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 》 清華狀元傢長大講堂:狀元製造法則 》
第75節:Part6(8)
佚名 Yi Ming
宋慶齡說:孩子們的性格的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煉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因為傢長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以傢長要時時刻刻註意自己的形象,註意自己的言行,更要註意為人處世的方法和待人接物的態度。也許傢長的千言萬語都不能滲入他幼小而又略顯成熟的心靈,但是不經意的一個動作、一個背景、甚至一個眼神,就有可能深深地烙在孩子的心裏,再也抹不去,對他産生終生的影響。
梅朝耀點評
有本書裏寫道:“人的智能開發是否全面,是否科學,衹决定智力的高低;而人的性格品質如何,則决定人的命運。優良的性格品質是人才成長最積極的因素,而不良的性格乃至惡習則是一種破壞性力量。”此話絶非危言聳聽,遠的不說,就說現代在各個領域叱咤風雲的成功人物,他們都有着與一般人不一樣的性格,而他們的性格,一方面帶有先天性,另一方面則是來自父母的遺傳,經過父母的教導和身體力行後完善的一個好性格。
古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昔孟母,擇鄰處”,對孩子來說,父母是朱?是墨?將直接影響到孩子,何為“擇鄰”?孟母就是考慮到離孩子最近的,直觀的,健康的行為,對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巨大影響纔多次搬傢,而父母就是最近的“鄰”。
美國連任兩屆的總統剋林頓,他不怕睏難、勇於面對睏境、堅強的好性格就是受母親的影響。他在評價母親對自己一生的重大影響時曾經說道:“母親在三個方面給我樹立了好榜樣。第一,她總是不停地在外面辛勤工作;第二,在我成長中,我們家庭經歷了許多逆境,但她都應付得很好,表現出的堅強令我震驚;第三,她給我一個十分痛苦的開頭,這對於我參加公衆生活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我必須能夠處理大量的緊急情況———遭受失敗,安排明天,重新奮鬥。”
獲得諾貝爾奬的居裏夫人,與她有着共同事業、相親相愛的丈夫在一次突然到來的車禍中失去了生命,正值中年又帶着兩個孩子的居裏夫人,這時表現出百折不撓、無所畏懼的精神,並且用這無比寶貴的精神乳汁精心哺育着兩個年幼的孩子,在她的影響下,她的女兒也養成了堅強、不怕睏難的性格,有一個女兒後來也獲得了諾貝爾奬。
海明威是美國小說傢,也是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這位在文學領域做出傑出成就的文學家,其勇敢、拼搏、冒險的積極人生態度與父母的影響密不可分。海明威的父親是很有成就的婦産科大夫,他精力充沛,活力非凡,不喜歡空談,講求實效,熱愛大自然和各種戶外運動;母親是一位很有天分的女低音歌手,性格開朗樂觀。在父母的教育和影響下,海明威的性格纔變得不怕睏難和善於創新,並最終取得了傑出的成績。
張大千的女兒張心慶在談到父親對她的影響時,說道:“我印象最深的是父親平時所做的點滴小事。”有一年,張心慶的祖母突然生了重病。正在外地工作的張大千,聽到消息後立刻趕回安徽郎溪老傢,剛一邁進傢門,就把自己的包袱往旁邊一扔,徑直奔進母親的房間,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涕淚橫流地給母親叩頭,表達自己的歉意。
接下來張大千跑進廚房,端出一盆熱氣騰騰的水,放在母親床邊。給母親穿好棉衣後抱着她坐到床邊,慢慢地給母親脫下襪子,把腳放進溫水裏洗。洗完腳,他捧着母親的腳,小心地剪着腳趾甲,比對待自己的字畫還要仔細,生怕自己動作太大傷着母親。張大千的女兒在一旁看到這一幕,感動地落下淚來。她在心裏默默地感嘆:父親多麽孝順啊!長大以後,我也要像父親一樣愛祖母、愛父母!
父母不但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人品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在世界上,父母人品佳,孩子性格堅強、樂觀有愛心的事例數不勝數。這些鮮活的例子告訴我們:“人的性格品質决定人的命運。”衹有父母最佳的人品,才能塑造孩子最好的性格。別林斯基說:“父親和母親的生活活動,一舉一動,應該作為兒女的榜樣,也是父母對兒女互相關心的基礎,這就是愛嚮往真理,愛卻不是傾嚮於一己的境界。”所以,現代傢長面對最現實的一個問題是,如何把自己最佳的人品展示給孩子,讓孩子具有一個很好的性格。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武漢大學出版社 |
|
|
| 第1節:序 | 第2節:Part1(1) | 第3節:Part1(2) | 第4節:Part1(3) | | 第5節:Part1(4) | 第6節:Part1(5) | 第7節:Part1(6) | 第8節:Part1(7) | | 第9節:Part1(8) | 第10節:Part1(9) | 第11節:Part1(10) | 第12節:Part1(11) | | 第13節:Part1(12) | 第14節:Part2(1) | 第15節:Part2(2) | 第16節:Part2(3) | | 第17節:Part2(4) | 第18節:Part2(5) | 第19節:Part2(6) | 第20節:Part2(7) | | 第21節:Part2(8) | 第22節:Part2(9) | 第23節:Part2(10) | 第24節:Part2(1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