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到古代中國去旅行   》 圖畫、小說中的“般載”與船艦(1)      伊永文 Yi Yongwen

  北宋時代陸地運輸、交通工具,統稱為“般載”。界畫大師張擇端,以其毫發畢現的畫筆,在《清明上河圖》中再現了“般載”的逼真形狀:畫捲端首,五頭小毛驢,背上馱兩搭木炭,行進在樹木夾峙的郊野小路上。在汴河虹橋上下,也有五頭小毛驢,它們背上馱的是圓滾滾的糧袋子。在第一個十字街道上,在大街小橋邊的大樹底下,各有三匹“方匾竹兩搭背上”的毛驢。在“孫傢正店”前的一棵樹下,有人正從兩匹毛驢背上卸貨。這些馱着糧食或貨物的毛驢喚作“馱子”。如洪邁《夷堅志•夏二娘》所記,東京南薫門每早都有騾馱麥子聯翩而來。
  在虹橋上,有一獨輪車馳下。與之相呼應的是畫捲另一端的護城河平橋上,也有一輛獨輪車,同是一人在前,一人在後,一頭小毛驢在前奮力拉着。這種車正是《東京夢華錄》中的“前後兩人把駕”、“前有驢拽”的“串車”。
  這是小串車,往往作“賣糕及麋之類”用。
  也有大串車,在懸挂着“新酒”幌子的“腳店”前停
  着一輛卸了貨的大獨輪車。在離汴河岸畔不遠的一傢小食店前,也停着一輛獨輪車,一個店主模樣的人站在支在車輪前的小梯上,看車上的貨物。顯然,這樣的大串車,也可以“搬載竹木瓦石”的。
  也有人用這種串車推運輕軟貨物,如在寫有“劉傢上色沉”字樣的商店前,也有一輛這樣的串車經過。在迎面一爿“錦帛”鋪前,也有一人站在一輛較小一點的空串車後面。可以斷定,這種串車是用於一般的小商店拖運貨物的。
  在第一個十字路口道上,走來一輛兩頭肥牛拉的帶有棕蓋的大車。《東京夢華錄》對這種車作過詳細描述:“兩輪前出長木作轅。……以獨牛在轅內項負橫木,人在一邊,以手牽牛鼻繩駕之。”此車喚作“平頭車”,又作“宅眷車”。
  宋代平頭車陸遊《老學庵筆記》載:“京師承平時,宗室戚裏歲時入禁中,婦女上犢車。”劉斧《青瑣高議》別集說:一喪妻書生有一日出東京宋門,見一輕車駕花牛行於道中,車上有一婦人叫他。這些表明這類牛車主要是供婦女乘坐的。
  在第一個十字路口的房脊後顯露出來的牛車的一個側面亦表明了這一點。衹見它:棕毛蓋厚重,車上有描畫精緻類似娛樂場所的那種門、欄桿和垂簾。這與《東京夢華錄•皇后出乘輿》可互相參照:餘命婦王官士庶,通乘坐車子。如擔子樣製,亦可容六人。前後有小勾欄,底下軸貫兩挾朱輪,前出長轅,約七八尺,獨牛駕之。亦可假賃。
  這種車還有一種用途,請看:“王員外傢”招牌前,有一輛兩衹騾子拉的“平頭車”,車上有兩個如《東京夢華錄》所說的“梢桶”或“長水桶”,此為酒店載酒車。
  在護城河的平橋上,走過來的兩輛“平頭車”卻與之相反,分別由三頭壯牛駕駛,車上有席蓋,前後有席門,細細辨認,第一輛車棚內端坐一人,裝載何物不明。“平頭車”用途之廣於此可見。
  在第二條十字街正面道上,一個挂着“劉傢上色沉”字樣招牌的商店前,兩輛各駕四匹壯健騾馬的大車馳來,駕車人坐在車中間,衹見此車與《東京夢華錄》所記分毫不差:“上有箱無蓋”,“箱如構欄而平”,“車輛輪與箱齊”,“板壁前出兩木,長二三尺許”,“後有兩斜木腳拖”。
  這種車如《邵氏聞見後錄》所說:“重大椎樸”,“日不能行三十裏,少蒙雨雪,則跬步不進,故俗謂之太平車”。
  周密《癸辛雜識》說這車載量頗大,一般可裝四五千斤,所以“前列騾或馬十數駕之”。《水滸傳》第六十一回說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絶技(1)絶技(2)絶技(3)伎巧(1)
伎巧(2)宋元玩具(1)宋元玩具(2)宋元玩具(3)
李開先與笑話(1)李開先與笑話(2)李開先與笑話(3)明清象聲(1)
明清象聲(2)明清象聲(3)高爾夫球源何在(1)高爾夫球源何在(2)
高爾夫球源何在(3)高爾夫球源何在(4)“葉子戲”的演變(1)“葉子戲”的演變(2)
“葉子戲”的演變((3)“漢文化圈”的交流(1)“漢文化圈”的交流(2)“漢文化圈”的交流(2)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