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心靈體操 》
第75節:笑離絶論
劉心武 Liu Xinwu
笑離絶論
絶論,就是把話說絶的宏論高論。絶論處處有,常常有,年輕的時候,不僅愛聽,而且會為之傾倒,也曾以之為圭臬,規範自己的作為,結果吃了虧。後來經的事多了,懂得持平之論纔是真能引領自己前行的指南,絶論可以聽來過過耳癮,卻萬不可真往心裏去,尤其不能照辦。笑離絶論,已成為我目前的習慣性反應。
在吉隆坡參加《星洲日報》舉辦的"花蹤文藝營",有一個環節,是作傢學者與參加文藝營的文學愛好者自由分組座談,我也選擇了一組。討論中,一位在美國攻得比較文學博士頭銜的先生說,要寫好華文小說,必須至少先精通一門西文,衹有能比較出中、西文字間的微妙差別,纔有希望寫出傑出的作品。這就是一種絶論。當場就有一位馬來西亞華族小夥子生出惶恐,他說像他們這一代馬來西亞華族人,從小都會受到三語教育,一是馬來文,即使上的是私立華族學校,馬來文也是國文必修課;再就是英文,馬來西亞是英聯邦國傢,也屬於必修;華文是自己祖輩傳下來的中華文化的載體,當然更親切,學起來更努力,由於從小口語就是華語,所以往往學得也最好。他現在寫文學作品,是用華文來寫,馬來文和英文衹達到寫一般公文或說明書的水平,他很難對其達到精通的地步,也很少感受到三種文字間的微妙區別。那麽,他怎麽辦呢?繼續用中文寫小說還有沒有希望呢?他一副如聆佛音而竟難照辦的虔誠而灰心的表情。比較文學博士耐心答疑,繼續發揮他的絶論,他舉"被"這個動詞為例,對中、英、法、德四種文字在使用上的區別做了分析,結論是衹有以這樣的學識為前提,纔有希望寫出好的中文小說。聽到這裏我不禁撲哧笑出聲來。當時又有文學愛好者提出別的問題,那位博士也沒註意到我的反應。我對絶論一般不去爭論,而且深知發絶論者多半是些自信心超常的偏執人士,與其爭論衹會是浪費雙方與旁聽者的時間。但分組討論結束後,我找到那位聽了絶論而惶惑的年輕人,跟他到屋外一株鳳凰木下閑聊,我告訴他我的看法,供他參考:會一種或數種華文以外的語言文字,當然會對華文創作起到好的作用,比如中國上世紀的作傢裏,魯迅、巴金等就既能翻譯又能創作,譯、創互補互促。但也有瀋從文、趙樹理那樣不通外文的作傢,用中文寫出了非常好的小說。因此就寫華文小說而言,精通外文不是先决條件,你如果對世道人心有豐富的華文思維,閱讀優秀的華文小說時能心有靈犀一點通,那麽,一旦靈感爆發,駕馭華文寫出好小說是很有希望的!
絶論的魅惑力,在於幹脆利落,擲地有金石聲,富有刺激性乃至爆炸性。人們在常態中呆久了,會覺得沉悶,會企盼突破,乍聽到如雷貫耳、酣暢淋漓的絶論,會立刻激動,不及細思細想,便將其緊緊擁入懷中。時下的商業廣告,就經常采用絶論方式來先聲奪人、迷人心臆,如"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就收×××"。發絶論者往往並無惡意,多半是具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性格。從馬來西亞回到國內,與幾位文學愛好者小聚,議論到近年來聽到的關於文學的絶論,大傢一時舉出了許多例子,比如"沒發表過長篇小說算什麽小說傢!"(難道應該把從安東·契訶夫到林斤瀾的一大串名字從文學史裏刪去?)"不懂哲學寫什麽小說!"(這與"不懂文學搞什麽哲學"同樣是把話說絶)"現在中國沒有詩!"(憤激並不能催生好詩)"除了張愛玲,中國現代文學史不值得再收入別的女性寫作者!"(張愛玲如仍在世,會對立論者莞爾一笑嗎?)……議論時大傢不時發出哄笑。
笑離絶論,而不是恨離絶論,這是因為絶論跟謬論還有區別,謬論是地道的非,絶論裏往往還包含着合理的成分,衹要不被其迷惑住,棄其乖戾,賞其執著,姑妄聽之,倒也有趣。
快樂何必無窮大
一傢房地産開發商把所開發的商品房品牌確定為"快樂無窮大",想來是為了擺脫動輒號稱"花園"、"廣場"的命名風氣,別出心裁,頗為有趣。
人的生活是否幸福,究竟以什麽為衡量的標準?名聲?地位?財富?健康?各人取捨不同,當然,也有想"魚"與"熊掌"兼得的。不過,現在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把"安康"作為普適性標準--生活在和平環境裏,有一份安穩的工作(如有一樁自己喜歡的事業更好),身體健康,人際和諧,則幸哉福哉,這是從總體上說。從人的心理角度看,人的生命其實是存在於連續不斷的情緒之中,甚至於在睡眠時,潛意識裏的情緒也依然在螃蟹吐泡般地生滅着。因此,有人提出,快樂便是幸福,"快樂無窮大"商品房名稱,由此推衍,無可厚非。
快樂無價。快樂是人的心理情緒中的黃金,笑一笑,十年少("少年"之"少"),笑口常開,安康福泰。追求快樂,享受快樂,是天賦人權。但是,人對快樂的追求,是否有必要推至無窮大的地步?無數前人、旁人的車鑒,都昭示着我們,樂極生悲,縱歡緻禍,倘若一個人除了快樂而沒有了其餘的情緒,那他要麽是傻子,要麽是瘋子,在那種情況下,笑笑笑,至少會導致十年少("減少"健康生命的"少")。
我們常在文章裏看到"打破心頭五味瓶"的說法。一個生命活體,就其所裝載的心理情緒而言,確實很像一個"五味瓶"。哪五味?酸、甜、苦、辣、鹹,這是以味覺打比方,直接說情緒,則是喜、怒、哀、樂、怨。其實,"五味"的"五",是言其多的意思,人的心理情緒,豈止五種而已。我們常用的詞彙裏,把人生際遇和心理情緒合起來說的很多:悲歡離合、愛恨情仇、苦樂憂喜、愁怨嗔怒、愉悅舒暢、生死歌哭……一個健康的生命,他的心理情緒應該是"五味俱全"而又不會"打破瓶子"。難道衹保留一味--快樂,或者衹保留一類--喜、樂、悅、暢,不是更好嗎?我以為,那並不好,因為,人活在世上,應該有正義感,而正義感常常是與對貪污腐敗、邪惡墮落的憤怒、鄙夷、痛心等情緒聯繫在一起的。我們的國歌詞麯都很激昂,卻不是由快樂的情緒構成,那裏頭主要是宣敘着民族憂患意識。一個人如果衹知自己快樂,而罔顧他人的不幸,對自己所置身的群體漠不關心,特別是缺乏一份對世界和平、環境保護的憂患情緒,那至少是"缺心眼兒",不是一個健康美麗的好"瓶子"。以上是從大處說。從小處,自己對自己,毫無愧悔內疚,不能體味懷舊的苦澀,不能氤氳出淡淡的哀愁,不知離別或邂逅時的酸辣,缺乏清夜捫心時的驚悚……那麽,人生很難說是完整的,而沒有全方位的人生體驗,人生滋味不全,也就很難說獲得了多大的幸福。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我的心理保健操 | 第2節:皺皮蘋果 | 第3節:譬如朝露 | 第4節:春水浴心 | 第5節:心靈百葉窗 | 第6節:一把米有多少粒 | 第7節:這朵花兒叫喜歡 | 第8節:雲錦滿心湖 | 第9節:鏇出自己的小木梨 | 第10節:長吻蜂 | 第11節:別臨時擺動舌尖 | 第12節:香檳玫瑰 | 第13節:淡黃的銀杏 | 第14節:親近牛筋草 | 第15節:康熙開心果 | 第16節:碰頭食 | 第17節:勇對平淡 | 第18節:從今不怵這衹杯 | 第19節:顧影自賞 | 第20節:栽棵自己的樹 | 第21節:裝滿自己的碗 | 第22節:半拉西瓜 | 第23節:邁過本命年的“坎兒” | 第24節:我的緑寶石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