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紅樓心解   》 評《好了歌》(圖)      俞平伯 Yu Pingba

  苦絳珠魂歸離恨天
  
  一九七八年有人要我為他作“《好了歌》解註”(原衹有一部分),寫後有些感想。這是“甄士隱夢幻識通靈”的正文。一般看法認為歌中情事一定與後回伏筆相應,就好像第五回中十二釵册子和麯文一樣。我早年作《紅樓夢辨》時也是這樣說的。後來發現脂硯齋的批語,引了許多名字來解釋,我認為不確切,也不相信他的說法。如果細讀這《解註》,就會發現有的好像與後回相應,有的卻不相應。它的用意很廣,或許已超出了小說中的情節,這是不能與十二釵册子和麯文相提並論的。此外,我最近重讀了鬍適所傳的《脂硯齋評石頭記》殘本,很是失望。早在一九三一年,我就對此書價值有些懷疑(見《燕郊集》)。僅從“《好了歌》解註”中的脂批看,多半是些空談,各說各的。此批所列諸多人名,雜亂無章。如:黛、晴是有名早夭,所謂“不許人間見白頭”者,而在“如何兩鬢又成霜”一句旁,脂批卻指“黛玉、晴雯一幹人”,這怎麽會對呢?顛倒若是,其他可知。我以前曾有詩,說“脂硯芹溪難並論”。雖有抑揚,但還是說得很委婉的。
  
  話題扯遠了,還是從脂批回到“《好了歌》解註”上來。請先明大意。左思說“俯仰生榮華,咄嗟復凋枯”;陶潛說“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詩意與《好了歌》相近。都是說盛衰無常,禍福相倚。但“好了歌解註”似更側重於由衰而盛,這是要註意的。如“解註”開始就說:“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這是由盛而衰的一般說法。但下接“蛛絲兒結滿雕梁,緑紗今又糊在蓬窗上”,卻又顛倒地說,便是一衰一盛。循環反復;又是衰者自衰,盛者自盛,正像吳梅村詩所說:“何處笙歌臨大道,誰傢陵墓對斜暉。”試推測一下後來的事,不知此馬落誰傢了。
  
  中間一大段,自“脂濃粉香”起,至“破襖紫蟒”止,究竟指什麽,與《紅樓夢》本書的關係似不大明白。“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脂批是“熙鳳一幹人”,而於上句“黃土隴頭”卻無說明,上下句不相對稱。“訓有方”、“擇膏粱”兩句,說男盜女娼,也很難定為是某人某事;“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講一夕之間貧兒暴富,並不必與後事相應。由此可見一斑。
  
  《好了歌》與《紅樓夢》的不相當,不是由於偶然的。
  
  一、廣狹不同。《紅樓夢》既是小說,它所反映的面是有限的,總不外乎一姓或幾傢的人物故事。《好了歌》則不同,它的範圍很廣,上下古今、東西南北,無所不可。《紅樓夢》故事自然包孕其中,它不過是太倉中的一粟而已。妙在以虛神籠罩全書,如一一指實了,就反而呆了。
  
  二、重點不同。《紅樓夢》講的是賈氏由盛而衰,末世的回光返照,衰而不復盛,所謂“食盡鳥投林”、“樹倒猢猻散”。(脂批“賈蘭、賈茵一幹人”以象徵復興,另是一義,有如後四十回續書。)然而“解註”的意思卻不是那樣,它的重點也正在衰而復盛上,卻並不與《紅樓夢》本書相抵觸,因得旺氣者另一傢也。所以道人拍手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隱便笑一聲:“走罷!”
  
  杜甫詩云:“天上浮雲如白衣,須臾忽變為蒼狗。”展眼興亡,一明一滅,正在明、清交替之間,文意甚明。下引“歌註”原文。加以解釋,如下: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意譯為:送舊迎新),反認他鄉是故鄉(認賊作父)。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如上面的話,並不見得精彩,卻是另外一本賬,是很明白的。不僅世態炎涼,而且翻雲覆雨,數語已盡之。前面所說“歌註”與後文不必相應者,指書中的細節,其言相應者,是說書中的大意。二者不同。原書在開頭就分為“故曰甄士隱雲”,“故曰賈雨村言”兩段;但談“通靈”很短,而“懷閨秀”極長,很不平衡。這本是《紅樓夢》發展的傾嚮。
  
  還有一點,或是題外的話。前面原是雙提僧、道的,後來為什麽衹剩了一個道人,卻把那甄士隱給拐跑了呢?這“單提”之筆,分出賓主,極可註意。這開頭第一回書,就是一個綜合體、糊塗賬,將許多神話傳說混在一起,甚至自相矛盾。原說甄士隱是隨道人走的,而空空道人卻剃了頭,一變為情僧,既像《紅樓夢》,又像《西遊記》,都把道士變為和尚,豈不奇怪!又如大荒頑石與絳珠仙草、神瑛侍者的糾纏,觀空情戀,是二是一,始終不明。若各自分疏,豈不清爽;如拉雜摧燒之,何等痛快,無奈又不能!於是索隱諸公聞風興起,老師宿儒為之咋舌,這又該分別對待,不可以一概而論的。
  
  上面的兩段,話就說到這裏。明知不完備,多錯誤,請指教。往事如塵,回頭一看,真有點兒像“舊時月色”了。現今隨着研究事業的進展,新人新事,層出不窮,惟願“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日於北京。
  
  (原載1986年《文學評論》第二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前言《紅樓夢》的傳統性它的獨創性
著書的情況《紅樓夢》與其他古典文藝寧國公的四個兒子
大觀園地點問題天齊廟與東嶽廟陸遊詩與範成大詩
姬子賈政賈赦
送宮花與金陵十二釵寶玉為什麽淨喝稀的?曹雪芹卒於一七六三年
劉姥姥吃茄子《臨江仙》題詞香芋
賈瑞之病與秦可卿之病記鄭西諦藏舊抄《紅樓夢》殘本兩回增之一分則太長
減之一分則太短《紅樓夢》下半部的開始秦可卿死封竜禁尉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