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政 》 胡锦涛执政理念初探:情系民生 》
第75节:后记
伍鸿亮 Wu Hongliang
后 记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语沧桑事。
我在师大学习的几年时间里,也正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力推向前进的"黄金"时期。几年来,在徐晨光等诸位老师的指导下,我一边认真学习党建理论,一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风格、执政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彰显其执政新形象和新成果。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确切地说,是由自己思想和情感上的"火花"激发出来的。
第一朵"火花"是,2003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篇讲话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讲话充满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我读了以后非常激动,当即就写了一篇体会,题目是《一篇闪耀"民本"光芒的纲领性文献》。这篇小文章,就成了我的这篇论文的雏形。
第二朵"火花"是,我1997年曾在湘西扶贫一年,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几年前的一天早上,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党员走了几里路到镇上给我打电话,问"听说不要我们交农业税了,这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干部在哄人"。我告诉他,"这是中央的决定,绝对是真的!"老党员感慨地说:"皇粮国税,交了几千年了,如今共产党不要我们交了,共产党真伟大。"从历史的视角看,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终结。
第三朵"火花"是,这些年春节回乡,从邻里乡亲的交谈中感到,现在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幸福了。具体表现是,地越来越好种了,不但不要交税费,还有补贴;路越来越好走了,各地都搞"村村通"工程;书越来越好读了,农村小学、初中免了学杂费;病越来越好看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正在推开,等等。
由这三朵"火花",我想到了两点:一是,"以人为本"也许会成为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执政的一个突出特色,也许会成为中共执政史上的一个"亮点";二是,能不能利用写博士论文的机会,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践"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提出的好观点、好措施、好经验归纳整理出来,这也许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的想法和思路得到了我的导师徐晨光的赞同。在他的指导下,第一稿于2005年初顺利完成。后来,根据情况变化,又作了三次修改。本书从成型到出版,得到了诸多同仁、同事和亲友的支持帮助。在此,我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需要说明的是,这篇文章还没有写完。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对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推向新的征程。我将继续加强跟踪研究,继续努力把这篇文章写好。
附录
岁月如歌。往事并不如烟。
人对往事的回顾,往往是基于对现实的观照。
1994年至2000年,我在湖南《当代党建》杂志社担任记者,经常到农村、工厂、学校去采访,了解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甜酸苦辣,倾听他们的心声,记录他们的情绪,挖掘他们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了一些的通讯文章,其中不少就是反映当年基层党群干群关系的。重新翻开这些文章,一方面,深深感慨当年那些优秀基层干部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和可贵精神;一方面,更感叹这些年党中央作出取消农业税、加强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决策的英明。著名"三农"问题专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勇说:"取消农业税,标志着旧时代的终结。"同时,也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实践的新篇章!
此情可待成追忆!
我很留念那7年的党刊记者生涯,它让我从群众、从基层党员干部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也感悟了许多、许多……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1节:导 论 "以人为本":中华政治文明的精华 | 第2节:第一章 溯源与回望(1) | 第3节:第一章 溯源与回望(2) | | 第4节:第一章 溯源与回望(3) | 第5节:第一章 溯源与回望(4) | 第6节:第一章 溯源与回望(5) | | 第7节:第一章 溯源与回望(6) | 第8节:第二章 内涵与特征(1) | 第9节:第二章 内涵与特征(2) | | 第10节:第二章 内涵与特征(3) | 第11节:第二章 内涵与特征(4) | 第12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1) | | 第13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2) | 第14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3) | 第15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4) | | 第16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5) | 第17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6) | 第18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7) | | 第19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8) | 第20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9) | 第21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10) | | 第22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11) | 第23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12) | 第24节:第三章 探索与实践(13)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