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中国的新革命 》
第75节:市场又在召唤(2)
凌志军 Ling Zhijun
1992年刘迎建渐渐恢复正常。儿子拣回一条命,他回到自己热爱的工作上。这年1月中文信息协会在香山召开会议,台湾海峡两岸的学者和商人都来参加。有个台湾公司带来一个手写系统,说是台湾的最新发明,轰动市场。刘迎建碰巧也在当场,定睛一看,原来正是他卖到台湾去的那一个。他说,那是他做的。台湾人不相信,于是他把人家领到自己的办公室,解释自己的发明经过。这一来他便成了台湾计算机领域里一个光芒四射的人物。后来人们谈论中国计算机产业时,总是说没有原创,还断言台湾也走在大陆前边。看来至少在"手写输入"这个领域里,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他的光芒很快照耀到香江。一项新技术刚刚诞生时,大多数人都是麻木不仁的,只是极少独具慧眼的人会疯狂地扑上去。他的香港传奇也是如此。1992年春天,他的技术被中国科学院当做"863计划"的重要成果带到香港,放在一个展览会上,门庭冷落,无人问津,只有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徘徊往复,久久不肯离去,然后留给刘迎建一句标准的普通话,请他在闭馆后不要走,将有一辆"劳斯莱斯"来接他。
刘迎建那时还没听说过"劳斯莱斯",不知道这轿车乃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他坐上去,只觉得这东西很长很大,七绕八绕,来到一个日本餐馆,戛然停下。他走进去,这才知道那年轻人原来是"名人公司"的老板。"名人"是香港的一个家族企业,依靠打火机和房地产起家,又试图开发"掌上电脑",为了避开头号竞争对手"快译通"的锋芒,"名人"打算绕开键盘输入,全力占领"手写输入"市场。他告诉刘迎建,先预付给他一笔开发费用,此外每卖出一份软件就付给他10美元。不用说,刘迎建无法拒绝这样的诱惑。他住进香港的一幢别墅,完成产品的最后测试。房间豪华得不可思议,每天还有两个印度仆役服侍他的起居饮食。走出别墅的那一天,他的兜里揣着一张10万美元的支票,还有1万元港币--那笔所谓"开发费"。他手忙脚乱走进飞机场,掉出一张百元大钞,拣也不拣就扬长而去,心里想:"不就100块吗?算啦!"
他得到了他期待的东西,名与利,不禁得意洋洋。但是要不了多久,他就会感到后悔了。他的麻烦不是失败带来的,而是成功带来的。由于他的技术在"名人"产品上表现杰出,"快译通"也找上门来。后者在掌上电脑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当然也能让刘迎建获得更大名声和更多收入。这让他后悔当初把独家使用权许给"名人"。在一番权衡之后,他做了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背信弃义的事。他撕毁了和"名人"的协议,再一次出卖他的技术。这一回卖给了"快译通"。
"手写输入"在两年之中卖了三回,这让他成了中关村里屈指可数的富翁。那时候他是自动化所的一个在读博士生,还是人民解放军的上校军官,从军队里领工资。他的个头不高,大脑袋,小眼睛。他和许多中关村的一流程序员不同,身上没有一点自以为是,也没有玩世不恭。他的特殊的天赋是把敏捷和憨厚融为一体。他天生属于电脑世界,编写程序毫不费力。他对源代码情有独钟,日子过得很单纯。但是现在不同了,和港台商人的纠缠让他的头脑复杂起来,学会使用心计。此前他从未怀疑过自己的技术,此后他开始用商人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技术的价值。港台市场一向都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大陆技术很少进入,而他却能如此容易地长驱直入。一切迹象表明,中国人正在迅速地走进"非键盘时代"。而他所要做的,不只是为这个时代提供最好的技术,他还要用这个技术为自己带来巨额收益。
1993年5月他退出国家的"863计划",连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也不要了。他满怀激情地创办了汉王公司。"我考虑再三,"他对那些试图劝阻他的人说,"觉得还是时间宝贵。"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说,他基本上沿袭了中关村老一代创业者的道路:一个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勤奋、眼光、执著和几分叛逆本性,还有旧制度下的一些资源,成就一项全新技术,转身投向市场的海洋。唯一的不同是,他是个现役军人。他在匆忙之中向上级报告,要求脱下已经穿了25年的军装。那个年代军队办厂、学校办厂,都是风行天下的事,所以他的上级也不着急。而他根本无法等待,自行其是先干起来,所以在以后18个月里,他是中关村里唯一的"上校老板"。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新华出版社 |
|
|
第1节:前言(1) | 第2节:前言(2) | 第3节:前言(3) | 第4节:试验区(1) | 第5节:试验区(2) | 第6节:试验区(3) | 第7节:试验区(4) | 第8节:试验区(5) | 第9节:试验区(6) | 第10节:试验区(7) | 第11节:试验区(8) | 第12节:试验区(9) | 第13节:试验区(10) | 第14节:试验区(11) | 第15节:试验区(12) | 第16节:转变的年代(1) | 第17节:转变的年代(2) | 第18节:转变的年代(3) | 第19节:转变的年代(4) | 第20节:转变的年代(5) | 第21节:转变的年代(6) | 第22节:转变的年代(7) | 第23节:转变的年代(8) | 第24节:转变的年代(9)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