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普 》 中國黃河調查 》
第75節:黃河調查(75)
張華僑 Zhang Huaqiao
王健 Wang Jian
讓農民分享工業增長的財富
任神木縣委副書記時,郭寶成主管官員的考核、選拔和任用,他製訂的措施讓賣官的人沒有賣官的機會,讓買官的人無處可買。
需要提升職位的人,先過民意測驗這一關,然後考試。考試合格後嚮社會公示,最後試用,過了這些關才能到新崗位任職。
1984年建立這個制度時他衹有26歲,在陝西省黨校學習時他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他不平靜的心中涌動着,如何設計一套廉潔的執政體係。他一個星期要讀6本書,不僅對中國帝王的用人之道進行分析,還對西方的政治制度作了一些研究。
到神木任縣委副書記後,他將在黨校思考治理官員的辦法全用上了。他感到事業的成敗在於用人才的成敗。不論到哪個地方當官,首先要做的是,經濟要繁榮,執政要清明,社會安定,給人們安居樂業的環境。神木官員的任用與淘汰,與他的積極設計新的體係、推動他的執政價值是分不開的。
一般官員的選用數量很大,他們哪個不想從一個辦事員升到科長,再從科長升到更高的職位?想提升的人不僅找主管的官員,還找上級官員施加壓力,他們把升官的網絡滲透到各個部門。而郭寶成的執政措施是,通過建立用官機製,從源頭上製止賣官買官的現象,當賣官賣不出去時,他就失去了賣官的市場。
那些買官的人是因為他們當官後有預期的收益,他們纔積極地去施展種種影響以達到他們的目標,而賣官的道路切斷後,他們就找不到買官的市場了。
“制度實施後,沒有人找我要提升職務,想升官的人減輕了升官的壓力與成本,他們不擔心有人通過錢就能升官。衹要有能力升官不需要付出金錢,不需要出錢就能通過競爭上升,哪誰還去花錢買官呢?”郭寶成說。
任神木縣委副書記的三年間,他調動了400多名官員,沒有遇到什麽強大力量的阻礙,也沒有人告他的狀。大傢認同這種制度,覺得有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取代了個人操縱,憑能力就能上升。他推行的制度被榆林地區稱為管官員最成功的辦法。
“我最大的理想是在我執政的時候,能培養領導我的幹部。”郭寶成自信地說。
當然他實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他的上級,如縣長、書記的支持,也難以推行。衹要有越過他的力量反對他的變革,那麽他的施政也衹能停留在幻想中。
除了實施用人制度的變革以外,郭寶成還將目光轉嚮了縣政府的政務公開上。他認為,政府做的很多事沒有讓人們來監督,要從源頭治理腐敗,最重要的還是讓人民來監督。他想把政府工程通過網上招標,但實施起來仍有制度上的阻礙。
“信息化的透明意味着公民有更多的知情權,人民瞭解政府在幹些什麽,這是民主社會的一個標志。政府官員掌握着很多經濟特權,他們以審批權進入到經濟中,如果不想使這些權力異化,不使這些官員出現腐敗,我看最好的辦法是搞陽光工程,讓百姓知道我們政府在做一些什麽,怎麽做,把這個過程公開,得到群體監督。”郭寶成說。
三年副書記任期結束後郭寶成出任神木縣長。開始真正掌握執政大權時,他由過去思考建立制度轉為將執政的目標授權下屬去完成。
在執政風格上,他采取的是大權獨攬,小權放開。下屬能完成任務的80%他就感到比較滿意了,他希望下屬更主動、創造性地完成工作。他有時覺得指揮別人幹比自己親自去做還要更好。
他實行的會計集中製核算,將全縣各局級機構的財政支出納入到政府的控製下,他們的賬號被取消。會計集中核算後,各單位不少預算外的資金暴露出來,但他們的開支要到會計核算中心報,他們的收費與支出都進入到這個中心,這種財經管理防止了有些官員犯罪。
現有37萬人口的神木,城區衹有10多萬人,龐大的農村人口留在貧睏的黃土地上,是郭寶成所不願意看到的。城市人口必須超過農村人口,工業化是實現這個目標的輪子,它能讓一部分農民變為産業工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
|
|
| 第1節:黃河調查(1) | 第2節:黃河調查(2) | 第3節:黃河調查(3) | 第4節:黃河調查(4) | | 第5節:黃河調查(5) | 第6節:黃河調查(6) | 第7節:黃河調查(7) | 第8節:黃河調查(8) | | 第9節:黃河調查(9) | 第10節:黃河調查(10) | 第11節:黃河調查(11) | 第12節:黃河調查(12) | | 第13節:黃河調查(13) | 第14節:黃河調查(14) | 第15節:黃河調查(15) | 第16節:黃河調查(16) | | 第17節:黃河調查(17) | 第18節:黃河調查(18) | 第19節:黃河調查(19) | 第20節:黃河調查(20) | | 第21節:黃河調查(21) | 第22節:黃河調查(22) | 第23節:黃河調查(23) | 第24節:黃河調查(24)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