼為安南行參軍數歲喪父哀感有。若成人年八歲問其母恨生不識父遂悲泣纍日忽。若見有似其父也。時以為孝感傢貧養母常得珍羞及居喪廬於墓次嘗有鳥玄黃雜色集於廬樹恬哭則鳴哭止則止。又有白鳩白雀棲宿其廬。
韓懷明上黨人也。客居荊州年十歲母患屍註每發取危殆懷明夜於星下稽顙祈禱時寒甚切忽聞香氣空中有人語曰:童子母須臾永差無勞自苦未曉而母豁然平復鄉裏以此異之懷明母年九十一以壽終懷明水漿不入口一旬號哭不絶聲有雙白鳩巢其廬上字乳馴狎。若傢禽焉服釋乃去州纍闢不就。
阮孝緒於鍾山聽講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緒至性冥通必當自到果心驚而返鄰里嗟異之合藥須得生人滅舊傳鍾山所出孝緒躬歷幽險纍日不值忽見一鹿前行孝緒感而後隨鹿至一所遂滅就視果獲此草母得服之遂愈時皆嘆其孝感所致詔徵不就。
裴子野為江夏王參軍遭父憂去職居喪盡禮每至墓所哭泣處草為之枯有白兔馴擾其側。
庾黔婁齊永元初為孱陵令到縣未旬日父易在傢遘疾黔婁忽然心驚舉身流汗即日棄官歸傢傢人悉驚其忽至時易疾始二日醫雲:欲知差劇但嘗糞甜增劇苦易治黔婁取嘗之味轉甜滑心愈憂苦至夕每稽顙北辰求以身代俄聞空中有聲曰:徵君壽命盡不可延汝誠禱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婁居喪過禮廬於墓側。
庾沙彌為長城令嫡母劉氏寢疾沙彌晨夕侍側衣不解帶或應針炙取以身先試之及母亡水漿不入口纍日終喪不解不出廬戶晝夜號慟鄰人不忍聞墓在新林因有鬆柏百餘株自生墳側後補歙令還除輕車邵陵王參軍事隨府會稽復丁所生母憂喪還都濟浙江中流遇風舫將覆沒沙彌抱柩號哭俄而風靜人以為孝感所致。
滕曇恭豫章南昌人年五歲母楊氏患熱思食寒土俗所不産曇恭歷訪不能得銜悲哀切俄值一桑門問其故曇恭具以告桑門曰:我有兩分一相遺曇恭拜謝捧以薦其母舉室驚異尋訪桑門莫知其所在其後門外有鼕生樹樹株時忽有神光自樹而起俄見佛像及夾侍之儀容光顯著自門而入曇恭傢人大小鹹共禮拜久之乃滅遠近道路鹹傳之太守王僧虔引為功曹不就。
江糹不字捨潔濟陽考城人父光祿大夫糹不幼有孝性年十三父患眼糹不侍疾將期月衣不解帶夜夢一僧雲:患眼者飲慧眼水必差及覺說之莫能解者糹不第三叔祿與草堂寺智者□師善往訪之智者曰:無量壽經云:慧眼見真得渡彼岸乃因智者啓捨同夏縣界牛屯裏捨為寺乞賜嘉名敕答雲:純臣孝子往往感應晉世顔含遂見冥中送藥近見智者知卿第二息感夢雲:慧眼水慧眼則是五眼之一號。若欲造寺可以慧眼為名及就創造渫故井井水清冽異於常泉依夢取水洗眼及煮藥稍覺有瘳因此遂差時人謂之孝感為南康王主簿。
劉天監初為著作郎十七隨上黃侯曄在淮南母於建康遘疾居常弗之知忽一日舉身痛楚尋其傢信至雲:其母病即號泣戒道絶而。又蘇當身痛之辰即其母死之日也。居喪毀瘠遂成風氣服闋後一年猶杖而後起。
宗凜為廣晉縣令遭母憂去職哭嘔血兩旬之內絶而復蘇者三每旦有群鳥數千集於廬捨候哭而來哭止而去時論稱之以為孝感所致。
劉霽為建康令十四居父憂有至性每哭取嘔血母明氏寢疾霽年已五十衣不解帶者七旬誦觀世音經數至萬遍夜因感夢見一僧謂曰:夫人盡君精誠所至特當為申延後六十餘日乃亡霽廬於墓哀慟過禮嘗有雙白鶴循翔廬側劉敲不仕奉母兄以孝悌稱寢食不離左右母意有所須口未及言敲已先知手自營辦狼狽供奉母每疾病夢敲進藥及翌日轉有間效其誠感如此。
陳裴之禮為領軍將軍丁父遂憂遂墓在光宅寺西堂宇宏敞鬆柏鬱茂範廟在三橋蓬蒿不剪梁武帝南郊道經二廟顧而嘆曰:範為己死裴為更生大同初都下旱蝗四籬門外桐柏凋盡唯遂墓犬牙不入當時異之。
庾子輿父出守巴西子輿以蜀路險難啓求侍從以孝養獲許父遷寧蜀子輿以相隨父於路感心疾每痛至必叫子輿以悶絶及父疾哀慟將絶者再奉喪還鄉秋水猶壯巴東有氵預石高出三十許丈及秋至則纔如見馬自有瞿塘大難行侶忌之部伍至此石猶不見子輿撫心長叫其夜五更水忽退減安流南下及渡復舊行人為之語曰:氵預如□本不通瞿唐水退為庾公初發蜀有雙鳩巢舟中及至墓棲廬側每聞哭泣之聲必飛翔檐宇悲鳴激切欲為父立佛寺未有定處夢有僧謂曰:將勝業嶺南原即可營造明往履歷果見標度處所有。若人功因立精捨居墓所以終喪服闋手足枯攣待人而起仍布衣蔬食志守墳墓叔該謂曰:汝。若固志吾亦抽簪,於是始仕雖以長襲爵國秩盡推諸弟纍遷中郎司馬梁大通二年除巴陸內史便道之任路遇疾或勸上郡就醫子輿曰:吾疾患危重全濟理難,豈可貪官陳屍公廨因勒門生不得取入城市即於渚次卒遺令單衣袷履以斂酒脯施靈而已。
阮卓性至孝其父隨嶽陽王出鎮江州遇疾而卒卓時年十五自都奔赴水漿不入口者纍日屬侯景之亂道路阻絶卓冒履險難載喪柩還都在路遇賊卓形容毀瘁號哭自陳賊哀而不殺之仍護送出境及渡彭蠡湖中流忽遇疾風船幾沒者數回卓仰天悲號俄而風息人皆以為孝感為南海王府諮議參軍不之官。
徐份凌子也。份性孝悌凌嘗遇疾甚篤燒香泣涕跪誦孝經晝夜不息如此者三日凌疾豁然而愈親皆謂份孝感所致後為太子少傅。
司馬釋褐大學博士纍遷正員郎丁父艱哀毀逾甚廬於墓側一日之內惟進薄麥粥一升墓在新林連山阜舊多猛獸結廬數載豺狼絶跡嘗有兩鳩棲宿廬所馴狎異常。
王元規性孝事母甚謹晨昏未離左右梁時山陰外有暴水漂流居宅元規唯有一小舟倉卒引其母妹並孤妹入船親自執戢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閣於樹杪及水退獲全時人皆稱其至行所感入隋為東閣祭酒卒。
吳明徹字通昭泰郡人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墳營未備傢貧無以取給乃勤力耕種時天下亢旱苗稼{隹火}枯明徹哀憤每日田中號泣仰天自訴居數日有自田還者雲:已苗生明徹疑之謂為紿已及往田所竟如其言秋而大獲足葬用後為司空。
顧協除新安令未至縣遭母憂刺史始興王厚資遣之協送喪還於峽江過遇風同旅皆漂溺唯協一舫觸石得泊焉鹹謂精誠所致。
庾域纍官寧朔將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母好鶴唳域在位營求孜孜不怠一旦雙鶴來下論者以為孝感所致。
高真與弟謐俱至孝父亡治喪墓次甘露白雉降集焉詔表閭裏。
宋瓊字普賢少以孝行稱母魯病季秋之月思瓜不已瓊夢想見求而遂獲時人稱異母終州郡屢闢皆不就卒於傢。
後魏邢虯為竜驤將軍光祿少卿虯母在鄉遇患請假而歸值秋水暴長河梁破絶虯得一船而渡漏而不沒時人異之。
閻元明河東安邑人也。少而至孝著鄉閭孝文太和五年隨北郡太守元明以違離親養興言悲慕母亦慈念泣淚喪明悲號上訴請歸奉養一見其母母目便開刺史呂壽恩列狀上聞詔下州郡表為孝門復其租調兵役令終母年(史無官)。
崔鴻為員外散騎常侍領郎中宣武延昌三年鴻以父憂解任甘露降其廬樹前是年十一月以本官徵鴻四年復有甘露降其京兆宅之樹庭。
吳悉達河東聞喜人也。父母為人所殺四時號慕悲感鄉鄰及長報讎避地莊帝永安後欲改葬亡失墳墓推尋弗獲號哭之聲晝夜不止叫訴神祗忽於悉達足下地陷得父銘記因遷葬曾祖已下三世九喪傾盡資業不假於人哀感毀悴有司奏聞標閭復役以彰孝義(史無官)。
王崇字乾邕陽夏雍邱人也。兄弟並以孝稱身勤稼穡以養二親仕梁州鎮南府主簿母亡扶而後起鬢墮落未及葬權殯宅西崇廬於殯所晝夜哭泣鳩鴿群至有一小鳥素質墨眸形大如雀棲於崇廬朝夕不去母喪始闋復丁父憂哀毀過禮是年夏風雹所經處禽獸暴死草木摧折至崇田畔風雹便止禾麥十頃竟無損落及過崇地風雹如初鹹稱至行所感崇雖除服仍居墓側於其室前生草一根莖葉甚茂人莫能識至鼕中復有鳥巢崇屋乳養三子毛羽成長馴而不驚守令聞之親自臨視州以聞之親奏標其門閭。
北齊蕭放字希逸梁宗室也。隨父祗至鄴祗卒放居喪以孝聞所居廬室前有慈烏來集各據一樹為巢自午以前馴集飲啄午後更不下樹每臨時舒翅悲鳴全似哀泣傢人則之未嘗有闕時以為至孝之感後至散騎常侍。
後周張元年十六祖父成喪明三年元常憂泣晝夜讀佛經禮拜以祈福後讀藥師經見盲者得視之言遂請七僧燃七燭七夜轉藥師經行道每言凡人張元為孫不肖使祖喪明令以燭光普施□界願祖目見元求代暗如此經七日其夜夢見一老翁以金釒卑治其祖目謂元曰:勿憂悲也。三日後汝祖目必差元於夢中喜躍遂即驚覺乃遍告傢人居三日祖果目明(史無官)。
柳霞有志行初為州主簿其父卒於揚州霞自雍奔赴六日而至哀感行路毀殆不可識後奉喪溯江西中流風起舟中之人相顧失色霞抱棺號慟天求哀俄頃之間風止浪息其母嘗乳間發疽醫雲:此無救之理唯得人吮膿或望微止其痛霞應聲即吮旬日遂瘳鹹以為孝感所致。
陸政性至孝其母吳人好食魚北土魚少政求之嘗苦難得後宅側忽有泉出而有魚遂得以供膳時人以為孝感所致因謂其泉為孝魚泉。
皇甫遐遭母喪廬於墓側負土為墳復於墓南作禪窟有鴟鳥各一徘徊悲鳴不離墓側。若助遐者經月餘乃去遠近聞其至孝竟以米面遺之遐皆受而不食悉以營佛齋焉郡縣表上其狀有詔旌異之(史無官)隋細回字孝政河東安邑人性至孝後周武成中父母喪廬於墓側負土成墳廬前生麻一株高丈許圍之合拱枝葉鬱茂鼕夏嘗青有烏棲其上回舉聲哭烏即悲鳴時人以為孝感武帝表其閭擢受甘棠令其子士雄少質直孝友喪父復廬於墓側負土成墳其庭前有一史無官槐樹先甚鬱茂至士雄居喪樹遂枯死服闋還宅死槐復榮高祖聞之嘆其父子至孝下詔褒揚號其所居為纍德裏。
姚察丁後母杜氏喪解職在服製之中有白鳩巢於戶上仕陳至吏部尚書入隋為秘書丞。
王頒父僧辯為陳武帝所殺頒在關內服闋嘗布衣蔬食藉而臥周明帝嘉之纍拜開府開皇初上取陳之策及大舉伐陳頒自請行率徒數百人從韓擒虎先鋒夜濟力戰被傷恐不堪復鬥悲感嗚咽夜中睡夢有人授藥比寤而瘡不痛時人以為孝感卒於齊州刺史。
李德林愽陵安平人性至孝父純寢疾十旬不解衣及居憂哀慟嘔血數升後甘露降於庭樹有鳩巢其廬納言楊遠巡省河北詣其廬吊慰之表改所居村名孝敬村裏為和順裏後為通直散騎侍郎與中書侍郎宋士素副侍郎趙彥深別典機密尋丁母艱去職勺飲不入口五日睏發熱病遍體生瘡而哀泣不絶體紅腫數日間一時頓差身力平復諸人皆云:孝感所致。
梁彥光字望少岐嶷有至性七歲時父遇篤疾醫雲:餌五石可愈時求紫石英不得彥光憂悴不知所為於園中見一物彥光所不識怪而持歸即紫石英也。親屬鹹異之為至孝所感後為相州刺史卒。
華秋開皇中事母以孝聞母終廬於墓側大業初調狐皮郡縣大獵有一兔人逐之奔入秋廬中匿秋膝下獵人至廬所異而免之爾自此兔常宿廬中匿秋膝下馴其左右郡縣嘉其孝感具以狀聞煬帝降使勞問而表其門閭後群盜起嘗往來廬之左右鹹相誡曰:勿犯孝子鄉人賴秋而全者甚衆(史無官)。
翟普林楚邱人性仁孝事親以孝聞州郡闢命皆固辭不就躬耕色養鄉人謂為楚邱先生後父母疾親易燥濕不解衣者七旬大業初父母俱終哀毀殆將滅性廬於墓次負土成墳盛鼕不衣繒絮唯着單而已傢有一烏犬隨其在墓。若普林哀臨犬亦悲號見者嗟異焉史無官有二鵲巢其廬前樹每入其廬馴狎無所驚懼大業中司隸巡察奏其孝感擢授孝陽令。
陳孝意大業中為侍御史以父憂去職居喪過禮有白鹿馴擾其廬時人以為孝感之應。
唐高士廉事隋為通事捨人坐事謫為交趾朱鳶縣主簿士廉事母以孝聞嶺南瘴癘不可同行留妻鮮於氏養焉分別之際悲不自勝見者莫不歔欷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問北顧彌切嘗晝寢夢母與之言宛如膝下既覺而涕泗橫集明日果得母誨議者以為孝感之應後為右僕射開府儀同三司。
張志寬蒲州安邑人隋末喪父哀毀骨立為州裏所稱賊帥王君廓屢為寇掠聞其名獨不犯其廬鄰里賴之而免者百餘傢後為裏長於縣稱母疾取急求歸令問其狀寬曰:母嘗有苦志寬亦有所苦嚮患心痛知母有疾令大怒曰:妖妄之辭也。係之於獄馳驗其母竟如所言令大異之慰諭遣去後丁母憂廬於墓側負土成墳有烏巢於廬前樹上志寬哭臨烏取悲鳴高祖授以員外散騎常侍表其門閭。
韋宏宗巴西人葬父母廬墓次廬前生芝草七十餘莖見者以為孝感詔免其課。
崔定仁博陵人丁父母憂齋居二十餘年不釋衰服刻木人為偶像晨昏定省。若平生焉隋末群賊蜂起莫有侵掠者詔免其課役。
程袁師宋州人年十二喪父母以孝聞母患十旬衣不解帶凡進湯藥口必先嘗貞觀中代弟範雒州充防御使去後其母病終袁師聞問舉聲便吐血經塗七百裏四日便至徑赴墓所晝夜負土殆將毀滅內外親戚觀者不復識之。又葬曾祖父母經二十載其功始畢嘗有白狼號鳴墓側黃蛇馴擾廬內每哭則群鳥翔集朝夕不去刺史舒王元名表言之詔州縣發遣量纔授任袁師既至情不願仕乃授儒林郎放還。
許坦豫州人年十歲餘隨父入山採藥父為猛獸所噬即號叫以杖擊之獸遂奔走父以得全太宗聞而謂侍臣曰:坦雖幼童遂能致命救親至孝自衷深可嘉尚授文林郎賜物五十段。
武宏度贈司徒士之兄子也。高宗永徽中父卒自徐州聞喪截徒跣奔赴廬墓側負土為墳晨夕哀號悲感行路冽風寒雪執作不疲日食倉米一溢形骸毀廬前樹生素芝方圓一尺形似青銅葉。又有野狸每至宏度齋時必來求食往來馴狎曾無驚懼帝聞之下詔褒美旌表之。
安金藏中宗神竜初喪母寓葬於都南闕口北廬於墓側躬造石墳石塔晝夜不息原上舊無水忽有涌泉自出。又有李樹盛鼕開花犬鹿相狎後為右驍衛將軍封代國公。
李迥秀持節為朔方道行營大總管所居宅中生芝草數莖。又有貓為犬所乳中宗以為孝感所致使旌其門閭。
唐君東陵人玄宗先天二年江西道按察使奏君喪母哀感鄉麯廬於墓次有芝草三莖生焉褚無量為剡王傅兼國子祭酒丁母憂解職廬於墓側其所植鬆柏時有鹿犯之無量泣而言曰:山中衆草不少何忍犯吾先塋樹栽因通夕守護俄有群鹿馴狎不復侵害無量因此終身不食鹿肉。
石仵奴相州湯陰人三歲喪親廬於墓側凡二十餘年塋內有枯樹重生枝葉群鳥馴擾鄉裏鹹敬異之(史無官)。
梁文貞虢州閿鄉人少從徵役北固守迦而父母皆卒文貞恨不獲終養乃穿壙為門磴道出入晨夕灑掃其中結廬墓側未嘗暫離自是不言三十年傢人有所問但畫字以對其後山水衝斷驛路更於原上開道經文貞墓前繇是行旅見之遠近莫不欽嘆有甘露降塋前樹白兔馴擾鄉人以為孝感所致開元初縣令崔季友刊石以紀之十四年刺史許景先奏文貞至孝特學絶倫泣血廬次十餘年請宣付史館榮璧河南濟源人開元二十四年正月河南尹崔隱甫奏榮璧兩代同居凡四十餘年嘗割右股肉以療母疾及刺項血寫佛經母疾以瘳請宣付史官從之(史無官)。
彭思義定州鼓城人居喪至孝廬於墓側有嘉禾生及白兔馴擾(史無官)。
李貞古南鄭縣人肅宗寶應元年梁州刺史臧希讓上言貞古行孝彰聞請付所司旌表從之貞古六歲而孤母欲改嫁貞古雨泣留之母遂守志母未食寢貞古不食寢及母亡負土成墳廬於墓側有猛虎馴於廬前白鼠見於墓門村人異之(史無官)。
楊思貞陳留郡尉氏人父亡廬墓二十有八載有芝草白兔甘露等瑞詔賜粟帛旌表門閭(史無官)。
燕遺倩冀州人也。既孤於堂中刻木父母形像於帷帳衣服如存朝夕奠祭鄉閭甚敬異之。
郭景華蜀郡人孝行過人父喪明景華晝夜啼泣宅中忽涌甘泉因以洗目漸明。
應先東陽郡人父亡廬於墓側有芝草連理樹詔旌表門閭(史無官)。
袁鳴忠州臨江縣人居喪廬於墓側銜哀發聲猛獸哮啖而至既見搖尾有仁心當哭必來既哭而去。
馮猛將州新平縣人居喪以孝聞慶見及杏鼕結實詔有司旌表其門(史無官)。
許利川為睦州司士參軍居母喪以孝聞有芝草八莖及連理樹一株産於廬墓詔旌表其門。
樊漪邛州依政縣人居父喪負土成墳廬於墓側有兔鴿馴擾木生連理慈竹自生詔表其門閭。
張球信州弋陽人父歿五年廬於墓側哀毀過禮墓門專上生芝草七莖有鵲巢於墓之竹詔旌表門閭(史無官)。
尹務榮彭城人喪親廬於墓側六年有芝草之祥詔旌表其門閭(史無官)。
楊炎丁父憂廬於墓前號泣不絶聲有紫芝白鵲之祥史。又表其門閭孝著三代門樹六闕古未有也。位至門下侍郎平章事。
黃亙邵武縣人喪母廬於墓側有紫芝生詔旌表其門閭(史無官)。
尹慎兗州人善騎射始為果毅喪母營合不識其父之墓晝夜號哭未浹日夢寐有指導焉遂發堆果得舊記驗後至右衛上將軍卒。
閻豐阝虢州湖城縣人閻豐阝五代同居傢內槐一株再生枝葉並畫圖以進(史無官)。
李渭越州蕭山縣人文宗太和七年三月浙江東道奏渭幼失父母與兄二人同居兄病渭割股療之因差後兩兄俱死奉寡嫂孤侄二十餘年衣食無偏莊田租稅渭自主辦資財鑰寡嫂掌之姑侄婦孫共三十三人其傢頻生芝草詔旌表之(史無官)。
梁王去奢趙州軍人有疾漸篤其子三人纘繼繹各爭行割肉以供其父纘割左乳左股繼割右股繹割左右史無官史無官史無官股去奢食之病遂驟愈太祖嘉其孝行令本道給醫藥賜以帛。
後唐韓德潞州屯留人兄弟纍世同居母死割乳以祭廬於墓側纍年種瓜合歡同蒂詔旌表之景贇東川普安縣人守墳有芝草生明宗天成二年十一月本道上言(史無官)。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册府元龜》簡介 | 捲一◎帝王部·總序·帝係 | 捲二◎帝王部·誕聖 | 捲三◎帝王部·名諱 | 捲四◎帝王部·運歷 | 捲五◎帝王部·創業 | 捲六◎帝王部·創業第二 | 捲七◎帝王部·創業第三 | 捲八◎帝王部·創業第四 | 捲九◎帝王部·繼統第一 | 捲十◎帝王部·繼統第二 | 捲十一◎帝王部·繼統部三 | 捲十二◎帝王部·中興·告功 | 捲十三◎帝王部·都邑 | 捲十四◎帝王部·都邑第二 | 捲十五◎帝王部·年號 | 捲十六◎帝王部·尊號一 | 捲十七◎帝王部·尊號第二 | 捲十八◎帝王部·帝德 | 捲十九◎帝王部·功業 | 捲二十◎帝王部·功業 | 捲二十一◎帝王部·徵應 | 捲二十二◎帝王部·符瑞 | 捲二十三◎帝王部·符瑞第二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IXX] [20] [XXI] [XXII] [XXIII] [XXIV] [XXV] [XXVI] [XXVII] [XXVIII] [XXIX] [30] XXXI [XXXII] [XXXIII] [XXXIV] [XXXV] [XXXVI] [XXXVII] [XXXVIII] [XXXIX] [40] [XLI] [XL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