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逍遙世間的絶妙智慧:煮酒論道   》 第75節:純陽真人——呂岩(2)      江湖夜雨 Jiang Huyeyu

  等閑倒盡十分酒,遇興高吟一百篇。
  物外煙霞為伴侶,壺中日月任嬋娟。
  他時功滿歸何處,直駕雲車入洞天。詩中豪興,真似太白之風。“等閑倒盡十分酒,遇興高吟一百篇”之句尤為精彩。
  呂祖好酒,有時喝多了也“出事”。有一次呂洞賓大醉,行走在巴陵市的街頭,遇上了當地太守的車駕,這狗官不識呂洞賓,便吆喝左右的衙役們要拿下呂祖問罪,呂祖笑呵呵地說,等我酒醒了再說吧。說罷依舊酣睡,這狗官大怒,正要喝令左右行刑拷打,呂祖卻突然不見,衹聽空中有人吟詩道:暫別蓬萊海上遊,偶逢太守問根由。
  身居北斗星杓下,劍挂南宮月角頭。
  道我醉來真個醉,不知愁是怎生愁。
  相逢何事不相認,卻駕白雲歸去休。呂祖性格詼諧,度人不倦
  說來呂祖和一些遠離塵世清高自許的仙人不大一樣,他常遊戲人間,據說他曾發大誓願道:“必須度盡天下衆生,方願上升也。”但是正如呂祖詩中所說:“四海皆忙幾個閑,時人口內說塵緣。”尋常俗人,度他們恐怕要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鐘呂一派對於傳道的方式,是擇徒而授,不像其他道派那樣瘋狂“擴招”。呂祖傳徒,必細細考察其根骨,如無修道基礎的,別說交五鬥米,交五鬥金子也不收你。
  但如此一來,收徒就睏難得多了。一般俗人不但悟性差,還常常認假為真。據說呂洞賓一次到鄉間,見一夥子人正給神仙呂祖過壽,呂洞賓一看,衆人都在給自己的畫像斟酒獻肉,他想去討杯酒喝時,卻給趕了出來。呂洞賓嘆道:“獨自行來獨自坐,無限世人不識我。惟有城南老樹精,分明知道神仙過。”還有故事說,呂祖見一傢母子貧窮,於是投兩粒仙米入井,從此井水化為美酒,於是該傢中靠賣酒為生,就此衣食俱豐。過了段時間,呂祖來傢中回訪,其子卻抱怨,井水化酒,好卻是好,但卻沒有酒糟可以喂個豬什麽的。呂祖長嘆道:“人心苦不知足。”於是將仙米收回,井水還是那個井水了。呂祖在人間,恐怕也難免有孤獨之感,他有詩道:獨上高峰望八都,黑雲散後月還孤。
  茫茫宇宙人無數,幾個男兒是丈夫。但即便如此,呂祖卻始終不厭棄人世,他經常是:“落魄且落魄,夜宿鄉村,朝遊城郭。閑來無事玩青山,睏來街市貨丹藥。賣得錢,不算度,酤美酒,自斟酌。醉後吟哦動鬼神,任意日頭嚮西落。”據說到了宋朝熙寧元年(1068年),呂祖還在湖州一傢中飽以美酒後用石榴在墻上題詩道:西鄰已富憂不足,東老雖貧樂有餘。
  白酒釀來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當然,呂祖之所以為世人熟知並廣為供奉,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後來盛極一時的全真派,其祖師王重陽相傳就是受呂祖的點化而悟道的,所以隨着全真教在全國的到處推行,呂洞賓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呂祖雖然是道教中人,但是他是屬於內丹一派的,並不講究煉金丹什麽的,從而改變了道教原來經常用“仙丹”吃死人的事情。由此,道教的內丹派越來越發揚光大,給道教註入了新的生命力。呂祖的道術,講究身內有丹藥,修持在個人,按照呂祖這一派的修練方法,雖然未必真能成仙飛升,但有些人練就了一身精深的內功還是有可能的。像呂祖從唐末一直活到熙寧年間還在世,如果真的至少要有二百歲還多。
  《全唐詩》中收錄了呂洞賓的詩詞共二百多首,《唐才子傳》中也有他的傳記。所以呂祖作為一名詩人也是當之無愧的。我們細品一下呂祖的這些詩,有的還寫的真不錯,請看這一首:梧桐影
  落日斜,秋風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此詩雖然寥寥幾字,但意味深長,可媲美太白之“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那篇。再看這首:九重天子寰中貴,五等諸侯門外尊。
  爭似布衣狂醉客,不教性命屬乾坤。不教性命屬乾坤,這是何等的氣魄,决非哀嘆“明日愁來明日愁”的書生之輩能講得出口,自是仙傢本色。而和其他一些道傢“仙人”們猶如泥塑木雕的神像一樣莊嚴刻板的詩比起來,呂祖的詩讀來更有一種神采飛揚的感覺。
  呂祖這篇《答僧見》,大概可以算作是他的一個自況吧: 三千裏外無傢客,七百年來雲水身。
  行滿蓬萊為別館,道成瓦礫盡黃金。
  待賓榼裏常存酒,化藥爐中別有春。
  積德求師何患少,由來天地不私親。無傢無業,無拘無束,三千裏來去自如,如雲如水,如鶴如鬆,七百年暑盡寒來。大道修成,瓦礫盡黃金,黃金皆瓦礫。美酒飽飲,君山為我枕,我枕是君山。品呂祖之詩,遙想呂祖之風采,焉能不心折神服?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遙而遊(1)第2節: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遙而遊(2)
第3節: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遙而遊(3)第4節:一、探求人生的目的——逍遙而遊(4)
第5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1)第6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2)
第7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3)第8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4)
第9節:二、最高超的作為----無為之為(5)第10節:三、真正的高風大德----上德不德(1)
第11節:三、真正的高風大德----上德不德(2)第12節:三、真正的高風大德----上德不德(3)
第13節:三、真正的高風大德----上德不德(4)第14節: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欲(1)
第15節: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欲(2)第16節: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欲(3)
第17節:四、超脫塵網的靈藥----清心寡欲(4)第18節:五、物我兩忘的境界----齊物而觀(1)
第19節:五、物我兩忘的境界----齊物而觀(2)第20節:五、物我兩忘的境界----齊物而觀(3)
第21節:六、勘破生死的睏惑----了身達命(1)第22節:六、勘破生死的睏惑----了身達命(2)
第23節:六、勘破生死的睏惑----了身達命(3)第24節:六、勘破生死的睏惑----了身達命(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